死亡·蝴蝶·场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死亡的景象像冬眠后突然苏醒的蛇倏然间就侵入了我的脑海。朋友莫名被害,更是让这毒蛇的液混进了我的脑海。想破脑袋也许你都无法明白:那翩跹的蝴蝶竟然是一个男儿的化身。死亡的“场”如此强大,影响着每一个与那些死亡相关的人,让他们在无尽的哀思中掉进梦魇。“死亡”像破空而至的巨响,无可避免;“蝴蝶”仅作幻象,却寄托美好愿望;“场”如此强大,笼罩生者有限的黑夜。几个不关联的词纠结着,出现在朋友死去的这场意外中。
  死 亡
  石场。每一块石头对于凶手那都是利器,朋友被莫名其妙地抛尸在碎石场下面的山沟里,他的善良、谦和及与世无争的态度,喻示着他不该成为受害者。然而,事实依然惨烈,他曾被凶手拖着两腿,朝前拖了很长的距离,他的面部被地上的碎石刮得血肉模糊,最后他被掀到了山谷中,肋骨还被砸断了两根。听到这样的事实,我脑子顷刻缺氧,整个人恍惚得如置身一场不属于我的电影中。那些关于死亡的镜像居然很快复苏在我的记忆中,先从这场让我刻骨铭心的死亡讲起吧。
  找到他的三个人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最初是四个人到一个老师家喝酒。在偏僻的乡村,喝酒是打发寂寥时光的最佳饮品,火辣辣的老白干像火链子一样灼烧着每个人的喉咙和神经。在朋友的死因没有结论之前,有人保留是酒惹祸的推论,说肯定是因为朋友得罪了那个喝醉酒的会计,所以在争执中被暗害了。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这几人的身份,喝酒的四人是朋友妻子所在小学的校长、两个科任老师,朋友则是乡中学的教导主任。喝完酒他们相约去其中一个老师家,看刚盖好的新房。盖房起屋在乡镇上历来是头等大事,人们常常约着到乔迁者家里随礼道贺。
  那时,夜幕已经降临,大山笼罩在墨一样的夜色中。前往乔迁者新居的过程中,他们碰到了乡镇中心校的一个会计。此人姓韩,自朋友遇害后就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在朋友离奇被害之后,他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四人与他相遇时,韩会计正在叫门,但他的妻子赌气不开门,四人和韩会计都比较熟,帮忙说了不少好话,仍然没有得到他妻子的通融。不知道这韩会计是不是经常吃闭门羹,他骂骂咧咧地咒骂着他的妻子,这就让他的妻子更加不快,和他对骂起来,门却始终紧闭。几个人看没有开门的可能,于是就约着韩会计去小学里住。
  一行五人坐上了一辆轿车,前去看新房。车开出十几分钟,来到那个废弃的石场旁。韩会计说,他被酒闹得太难受了,需要下车处理。朋友出于好心,下车照顾他,帮他捶背,也就是这好心的照顾,短短二十分钟后,他与这个世界阴阳两隔了。与此同时,车上有位老师一摸包,说钥匙落在喝酒的地方了,于是剩下三人便驱车回喝酒的地方找钥匙。三个人找了钥匙回来,发现留下的两人已踪迹全无。石场周围断无野兽出没,虽然人烟稀少,但是老虎、豹子之类会给人造成威胁的动物已于多年前绝迹。三人不断地拨打朋友的手机,然而空寂的山沟里传来的只有一遍又一遍的手机铃声,却始终无人接听。这时三个人紧张了起来,预感到出事了,拨打韩会计的手机也无法接通,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韩会计似乎土遁了。待三人找到朋友时,发现他被害了,血肉模糊地被丢弃在山沟里。
  这些都是三人的供词,这众口一词的供述让朋友的家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残害。但是事实上又找不出他们三人的作案动机,朋友和那个韩会计的关系还算不错,几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百思不得其解,而韩会计的失踪更是让案子陷入扑朔迷离之中。
  暗夜里的二十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周围杳无人烟,韩会计为什么会在那样一个地段说酒醉难受,难道那是他选好的杀人现场?这个过程中韩会计和朋友是否发生了争执和吵闹打斗?三人中为何有人恰巧在那时说钥匙丢了?钥匙丢了也不奇怪,为什么会三人一起去找,而单独留下朋友来照顾韩会计?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人在那条山道上出没?究竟是什么人袭击了他,然后抛尸山沟?韩会计呢?为什么会消失了?
  诸多的疑点串联在一起,让人匪夷所思。这个案件轰动了整个县城,朋友的家人是那样的愤怒和悲伤,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希望破灭了,孩子才八岁,妻子看到遗体时,昏厥过去,巨大的悲伤让削瘦的她更像风中摇曳的芦苇,那么苍白和无助。他们甚至想把法医解剖过的遗体抬到韩会计的家门口,然而想到朋友如此冤屈的死去,天气又那么炎热,让朋友再遭受如此折腾,这更会让朋友的灵魂难以安宁。在警察介入之后,他们把遗体抬回家安排丧葬事宜。可怜这样一个谦逊平和的人就这样莫名地死去了,家里弥漫的哀伤气氛和整个离奇事件的不同版本的叙述,让整个院子里的人仿佛被笼罩在巨大的阴影里。那三个人最终被释放出来了,直到遗体被抬回去的第二天,他们才敢出现,究其原因,说是有些恐惧,这或许不是理由。看到朋友遗体的惨状,所有人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然而在结论出来之前,任何人无权声讨他们的错与对。时光仿佛已经凝成冰,在朋友离去的几天时间里,各种流言和猜测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着,然而没人能深入到暗夜里探寻一个究竟。
  蝴 蝶
  朋友的遗体装棺后,他母亲被击垮了,可怜她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夜之间,头发花白。每看到棺材,她的心就抽搐一次,看到中风的老伴,她的心更是雪上加霜,已经要滴血了。年近花甲的老人啊,还能经受多少这样的摧残和折磨。她说,院子后面还有儿子趁着双休日劈好的柴,梨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实,甚至在巴掌大的地方还有儿子栽下的石斛,听说那玩意很值钱的,别看巴掌大的地方,等石斛长大能卖不少钱呢。言犹在耳,这些景象前仿佛还有儿子的身影,然而一切都是幻觉,儿子不明不白地惨死,此刻那么安静地躺着。
  她踱到门外,这时她看到了那只蝴蝶,趴在墙上,一只硕大无比的蝴蝶,活了这么大年纪,她从未见过那样的蝴蝶。她以为又是幻觉,儿子的离去已经让她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幻觉。那只断翅的蝴蝶,断翅的部分仿佛就是儿子肋骨被砸断的部分。她轻声对着蝴蝶喊了一声儿子的名字,那蝴蝶居然扑棱了几下残缺不全的翅膀。她试着去用手拿蝴蝶,蝴蝶居然就被她抓着了,她说,那是儿子的化身,不能再弄疼它了,她松开手,蝴蝶居然还温顺地待在她的掌中。冥冥中她已经把蝴蝶当成了儿子,蝴蝶慢慢移动,最终真的贴在了棺材的底部。任外面鼓乐人声如何喧嚣,周围人如何走动,那蝴蝶仿佛静止不动了。有人说蝴蝶你告诉我们凶手在哪?然而蝴蝶依然是蝴蝶,一动不动。在朋友下葬前一天晚上,道士先生做法之后烧了盖在朋友脸上的盖脸布,两张盖脸布烧出后的图案同样是蝴蝶。有人说,来世朋友会做女人。蝴蝶和女人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不清楚。   公安机关通过现代侦破手段最终抓获了韩会计,他对用石头在朋友毫无防备下袭击朋友后脑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韩会计平时就性格孤僻,行为乖张,他说那晚和妻子吵架憋了一肚子气,在废弃的石场旁,朋友劝他好好过,不知哪一句话激怒了他,两人就争斗了起来。朋友被推倒在地,他拾起石块砸向了朋友的后脑,他不知朋友已死,怕被报复,所以就将他掀下山谷。这样的供词让办案人员觉得匪夷所思。一块石头决定了两个人的生死,这暗夜里的世界何其疯狂,两个家庭顷刻间分崩离析。白发人送黑发人,哀愁压得大山也喘不过气来。
  每晚,我都会想起朋友憨厚朴实的笑,恍惚间总觉得我是在梦幻中参加了这场葬礼,那些葬礼上碰到的人,说的那些话,渐渐模糊;那些葬礼上刺鼻的火药味已经消失;那些花圈,应该是从别的葬礼上复制过去的。不该是他!正值英年的他怎么会遭遇这样的事呢?这不由得又让我想到那只蝴蝶。一只断翅的蝴蝶在黑色的葬礼上象征什么呢?任何死亡都没有美感可言,这里的蝴蝶没有梁祝共赴黄泉的浪漫,只有死亡的“场”笼盖四野。
  场
  我目睹的第一次死亡是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我家门前是一条国道,和我家相隔不远的是我姑妈家。那天我和母亲到她家吃饭,吃完饭回来,我跟着母亲沿着公路走。一场车祸之后留下的惨景就这样突兀地呈现在我面前:死者的身子被压在了车子下面,只露出了脚,遍地都是暗红的血液。母亲说,别看!看了你会做噩梦的。因为死的是一个年轻人,年轻人横死往往怨气很重,小孩子没有足够的阳气来抵抗,夜里很容易惊悸;体弱多病者如果陷入这样的怨气场中,病情会加重。那时小,我不理解死亡带来的“场”是什么,只以为是冤鬼上身。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死亡带来的恐惧。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许前一分钟还在和你谈笑风生,下一刻就已经毫无声息,残破的肢体陈列在眼前宛如不完整的蜡像。死则死矣,然而死者却形成一个“场”,让靠近或者听闻的人都不寒而栗,毛发倒竖。这如果仅仅归结于人的胆小,恐怕很难说清。
  一个朋友在医院急救科上班,每次发生交通事故,他们都会和警察一起去事故现场参加救援,他说那样的场景更惨烈。我问朋友,你不害怕吗?那些活生生的人,有些从车祸现场找到的时候还带着体温,但是在你的搬动过程中慢慢冷却,从活人变成尸体,这样的过程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意味。朋友说,也许出于医生的职业本能,在学校里学习解剖的时候,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尸体,任你宰割,所以对于事故现场的惨象已经没有太大的感触。我说,那些半死不活的人像是被活活解剖的,事故中的每一个遇难者,都像动物一样,没有尊严地死去。他说,刚开始也会害怕,特别是拣拾那些身体残片的时候,仿佛像去触摸烫红的烙铁,每捡起一块,汗水都会顺着后背淌,心脏跳动得异乎寻常地快,甚至想闭上眼睛,但是那样的场合,是不允许你无视的。一想到时间就是生命,他只有咬牙坚持,他说那时根本无暇考虑这些人是年轻还是年老,什么冤鬼附身之类的言论,更不会觉得自己被笼罩在死亡的“场”里。
  我说,那是因为你是医生,医生把所有人都当成透明人,在事故现场就像在战场上一样,反正交通事故总要死人,不管是什么意外,死人总是难免的。如此推论医生,那么医生都是冷血的吗?朋友说,看到鲜血和那些仿佛被肢解的身体,医生总会想到这里如果有自己的亲人,心也会滴血,也会颤抖,然而目睹了那么多死亡仿佛早已麻木了。恐惧随着见证死亡的次数越多而越少。
  一想到惨死在废石场旁的朋友,我的脑后似乎又起了冷风,死神倏忽像风,那么不期而至,带着收割的镰刀,不择地点不分季节地掠过人间。有人说,如果你爱着这个人,就算他(她)离去了,你也不会觉得恐惧和不安,事实上真是如此吗?为此我问了朋友装棺后一直给朋友更换棺材里的冰块的老同学。他说,我的确不觉得他是离去了,被化妆师整过容后,他就像睡着了一样,对于我这样胆小的人,也许爱能完全消解死亡的“场”带来的空前恐惧吧。有些人听到他如此说,头皮简直要发麻了。
  死去的人和熟睡的人,脸无论如何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想到了日本的那些死者美容师。为活人化妆,虽然他们目不转睛,但是他们鲜活的气息还在,你能真切地感知到。死去的人皮肤是冰冷的,甚至带着寒意。记得在电影里看到过一个女的装殓化妆师,她的身上似乎永远带着一种阴郁的气息。然而,我看到的那个现实中的女化妆师,却是一脸阳光,这的确让人颇感意外。也许她没有像我一样认为死亡有“场”的存在,所以他们无惧于面对那些残缺不全的身体。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纠结于这样的问题不能自拔。直到后来我在丽江碰到了一个奇人,他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横死的人,或者年轻人的死会让人感到更多恐惧吗?我说不知道,或许是因为人们常说的年轻人阳寿本不该尽,却被死神早早牵去,心有不甘,有所留恋,会变成厉鬼,所以让人更害怕。这位奇人却说,人是有灵魂的,才死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他的灵魂会比老年人的重,所以年轻人的灵魂会在人们的头顶形成更大的压力。老年人正常死亡,灵魂减轻,是因为他穿过岁月,经过不断磨砺,所以灵魂会很轻。这就像一块石头,经过风吹日晒,粉末般不断被剥蚀,所以灵魂就轻了许多。灵魂还有重量的说法我就是在那时听说的,这让我感觉很惊异,但我却无法反驳他。这么多年来,这样的言论竟然帮助我解释了年轻人或者横死的人所形成的“场”比老年人强大的原因。
  死亡像不合时宜的雨,想下就下,更像那些诳花,想开就开。每一次死亡,除非诗意的描绘,否则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也并非每次死亡都有梁祝一样浪漫的化蝶遐想令人奔向乐观的彼岸。其实,每次死亡都会形成强大的“场”,笼罩与之相关的人,有些人甚至一生都无法走出死亡的“场”。
  责任编辑 彭琼瑶
其他文献
我居住的小城,被一条叫漾濞江的河流环绕。小城很小,几分钟就可以出城直抵江边。看洪峰来袭,观水落石出。我与漾濞江的联系,始于多年以前,那时,我在上游更远处,我与江流一直用钓鱼这种方式深入。一直说“钓鱼”,因为这样说,似乎高雅起来,那些“独钓寒江雪”,“一人独占一江秋”的韵味扑面而来。可我的“钓鱼”,其实只是“捕鱼”——用的是“迷魂阵”一类的小鱼笼诱捕。  小诱惑  我的鱼笼,圆柱形,约十五六厘米高,
期刊
银江河水百里长,波涛滚滚入澜沧。  吞没人畜无其数,难民秋夏痛断肠。  寒风刺骨难涉水,行至河边泪沾裳。  如今架起便民桥,日照双鹤话春江。  这首题为《银江河》的诗,大意说的是双鹤桥今昔发展变化的情景。  银江河,原名“沿江河”,是永平县境内澜沧江的一条支流。因“沿”和“银”近似谐音,且水质像白银一样,亮闪闪的,故而得名。这条孕育了永平古代文明的母亲河,源于龙门乡麦庄丫口,流经永平县城,犁开群山
期刊
我怀念的羽翼常常翱翔在母亲那片晶洁的天宇里。  我的人生记忆,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个饥馑的岁月,金色的南瓜汤就是我的童年。那时候,母亲和我每顿可以在生产队的食堂里打到一小碗清水南瓜汤和巴掌大的一块麦面饼。对我来说,麦面饼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母亲说,她不爱吃面饼,只喜欢喝南瓜汤。我信以为真,把那一小块麦面饼据为己有,还边吃边和母亲分享那碗清得见底的南瓜汤。就是在那样艰辛的日子里,公社还常常搞
期刊
口耳心授,手指脚跺,以物示意,是在没有任何文字符号出现之前的远古时期,人类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方式,其历经数千万年的岁月洗礼,演变成今天的山歌水调。  山盟海誓动天庭,男女对唱情满坡。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轮回中,每逢节庆歌会或花好月圆的夜晚,各部落的情窦初开或成男熟女便三三两两相邀前往,双双将智慧和口才尽力发挥到极致,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的方式让长满翅膀的歌声,飞到茫
期刊
张稼文,1965年4月6日生于云龙县旧州镇(现功果桥镇),现居昆明,从事互联网工作。业余写作者。早期习作散见于《散文诗》《诗刊》《星星》《美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近百家报刊,收入《60年散文诗精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新中国50年诗选》《中国诗歌年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散文诗创作与欣赏》等20余选本。出版有《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江
期刊
校书之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居然将读书与校书两件毫无相关的事联系到一块了。  一直都爱读书,也爱买书。早年在乡下教书,工资不高,但每每进城,都要到书店里转上一圈,俸去书来,虽不至落落大满,却也一窗明月半床书,每至搬家,书多物少,可谓潦倒至极。在那个空寂的年月,读书充实了生活,同时也充实了自我。从小便习惯了节俭,为买书却下得了狠心,可好书太贵,往往买不到几本,便已掩不住囊中羞涩之苦。但碰上好书,
期刊
古城写意  樱花浪漫 玉兰素洁  一树燃烧的火把花  将在炎炎夏日  引爆狂欢的激情  端庄的山茶  年年春天都会上演  不肯谢幕的繁华  洁白的流云 一如既往地擦拭  历经几百年风雨后斑驳的城楼  古旧的四合院中  小姐楼的花窗后  凝固着一桩桩暗香浮动的往事  历史挥挥手  便定格了古城曾经的喧嚣与繁盛  三月的清风  吹不断绵绵春雨  多少记忆在梦里辗转反侧  留一双明眸  在雨丝里守望  
期刊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古城。到大理古城,首先经过的是文献楼,门楼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这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5年)云南提督偏图深感此地人文兴盛,报请清政府颁发的。从这里往北走几百米,便到了大理的南城门,城门上方嵌着大理石门匾“大理”二字,这是郭沫若手迹。走进七八丈深的城门洞,有些幽深,有些古旧。走过这
期刊
在二十余年前,老家的房产已由父母主持,归并给了弟弟,我便很少再回老家。我离开巍山古城、离开老家和老街已经很久了。缘于此,县城老街上的一切人和事,都已渐行渐远,唯独一些特别的记忆却挥之不去。  打线  “打线”是藏匿在巍山老县城岁月深处的一道风景,直到今天,许多巍山人都还清晰地记得。  我的老家在雷祖殿街上,是处于此街中段的刘姓本宅。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或者奶奶,把我抱出了家门,让我看见了斜对面黄家
期刊
夜,你是一个新的世界  我从来未曾到达却一直在你的怀抱  把白昼的焦虑晒谷子一般  摊在岩土平原之上  如若不是躺在夜的波涛里  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浮起的亮光  可与那星月的皎洁相对而望  可探望远方一朵云小小的梦想  夜,你恨他吗  黎明是你的对手把你推向深深的黑幕  不,如果不是黎明的亮  你的黑谁又能看得如此明晰呢  我多么想和你一样  袒露坚韧而热烈的心脏  在漆黑里托起星星点点的亮光  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