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朋友酷爱微距摄影。每次收到他的邮件,都盼着附件里贴着他新近的得意之作。借助他的镜头,我看到过绿蜘蛛身上长着俊俏的脸;看到过卷曲的藤须与蜗牛的触角相触时的奇妙瞬间;看到过蜜蜂站在娇美的花朵上,抖落脚上沾染得过多的金色花粉;看到过不知名的植物种子,整齐地坐在小船般的豆荚里待命出征……我点击鼠标,把可爱的小东西们放大,再放大。当花蕊成为森林,当叶脉成为道路,我就在这森林和道路面前唏嘘慨叹。
慨叹之余,我喜欢揣想那个举着笨重的单反相机,在离自家不过一箭之遥的小植物园里寻寻觅觅的人。一挂蛛网、一滴露珠都要变换角度拍摄上百张片子,回去之后放到电脑上一张张筛选。“镜头领着我走,我不得不走。”他这样说。做一个微距镜头的俘虏,透过它的眼,看到这世界的精细、精微、精妙,这个人何其幸福!
省察内心,我遗憾地发现,太多的时刻,我的镜头都太过倨傲,太过粗疏。它总是渴望阅读远方的风景,以为只有天边的云霞才叫云霞,海边的浪花才叫浪花。每一天,它都马不停蹄地错过,错过眼皮底下的种种精彩。
窗子衔了一脉山,每天我都有机会打量山的轮廓,习惯了派遣意念登临山顶。我有多久没有去山上看望那些植物了?我回答不上来。“我忙。”我总爱这样说。这个托词是从某一天起才彻底被我摒弃了的。那一天,一位老者对我说:“想那仓颉将‘忙’字造成‘心亡’,这是多大的智慧啊!”原来,我的托词里竟住着一个对自我的可怕诅咒。
在朋友的影响下,我走进英国微距摄影大师布莱恩·瓦伦丁的世界。布莱恩·瓦伦丁原是一名微生物学家,退休后花费了六年的时间,使自己的微距摄影技术日臻完美。在自家的后花园里,他拍摄了一组名为《露珠里的花朵》的经典之作——那些红的、粉的、紫的花朵,映射在一個个挑在草尖上的圆润朝露里,亦真亦幻,令人惊艳,令人叫绝。拍摄的时候,布莱思·瓦伦丁的镜头距离摇摇欲坠的露珠不超过五厘米,转瞬即逝的美丽,就这样被爱怜地定格为永恒。
我想,镜头后面的那个人一定是安静的,安静得如一枚端坐枝头香气内敛的果实。
川端康成在他的《花未眠》一文中写道: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两个句子多么适合拿来做微距摄影的广告语,不期然的靠近,使彼此恒久的拥有成为一种可能,俯身的时刻,心灵的高度获得了提升。镜头锁定一对蝶翼,飞起来的,是两个染香的灵魂。
近一些,再近一些,近到不超过五厘米,让时间在一种美妙的对视中凝固。那么,你将收获一个全新的世界,亦将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
慨叹之余,我喜欢揣想那个举着笨重的单反相机,在离自家不过一箭之遥的小植物园里寻寻觅觅的人。一挂蛛网、一滴露珠都要变换角度拍摄上百张片子,回去之后放到电脑上一张张筛选。“镜头领着我走,我不得不走。”他这样说。做一个微距镜头的俘虏,透过它的眼,看到这世界的精细、精微、精妙,这个人何其幸福!
省察内心,我遗憾地发现,太多的时刻,我的镜头都太过倨傲,太过粗疏。它总是渴望阅读远方的风景,以为只有天边的云霞才叫云霞,海边的浪花才叫浪花。每一天,它都马不停蹄地错过,错过眼皮底下的种种精彩。
窗子衔了一脉山,每天我都有机会打量山的轮廓,习惯了派遣意念登临山顶。我有多久没有去山上看望那些植物了?我回答不上来。“我忙。”我总爱这样说。这个托词是从某一天起才彻底被我摒弃了的。那一天,一位老者对我说:“想那仓颉将‘忙’字造成‘心亡’,这是多大的智慧啊!”原来,我的托词里竟住着一个对自我的可怕诅咒。
在朋友的影响下,我走进英国微距摄影大师布莱恩·瓦伦丁的世界。布莱恩·瓦伦丁原是一名微生物学家,退休后花费了六年的时间,使自己的微距摄影技术日臻完美。在自家的后花园里,他拍摄了一组名为《露珠里的花朵》的经典之作——那些红的、粉的、紫的花朵,映射在一個个挑在草尖上的圆润朝露里,亦真亦幻,令人惊艳,令人叫绝。拍摄的时候,布莱思·瓦伦丁的镜头距离摇摇欲坠的露珠不超过五厘米,转瞬即逝的美丽,就这样被爱怜地定格为永恒。
我想,镜头后面的那个人一定是安静的,安静得如一枚端坐枝头香气内敛的果实。
川端康成在他的《花未眠》一文中写道: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两个句子多么适合拿来做微距摄影的广告语,不期然的靠近,使彼此恒久的拥有成为一种可能,俯身的时刻,心灵的高度获得了提升。镜头锁定一对蝶翼,飞起来的,是两个染香的灵魂。
近一些,再近一些,近到不超过五厘米,让时间在一种美妙的对视中凝固。那么,你将收获一个全新的世界,亦将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