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校园的管理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在人格化管理、学习型管理、教育性管理、开放式管理、互动性管理、主动性管理、个性化管理诸方面发生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人格化;学习型;教育性;开放式;主动性;个性化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管理质量,需要构建和谐校园作平台。和谐校园的管理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发生相应变革,其新意如下:
和谐校园是人格化管理
学校是有生命的,应该成为幸福快乐的校园,学生、教师和校长都应该在其中获得成长、获得幸福感,这也是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人格化的学校管理,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多层次共同追求的基础之上的。人格化的学校管理,使学校成为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场所。
和谐校园是学习型管理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管理及教师都充满机遇和挑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与时俱进。实施学习型的管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学习的共同体,这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为合作的伙伴而不是雇佣关系。通过实施学习型管理,使组织成员真正感悟到工作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在价值、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使组织成员胸怀大志,反省求真,勇于挑战极限和自我,使自己的专业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并创出新成果。
和谐校园是教育性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较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和谐学校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是教育的共同体。教育性管理是柔性的、开放的,重在引导、促进和激励;教育性管理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更重视精神、情感与文化氛围的建设。教育性管理通过创造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组织成为密切协作的团体,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景。
和谐校园是开放性管理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学校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区、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不再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开放性的学校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其次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它要求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它要求管理者借助“他山之石”,以达成“可以攻玉”的目标。
和谐校园是互动式管理
新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同样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应当是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互动式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关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具有能动性的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互动性与互惠性的统一。通过二者的互动,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互动式的管理不再是被管理者的被动服从,而是主动适应,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人治”管理。
和谐校园是主动性管理
当前,学校管理已经从国家包揽的行政管理逐渐转向学校管理者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实行的校本管理。这对基层学校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尽快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面前的崭新课题。所谓自主性管理,是指学校除了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校课程外,还有权利选择经过国家、省级审定的教材。学校可以自主决策学校课程的开发,以关注“具体的学生”。开发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课程成为学校管理份内的事情。在课程开发中,校长和老师将体验到自己所享有的课程权利,以及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和谐校园是个性化的管理
学校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学校也将改变“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现状,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 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如何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的特色凸显出来,将是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人格化;学习型;教育性;开放式;主动性;个性化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管理质量,需要构建和谐校园作平台。和谐校园的管理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发生相应变革,其新意如下:
和谐校园是人格化管理
学校是有生命的,应该成为幸福快乐的校园,学生、教师和校长都应该在其中获得成长、获得幸福感,这也是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人格化的学校管理,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多层次共同追求的基础之上的。人格化的学校管理,使学校成为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场所。
和谐校园是学习型管理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管理及教师都充满机遇和挑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与时俱进。实施学习型的管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学习的共同体,这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为合作的伙伴而不是雇佣关系。通过实施学习型管理,使组织成员真正感悟到工作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在价值、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使组织成员胸怀大志,反省求真,勇于挑战极限和自我,使自己的专业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并创出新成果。
和谐校园是教育性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较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和谐学校要求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是教育的共同体。教育性管理是柔性的、开放的,重在引导、促进和激励;教育性管理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更重视精神、情感与文化氛围的建设。教育性管理通过创造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组织成为密切协作的团体,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景。
和谐校园是开放性管理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学校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区、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不再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开放性的学校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其次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它要求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它要求管理者借助“他山之石”,以达成“可以攻玉”的目标。
和谐校园是互动式管理
新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同样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应当是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互动式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关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具有能动性的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互动性与互惠性的统一。通过二者的互动,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互动式的管理不再是被管理者的被动服从,而是主动适应,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人治”管理。
和谐校园是主动性管理
当前,学校管理已经从国家包揽的行政管理逐渐转向学校管理者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实行的校本管理。这对基层学校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尽快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面前的崭新课题。所谓自主性管理,是指学校除了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校课程外,还有权利选择经过国家、省级审定的教材。学校可以自主决策学校课程的开发,以关注“具体的学生”。开发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课程成为学校管理份内的事情。在课程开发中,校长和老师将体验到自己所享有的课程权利,以及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和谐校园是个性化的管理
学校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学校也将改变“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现状,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 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如何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的特色凸显出来,将是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