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孙策立足江东并开始实际控制江南地区,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余年的六朝时期。苏州地区作为孙氏集团早期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重要,直至公元280年,孙吴政权被西晋所灭,苏州一直都是其最重要的几个核心城市之一。20世纪后半叶开始,苏州地区发现了大量六朝早期墓葬。
从兴平二年到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前后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名义上这段时间属于东汉。曹魏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为拉拢孙权册封其为吴王,因此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前,孙吴向曹魏臣藩,名义上又属曹魏。在缺少纪年材料的情况下,东汉晚期墓葬无论是其形制还是器物类型都与孙吴早期墓很难区分,这里将苏州地区年代上有争议的几座墓葬也纳入六朝早期这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中进行介绍。
青旸地墓群
青旸地墓群位于苏州盘门外青旸地原苏州第一丝厂东侧染丝厂内的土墩上,现已改造成居民小区。20世纪70年代染丝厂的基建工程曾对土墩中的墓葬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原土墩长约40米,宽约20米,高约5米。土墩北面原立有民国时期吴中保墓会创立者吴荫培题写的“汉故破虏将军孙坚孙策碑”。1981年3月,苏州博物馆考古组对土墩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汉墓(孙吴墓)3座、六朝墓(南朝墓)2座。
一号和三号汉墓破坏严重。二号汉墓为前后室砖室墓,前室左侧带一耳室。前室长3.18米,宽3.15米;左侧耳室长2.1米,宽1.4米;后室长4.1米,宽3.15米。前室石门楣上镂刻龙、虎、羽人等;后室有两道石门及菱形镂孔纹棂窗。墓砖长34.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由于墓葬破坏比较严重,出土文物仅有一些漆皮、兽骨、五铢钱、铜器残片、陶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号墓和二号墓出土的2件五联罐,茶绿色釉,通高约30厘米,底径14厘米,时代特征比较明显,当属东汉晚期到六朝早期。
平门城墙三国墓M1
历年来苏州平门城墙在基建、人防工程等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现六朝时期的墓葬,比较重要的有1959年2月在平门城墙中发现三国墓1座,东汉晚期墓1座,其他六朝墓多座;1975年为配合苏州市木材公司基建工程,在650米长的平门城墙中发现六朝墓葬32座;2005年为配合平四路垃圾中转站建设,发现清理六朝墓葬2座等。
平门城墙三国墓M1全长5.4米,宽2.04米,甬道长2.13米,宽1.26米。封墙与甬道宽度相等,券顶,墓壁外弧,砌法为三顺一丁。墓底用一层砖铺成“人”字形。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随葬器物主要有青瓷壶、罐、香薰、铜鐎斗、铜镜、大泉五十、五铢钱等。
根据2005年平四路垃圾中转站的发掘资料,平门城墙最早建筑时间不晚于战国时期,汉代沿用,六朝时期已经废弃成为重要的墓葬区,沿用到唐代。
虎丘半塘高邮墩三国墓
虎丘半塘高邮墩三国墓的具体位置和发掘年代不详,大体位于山塘街半塘附近。墓葬总长9.5米,宽4.71米,高1.43米,甬道长1.47米,宽1.86米,分前后两室,均为券顶。据墓葬平面图可知,该墓为前堂后室墓,整体呈“凸”字形,后室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墓室构成,墓葬规模很大,总面积约50平方米。其形制与虎丘黑松林墓地M4相似,体量略小。与同时代的墓葬比较可知,该墓墓主一定是高等级贵族,但由于资料不全,此墓出土文物情况不明。
虎丘黑松林墓群
黑松林土墩位于今留园派出所附近,主体大致呈椭圆形,南北直径约60米,东西直径约52米,封土残高5米左右。1997年考古发掘前土墩的封土已被机械削平,部分墓葬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主墓97M4墓顶距地表只有0.4米左右。封土中曾发现人面纹瓦当,说明六朝时期该墓地可能有地面建筑。墓地一共发掘墓葬9座,其中六朝早期砖室墓5座。
97M4位于土墩中心位置,为横前堂、双后室、券顶结构,全长约12米,面积约83.5平方米,是目前苏州地区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砖室墓。在黑松林墓地中,97M3的规模仅次于97M4,前后两室皆为穹窿顶,墓门后有短甬道,全长9.6米。 97M3和97M4都为南北向,墓门朝南。97M6、97M7、97M8三座墓葬残存规模相近,也均为砖室墓,97M6墓顶基本保存完整,为叠涩四角攒尖顶或盝顶,97M7、97M8破坏相对严重,大体保存平面结构,推测原墓顶为穹窿顶。黑松林各墓葬均受不同程度的盗扰和破坏,出土文物主要有石案、石榻、五铢钱、陶案、陶灶、带钩、青瓷片等。
虎丘路新村土墩墓群
2016年7月—2017年6月,为配合基建工程,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虎丘路西侧的土墩进行考古发掘,该土墩距黑松林墓群约200米,仅一路之隔,共清理8座砖室墓,其中六朝时期墓葬5座(M1、M2、M5、M6、M8)。M1全长14.2米,东西宽9.7米,残高4.2米,由甬道、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室组成,出土青瓷器、石器、金器等共66件(组)。M2位于M1东侧约3米處,前后室顶部均被破坏,全长9.1米,宽3.2米,由墓门、石门、甬道、前室、后室过道、后室组成,共出土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等文物83件(组)。M5位于M1西侧,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南北长5.5米,东西宽4.3米,墓砖印有“吴侯”字样。M6、M8形制和规模与M2、M5相当,但均遭严重破坏,未出土重要文物。
苏州地区是孙吴集团早期的政治中心,苏州地区的六朝遗迹也是六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三国志》《吴地记》《吴郡志》等记载,包括孙吴宗室成员在内的许多这一时期重要历史人物死后葬在苏州。历年来苏州地区发掘的六朝墓葬总数超过一百座,其中不乏一些大、中型砖室墓,这些砖室墓应与葬在苏州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有关。虎丘黑松林墓群曾出土过一方明代墓志,显示该墩在明代曾被称为“周公墩”。虎丘路新村土墩出土的南宋墓志和明代墓志都提及该土墩名为“吴天墩”,再加上“吴侯”铭文砖的出现,考虑到“吴天墩”与“周公墩”相邻而建和墓葬规模,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孙郎”与“周郎”。
后记:20世纪50—80年代苏州地区发现过许多比较重要的六朝早期墓葬,但多不见发掘报告,发表的报告也多是简单的文字介绍,不见墓葬及出土器物图片,笔者近期收集到几份“1984年江苏省考古学会年会论文”的油印和复印本材料,惊喜发现文末竟附有一些重要墓葬的平面图和器物图,遂将这些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希望对研究者有帮助。另外,1997年发掘的虎丘黑松林墓群的发掘报告正在整理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即能面世。文中相关信息主要参考自徐亦鹏、钱公麟《苏州考古》,丁金龙《试论苏州的六朝墓》以及陈兆弘、廖志豪《苏州地区的六朝墓葬》等。
(作者何文竞为苏州市考古研究所馆员;吴玲为无锡博物院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