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终南山向下俯视,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有石碑与墓穴隐约其中。逢童子问起,老道士总是语气极淡:“这就是乾陵了,埋葬的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那是个遥远的故事,只是无人知道了。不知道也罢。”
终南山自古就是隐士频出,幽人空山之地。武则天亲自将陵墓选在此,为高宗亲写了极为详尽的碑文,而留给自己的只是张空碑。他与她的身前身后事,随着盖棺的一声,彻底隐埋了起来。
但总有人抱着极大的兴趣想要曲径探幽。史官的笔带着刀锋,丝毫不留情面,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庶人,均逃不过那一纸笔伐春秋的记载。王莽纵有实权,亦落得个篡汉的评价。这方面武则天也不例外,特别在唐以后,文人史家对其极尽嘲讽。《旧唐书》中就曾写到登基的经过,——“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大云经》究竟是什么呢?
有一国,人伦极重,夫妇各职,若有错位,好比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有一朝,尚佛尚道,百花齐开,外国教士纷纷建教堂,传经说法,百姓各有信仰。
有一人,虽为女儿身,却有帝王志,欲开先河,需借法名身。
《大云经》云:“尔时佛告天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天女闻是说已。即生惭愧低头伏地。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優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一言以蔽之:汝本菩萨,下凡女王。
句句有指,不偏不倚。
很显然,武氏借助佛典登基,实获益者。
但这部典籍是否是伪作?则另说。
因年代久远,实无可考。一度大家偏信《大云经》是薛怀义等人臆造。
直到近代从敦煌石室内发现的《大云经疏》残卷,两相对比,竟和后凉时期的天竺译文并无二致。而后者早于武则天年代260多年。不禁令人哗然。
同时期陈寅恪与王国维更是做出大量论文,来证述《云经》非伪。
在武氏去后的一千多年,大家隐约相信,女皇临世是天命所托,不管这份资料在当时是故意放大,还是偶然出现,在一个时空的接口,历史选择了她,而她更制造了历史。
——武周时期,关陇门阀得以抑制,寒门士子渐起。国人安乐,外邦不犯。文化上也是极度宽容,常有外国王子在长安城一住数月,佛寺、道观林立。打破了此前儒家独尊的局面。但不管后世怎么论述,武则天本人却始终以三教互通为追求,而非放大异同,以发展那派来孤立别派。
总体来说大唐有着极大的胸襟,但也并非谁都有肚量的包容下所有。莫说当时读惯了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的儒生,就连见惯了女人奶孩子做饭的平头百姓,见后妃从深宫走向朝堂,都要侧目议论许久。
鼎鼎大名的骆宾王就曾亲写檄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檄文传入宫中,武则天命人读来。随侍观察她的反应,却是始终未露愠色。读到末端忽然拍案叫绝,问随侍左右,作者为谁。在知晓骆宾王时连连嗟叹,“如此人才未得重用,实在是宰相的过错呀”。
其胸襟之大,实在是令人惊叹。这也是为什么她积怨于一身,尤能维系着一个王朝的正常运转,令它前承贞观,后启开元。
武则天曾为佛经做偈子——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她从来不否认自己受益于佛典经书,并乐于借此扩大影响。但不屑辩解,否则《论〈大云经〉真伪》就不会沦为民国人陈寅恪来做的事了。那种不辩一是自矜,一是理性的知道这样做的效用。
恰如,她为自己留下无字碑。
终南山自古就是隐士频出,幽人空山之地。武则天亲自将陵墓选在此,为高宗亲写了极为详尽的碑文,而留给自己的只是张空碑。他与她的身前身后事,随着盖棺的一声,彻底隐埋了起来。
但总有人抱着极大的兴趣想要曲径探幽。史官的笔带着刀锋,丝毫不留情面,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庶人,均逃不过那一纸笔伐春秋的记载。王莽纵有实权,亦落得个篡汉的评价。这方面武则天也不例外,特别在唐以后,文人史家对其极尽嘲讽。《旧唐书》中就曾写到登基的经过,——“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大云经》究竟是什么呢?
有一国,人伦极重,夫妇各职,若有错位,好比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有一朝,尚佛尚道,百花齐开,外国教士纷纷建教堂,传经说法,百姓各有信仰。
有一人,虽为女儿身,却有帝王志,欲开先河,需借法名身。
《大云经》云:“尔时佛告天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天女闻是说已。即生惭愧低头伏地。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優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一言以蔽之:汝本菩萨,下凡女王。
句句有指,不偏不倚。
很显然,武氏借助佛典登基,实获益者。
但这部典籍是否是伪作?则另说。
因年代久远,实无可考。一度大家偏信《大云经》是薛怀义等人臆造。
直到近代从敦煌石室内发现的《大云经疏》残卷,两相对比,竟和后凉时期的天竺译文并无二致。而后者早于武则天年代260多年。不禁令人哗然。
同时期陈寅恪与王国维更是做出大量论文,来证述《云经》非伪。
在武氏去后的一千多年,大家隐约相信,女皇临世是天命所托,不管这份资料在当时是故意放大,还是偶然出现,在一个时空的接口,历史选择了她,而她更制造了历史。
——武周时期,关陇门阀得以抑制,寒门士子渐起。国人安乐,外邦不犯。文化上也是极度宽容,常有外国王子在长安城一住数月,佛寺、道观林立。打破了此前儒家独尊的局面。但不管后世怎么论述,武则天本人却始终以三教互通为追求,而非放大异同,以发展那派来孤立别派。
总体来说大唐有着极大的胸襟,但也并非谁都有肚量的包容下所有。莫说当时读惯了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的儒生,就连见惯了女人奶孩子做饭的平头百姓,见后妃从深宫走向朝堂,都要侧目议论许久。
鼎鼎大名的骆宾王就曾亲写檄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檄文传入宫中,武则天命人读来。随侍观察她的反应,却是始终未露愠色。读到末端忽然拍案叫绝,问随侍左右,作者为谁。在知晓骆宾王时连连嗟叹,“如此人才未得重用,实在是宰相的过错呀”。
其胸襟之大,实在是令人惊叹。这也是为什么她积怨于一身,尤能维系着一个王朝的正常运转,令它前承贞观,后启开元。
武则天曾为佛经做偈子——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她从来不否认自己受益于佛典经书,并乐于借此扩大影响。但不屑辩解,否则《论〈大云经〉真伪》就不会沦为民国人陈寅恪来做的事了。那种不辩一是自矜,一是理性的知道这样做的效用。
恰如,她为自己留下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