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未来会有更多女性转入艺术品消费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_624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藏·拍卖》:从华辰拍卖的实际状况看,是否存在日益崛起的女性藏家群体?
  李欣:在我们的客户中,女性收藏家很少,占整个藏家群体的2%-3%。原因很简单,社会发展还是以男性为主流,事业有成的人群也以男性为主。当然,在原来几乎没有女性藏家的市场里,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经济收入的提升,慢慢开始有一些女性关注文化和艺术品收藏。很大一部分女性群体,是从艺术行业从业者转变为藏家。
  《收藏·拍卖》:在你看来,拍卖行的女性顾客主要是什么年龄、职业、学历背景居多?
  李欣:女性藏家中比较知名的是王薇,她的收藏主要是油画和当代艺术。她被圈外人所知道,是通过2009年11月在上海美术馆办展开始的。在我接触的女性藏家中,这些人大都在30岁以上,集中在金融、投资、咨询这些高收入行业。她们普遍受过很好的教育,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背景。相对男性藏家而言,女性藏家的年龄段会狭窄一些,还没有90后的女性藏家。
  《收藏·拍卖》:女性藏家的收藏品位有何不同,多以什么品类为主?
  李欣:有两种类型女性收藏比较多:唯美的和有历史感的。一方面她们喜欢唯美写实的作品,较少关注抽象的、观念性的作品。另一方面她们喜欢收藏书籍、手稿这一类能让她们找到感觉的东西。我想这和女性自身的生理、性格特質相关。女性更具形象思维,男性更具抽象思维。女性偏好色彩丰富、画面更柔美的作品。当然,经受过专业训练,对艺术史、当代艺术有所了解之后,女性也会对其他类型作品产生兴趣。一般来说,女性看问题会更细致一些,她们对于艺术认知和感悟相对更快,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一种转变,就是从物质消费到追求精神上的消费。当下这种转变主要反映在女性收藏群体上,就是越来越多的女性仅把奢侈品包包当作一种适合自己风格的搭配而不是炫耀品,有更多的女性开始追求精神满足感。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转入艺术品消费。
  《收藏·拍卖》:你建议女性藏家如何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
  李欣:作为女性,完全可以建立以女性为主导线的收藏体系,比如描述某一个主题的女性作品,反映女性精神和心灵世界的作品,或者反映女性一生的作品。收藏一定是跟兴趣、爱好、职业完美的结合,从而形成的收藏体系,这是我们对所有藏家的建议。当然,女性藏家可以把细致、耐心的特质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构建收藏。
其他文献
十年来,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民生美术馆、OCAT等美术馆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已经崛起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大多数民营美术馆处境尴尬:烧钱,缺观众,抢大腕。如何生存发展,找到自身的特色和存在价值,始终是众多民营美术馆馆长的心中难事。在99艺术网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上”,民营美术馆的掌门人们聊了目前各自努力的方向。  英国萨奇
期刊
近些年,全国遍地开花的各类文化产业园吸引了不少慕名而至的艺术爱好者,但其中不少“爆改厂房”式的艺术园区并没有持续与可扩展的地区性发展模式。这种实质上打着文化艺术招牌的圈地融资行为,普遍在地价上涨后便随即清退艺术家,这种资本至上的发展理念,很少能让文化艺术真正落地生根,现在也面临艺术呈现方式薄弱、土地变迁风险大、既“不接地气”又缺乏文化规划的境况。本期海外,让我们换一种视角看看这几个曾经没落衰败的乡
期刊
2017年5月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中,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以1.105亿美元的价格拍得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作品《Untitled无题》(1982),创下了美国艺术家作品拍卖史上最高纪录,这也是涂鸦艺术家群体跻身“亿元俱乐部”的纪念性一刻。受到现在国际艺术品藏家年轻化、多元化的影响,街头涂鸦艺术已从一种地下亚文化发展到备受国际艺术界推崇的独立新门类,基斯·哈林、KA
期刊
翁笑雨,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毕业,后美国求学,目前在古根汉姆美术馆担任策展人。从小她就没有所谓的“故乡”概念,自由精神仿佛血液一样流淌在她的身体里。说起她如何成为顶级美术馆的策展人,她说既发自本能,也把握住了很多机缘巧合。在美国艺术圈发展多年,因为距离和视角,她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察显得客观和坦诚。她说,在之后的历史中,现在中国市场很有可能会被一句话描述为“在2008年到2018年,十年
期刊
对搞评论的人来说,收藏圈从不缺少话题。不过,201 7年由贵州警方侦破的那起席卷全国的书画制假贩假案件,说起来却有点沉重。  沉重到什么程度?有拍卖行的朋友跟我感慨,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细想之,这并非危言耸听。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突飞猛进的近二十多年来,“假拍”和“拍假”一直与这个数百亿体量的细分行业如影随行。拍卖行作为二级市场的垄断者,甚至也是一级市场的主力参与者,靠着买卖两头吃的居间业务,早已经在
期刊
中國人笃信如逢太平盛世,便会有凤凰绮丽临世。  在约定俗成里,收藏来界定盛世的存在,而凤凰则是一个应时运而生的特殊族群。  所以在当今盛世的收藏界,一群翅膀留下绮丽华光的凤凰——就是中国女性藏家。  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中国女性藏家”的关键词时,所能见到的词条却大多关于国外或古代的女性藏家,当今中国的女性藏家却鲜有报道。毕竟要在一直是男性领地的收藏界争得一席之地,女性藏家甚至是比女性艺术家更为珍
期刊
说到女性与收藏的关系,如果细细品味历史,再细细打量现实,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可以翻看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崛起,女性拥有了决定财富走向和文化品位的自主性,这就使得女性介入原来被男性独占的收藏领域成为可能。于是,在不断壮大的收藏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藏家开始“独步天下”。她们不再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以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让收藏界增添了别样的美。  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  最适合用来描述女性藏
期刊
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国宝”一词会歧义大过本意。应该感谢《国家宝藏》综艺节目的热播,让普罗大众关注到文博领域,关注到博物馆这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之后的国家公器。博物馆的出现代表昔日王宫贵族的私有财产现在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但是就因为春晚特别安排的一个“国宝回家”环节,才让大家重新思考起何为“国宝”的标准。  “国宝”通常认为是国家的宝物,具有国家的属性,有物品与非物品两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
期刊
身着华衣,脚踩高跟鞋,她自信而优雅地步人贵宾席。镜头一转,座无虚席的瓷器市场拍卖现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拍卖师口中的数字在不断攀升,从18万元到58万元,最后价格定在61万元落槌,手持8203号的一位女士竞得屏幕上的乾隆窑变釉双耳瓶,得益于此前深入的研究与考证,她自信而坚定,此番的出手志在必得,并早已将此瓶视为囊中之物。这位以“小女子”自称的女藏家是英国BBC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一个故事的
期刊
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导师  《收藏·拍卖》:如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女性藏家群体的形成和演变?  冯原:从性别的社会制度与权力关系的历史来看,如果有女性收藏家这样一个群体,那也是现代社会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出来的。在前现代社会,女性尚无可能离开男性而单独支配财富与文化,这一点东西方都概莫能外。从收藏的原本意义来看,占有或收藏有价值的东西的历史可能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