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垒球运动对抗性强,比赛场面复杂多变,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适应紧张激烈的比赛。因此,垒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当加强心理训练,使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比赛。随着青少年垒球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心理训练意义和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 垒球 运动员 心理训练
心理素质是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之一,其特征包括:认知、注意力、情绪与意志及个性心理。因此,要根据垒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训练,实现竞技能力的提高。垒球运动对抗强烈,技战术配合快速多变,运动员在消耗身体能量的同时,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当比赛处于劣势时,心理上产生消极心理,极大影响水平的发挥和比赛结果。研究和掌握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对提高运动竞技能力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是伴随着运动员年龄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对运动员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垒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及训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垒球心理特征及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
2.逻辑分析法:通过所查阅和记录的相关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垒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1.认知过程。垒球运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运动员在完成技战术行动时,对球的判断,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等心理能力或心理品质。这些心理能力构成了垒球运动员的特有的心理特征。
2.感知过程。垒球运动需要采取跑、变向、触球等,其生理机能视觉、肌肉运动觉、平衡觉、听觉、触摸觉、机体觉等参与其中,这些活动是在稳定心理状态下有序进行的。这些是经过长期的垒球运动专项训练,形成的垒球运动的专门化知觉能力“球感”。
3.注意力。垒球比赛技术动作繁多,战术多变,运动员完成的动作属于开放型技能,加上比赛中速度快,变化多和时间长,对运动员注意力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运动员的注意力始终高度指向和集中于技战术配合,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抉择,完成最合理的高质量动作。
4.情绪和意志心理。情绪体验异常强烈与鲜明,运动员对比赛看重,情绪体验就强烈。比赛越临近,变得愈剧烈。情绪的迅速变化,和场上比分变化、优劣的转换、技战术应用效果等因素相联系的。它的产生和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运动效果。在比赛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稳定性与控制调节能力依赖于运动员的意志。各种技战术动作,是在高度紧张,竞争对抗激烈的条件下进行的,它势必和运动员极度紧张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
(二)垒球运动员主要心理训练方法
1.感知过程心理训练。在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要准确感知球的速度和力量及防守队员的位置,以及不断变化的各种时空关系,根据条件和需要调节好身体姿势,在对手之前迅速地移动到理想有利的位置,及时选择合理技术动作,遏制对手的技术行为。青少年运动员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多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了解垒球的性能以及垒球的路线、轨迹、球速判断,以及人、球和手套—体的协调能力。
2.注意力心理特征训练方法。注意力集中是运动员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受外来的影响和内心杂念所分散。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活动上。训练中常用视觉守点、视觉追踪、意守法、低声发声等来训练注意力集中。由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注意力不可能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所以,在不断训练中使学生掌握有意与无意,并使他们能够合理利用注意。
3.情绪、意志心理训练。比赛中各种主客观条件变化大,战局起伏不定,顺利与困难并存,观众的不同态度和裁判的判罚等,与运动员的生理状态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落后或失误均能使运动员积极的增力情绪或消极的减力情绪的迅速转化。运动员可运用自我暗示来调节情绪,教练员赛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事先预测并要求运动员如何去做,调节情绪,消除急燥情绪。
三、结论
根据垒球运动的特点,在青少年垒球运动训练中,不但要抓好身体、技战术的训练,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灵活敏捷的战术思维,积极稳定的情绪及良好心理。因此,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及身体素质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意识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和外界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志坚.我国棒球运动员体能特点及训练方法现状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07).
[2] 龙凤雨.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探讨[J].体育师友.2006,(04).
[3] 王艳红.中国垒球队备战第27届奥运会体能训练特点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关键词 垒球 运动员 心理训练
心理素质是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之一,其特征包括:认知、注意力、情绪与意志及个性心理。因此,要根据垒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训练,实现竞技能力的提高。垒球运动对抗强烈,技战术配合快速多变,运动员在消耗身体能量的同时,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当比赛处于劣势时,心理上产生消极心理,极大影响水平的发挥和比赛结果。研究和掌握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对提高运动竞技能力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是伴随着运动员年龄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对运动员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垒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及训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垒球心理特征及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
2.逻辑分析法:通过所查阅和记录的相关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垒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1.认知过程。垒球运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运动员在完成技战术行动时,对球的判断,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等心理能力或心理品质。这些心理能力构成了垒球运动员的特有的心理特征。
2.感知过程。垒球运动需要采取跑、变向、触球等,其生理机能视觉、肌肉运动觉、平衡觉、听觉、触摸觉、机体觉等参与其中,这些活动是在稳定心理状态下有序进行的。这些是经过长期的垒球运动专项训练,形成的垒球运动的专门化知觉能力“球感”。
3.注意力。垒球比赛技术动作繁多,战术多变,运动员完成的动作属于开放型技能,加上比赛中速度快,变化多和时间长,对运动员注意力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运动员的注意力始终高度指向和集中于技战术配合,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抉择,完成最合理的高质量动作。
4.情绪和意志心理。情绪体验异常强烈与鲜明,运动员对比赛看重,情绪体验就强烈。比赛越临近,变得愈剧烈。情绪的迅速变化,和场上比分变化、优劣的转换、技战术应用效果等因素相联系的。它的产生和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运动效果。在比赛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稳定性与控制调节能力依赖于运动员的意志。各种技战术动作,是在高度紧张,竞争对抗激烈的条件下进行的,它势必和运动员极度紧张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
(二)垒球运动员主要心理训练方法
1.感知过程心理训练。在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要准确感知球的速度和力量及防守队员的位置,以及不断变化的各种时空关系,根据条件和需要调节好身体姿势,在对手之前迅速地移动到理想有利的位置,及时选择合理技术动作,遏制对手的技术行为。青少年运动员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多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了解垒球的性能以及垒球的路线、轨迹、球速判断,以及人、球和手套—体的协调能力。
2.注意力心理特征训练方法。注意力集中是运动员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受外来的影响和内心杂念所分散。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活动上。训练中常用视觉守点、视觉追踪、意守法、低声发声等来训练注意力集中。由于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注意力不可能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所以,在不断训练中使学生掌握有意与无意,并使他们能够合理利用注意。
3.情绪、意志心理训练。比赛中各种主客观条件变化大,战局起伏不定,顺利与困难并存,观众的不同态度和裁判的判罚等,与运动员的生理状态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落后或失误均能使运动员积极的增力情绪或消极的减力情绪的迅速转化。运动员可运用自我暗示来调节情绪,教练员赛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事先预测并要求运动员如何去做,调节情绪,消除急燥情绪。
三、结论
根据垒球运动的特点,在青少年垒球运动训练中,不但要抓好身体、技战术的训练,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灵活敏捷的战术思维,积极稳定的情绪及良好心理。因此,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及身体素质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意识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和外界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志坚.我国棒球运动员体能特点及训练方法现状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07).
[2] 龙凤雨.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探讨[J].体育师友.2006,(04).
[3] 王艳红.中国垒球队备战第27届奥运会体能训练特点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