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计划免疫预防小儿传染病的应用对策。采用对阶段抽样方法,将2008年8月-2010年9月≤6岁儿童251例设为A组, 2010年10月-2012年8月≤6岁儿童298例设为B组。2组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效果,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6岁以下儿童最主要传染病为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肝炎等。我区儿童免疫接种率较高,但仍存在不足免疫工作宣传不到位生物制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实施。本论文研究了如何预防和应对小儿传染病。
关键字: 小儿传染病,预防,应对措施
多年来,小儿传染病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和威胁儿童生命的头号疾病。随着预防医学的进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加,小儿传染病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1]。研究及调查表明,儿童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程序的预防接种,可使儿童体内达到或维持较高及较长时间的免疫水平,预防或消灭相关传染病,并能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起到快速阻断传播的作用,是预防控制及消灭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为进一步预防和应对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调查对象来源于四川省范围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室,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由第三者( 街道干部) 随机抽取:A组以2008年8月-2010年9月我区3个户居委会667户5399名(其中常住人口4219名,流动人口1180)人口中251名≤6岁人群为主要对象,男120名,女130名,男女比例为1:1.07;年龄1个月~6岁,其中<6个月46例,6~36个月101例,4~6岁104例。B组以2010年10月-2012年8月我区3个剧名委员会680户5526名( 其中常住人口4319名,流动人口1207名) 人口中298名≤6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男137名,女161名,男女比例为1:1.18;年龄1个月~6岁,其中个<6月50例,6~36个月112例,4~6岁136例。2组调查对象中常住人口均在该社区
生活1年以上,流动人口均在 年以下 调查对象户口不限,均对本活动知情并自愿接受调查。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由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落实1名儿童传染病例监测管理人员,其中作为传染病病例病原学监测点的医疗单位要落实监测管理。采样检测送样人员( 每单位至少3名) ,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各级监测人员( 县、乡、村) ;同时在各腹泻病例监测点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监测点内传染病发病情况,填写病例报告表,村级每月5日乡级,每月10日汇总病例报告表,逐级上报;在病原学监测点建立发病情况信息的报告标本收集检测及保存系统。
1.2.2 调查方法:成立专门的计划免疫传染病情况调查分析小组,小组成员由我院传染科和儿科的医护人员组成,共计12名。按照《医学免疫学》和《儿童保健学》的相关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家庭及生活环境等特点自制计划免疫传染病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被访者( 监管人) 对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了解及认知程度是否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计划免疫过去否做过计划免疫( 包括在何种情况下免疫 免疫的依从性等) 以及未进行计划免疫的原因[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监测情况 2010年10月-2012年8月≤6岁儿童共发生传染病169例,所发生传染病中主要以荨麻疹居多,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发,其次是消化道疾病。A组儿童传染病发病率62.59%高于B组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小儿流行传染病具体病种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病种
A组
B组
人数(名)
所占比率(%)
人数(名)
所占比率(%)
荨麻疹
72
28.69
4
1.37
百日咳
39
15.54
3
1.03
流行性腮腺炎
18
7.17
2
0.69
乙型肝炎
13
5.18
1
0.34
甲型肝炎
10
3.98
1
0.34
乙型脑炎
6
2.39
0
0
合计
158
62.95
11
3.78
注:与B组比较,*P<0.05
2.2 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状况
A组成功回收合格问卷
251份,合格率为100.00%。在接受调查的251名儿童中,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113名,全程合格接种率为45.02%。B组成功回收合格问卷284份,合格率为97.59。在接受调查的291名儿童中,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286名,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8.28%。儿童未接受或未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 (1) 监护人对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孩子身体健康而对免疫疫苗全程接种不予重视,其中以老年人如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的情况较多;(2)免疫工作宣传不到位,家长未能及时获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时间及地点;(3 ) 经济条件受限,包括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费用;( 4) 生物制品管理不规范,部分家长担心疫苗安全[4]。
3 结论
计划免疫是指在科学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及人群免疫水平分析基础上,利用有效的生物制品对传染病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机体免疫水平,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5-6]。本调查结果显示,所发生传染病中,以麻疹最多,其他依次是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脑炎 此外,通过对B组的免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高,但仍存在对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免疫工作宣传不到位生物制品管理不规范部分家长担心疫苗安全等问题。因此,加强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赢得居民支持及主动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政府部门对预防保健经费投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素质与工作积极性[6];建立并完善疫苗流通预防接种及监督管理全套机制,加强生物制品管理,实施责任工作制,提供疫苗接种的质量与安全性; 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对特殊人群儿童如超生儿童的管理,确保儿童健康成长[7], 加大对范围内计划免疫工作的监控力度,尤其是易感人群与外来人员子女的免疫工作 在经费允许疫苗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疫苗接种费用甚至免费接种[8]。
参考文献
[1] 陈跃燕.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0,27(11):2039-2040.
[2] 邓莉.儿童传染病管理的基本状况及改进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389-390.
[3] 赵翠燕.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4):1006-1007.
[4] 尹士平.莱芜市2005~2009年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J].社会医学杂志,2010,8(16):62-63.
[5] 陈晓燕,张淑芳.社会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与需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027.
[6] 张景琼,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0):52-53.
[7] 杨建文,李世荣,何广立,冯向明.疾控卫生机构开展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现状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18.
[8] 朱志,陈联俊.建立传染病快速反应的常规机制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1)45-51.
关键字: 小儿传染病,预防,应对措施
多年来,小儿传染病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和威胁儿童生命的头号疾病。随着预防医学的进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加,小儿传染病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1]。研究及调查表明,儿童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程序的预防接种,可使儿童体内达到或维持较高及较长时间的免疫水平,预防或消灭相关传染病,并能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起到快速阻断传播的作用,是预防控制及消灭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为进一步预防和应对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调查对象来源于四川省范围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室,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由第三者( 街道干部) 随机抽取:A组以2008年8月-2010年9月我区3个户居委会667户5399名(其中常住人口4219名,流动人口1180)人口中251名≤6岁人群为主要对象,男120名,女130名,男女比例为1:1.07;年龄1个月~6岁,其中<6个月46例,6~36个月101例,4~6岁104例。B组以2010年10月-2012年8月我区3个剧名委员会680户5526名( 其中常住人口4319名,流动人口1207名) 人口中298名≤6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男137名,女161名,男女比例为1:1.18;年龄1个月~6岁,其中个<6月50例,6~36个月112例,4~6岁136例。2组调查对象中常住人口均在该社区
生活1年以上,流动人口均在 年以下 调查对象户口不限,均对本活动知情并自愿接受调查。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由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落实1名儿童传染病例监测管理人员,其中作为传染病病例病原学监测点的医疗单位要落实监测管理。采样检测送样人员( 每单位至少3名) ,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各级监测人员( 县、乡、村) ;同时在各腹泻病例监测点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监测点内传染病发病情况,填写病例报告表,村级每月5日乡级,每月10日汇总病例报告表,逐级上报;在病原学监测点建立发病情况信息的报告标本收集检测及保存系统。
1.2.2 调查方法:成立专门的计划免疫传染病情况调查分析小组,小组成员由我院传染科和儿科的医护人员组成,共计12名。按照《医学免疫学》和《儿童保健学》的相关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家庭及生活环境等特点自制计划免疫传染病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被访者( 监管人) 对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了解及认知程度是否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计划免疫过去否做过计划免疫( 包括在何种情况下免疫 免疫的依从性等) 以及未进行计划免疫的原因[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监测情况 2010年10月-2012年8月≤6岁儿童共发生传染病169例,所发生传染病中主要以荨麻疹居多,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发,其次是消化道疾病。A组儿童传染病发病率62.59%高于B组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小儿流行传染病具体病种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病种
A组
B组
人数(名)
所占比率(%)
人数(名)
所占比率(%)
荨麻疹
72
28.69
4
1.37
百日咳
39
15.54
3
1.03
流行性腮腺炎
18
7.17
2
0.69
乙型肝炎
13
5.18
1
0.34
甲型肝炎
10
3.98
1
0.34
乙型脑炎
6
2.39
0
0
合计
158
62.95
11
3.78
注:与B组比较,*P<0.05
2.2 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状况
A组成功回收合格问卷
251份,合格率为100.00%。在接受调查的251名儿童中,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113名,全程合格接种率为45.02%。B组成功回收合格问卷284份,合格率为97.59。在接受调查的291名儿童中,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286名,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8.28%。儿童未接受或未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 (1) 监护人对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孩子身体健康而对免疫疫苗全程接种不予重视,其中以老年人如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的情况较多;(2)免疫工作宣传不到位,家长未能及时获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时间及地点;(3 ) 经济条件受限,包括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费用;( 4) 生物制品管理不规范,部分家长担心疫苗安全[4]。
3 结论
计划免疫是指在科学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及人群免疫水平分析基础上,利用有效的生物制品对传染病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机体免疫水平,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5-6]。本调查结果显示,所发生传染病中,以麻疹最多,其他依次是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脑炎 此外,通过对B组的免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高,但仍存在对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免疫工作宣传不到位生物制品管理不规范部分家长担心疫苗安全等问题。因此,加强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赢得居民支持及主动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政府部门对预防保健经费投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素质与工作积极性[6];建立并完善疫苗流通预防接种及监督管理全套机制,加强生物制品管理,实施责任工作制,提供疫苗接种的质量与安全性; 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对特殊人群儿童如超生儿童的管理,确保儿童健康成长[7], 加大对范围内计划免疫工作的监控力度,尤其是易感人群与外来人员子女的免疫工作 在经费允许疫苗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疫苗接种费用甚至免费接种[8]。
参考文献
[1] 陈跃燕.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0,27(11):2039-2040.
[2] 邓莉.儿童传染病管理的基本状况及改进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389-390.
[3] 赵翠燕.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4):1006-1007.
[4] 尹士平.莱芜市2005~2009年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J].社会医学杂志,2010,8(16):62-63.
[5] 陈晓燕,张淑芳.社会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与需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027.
[6] 张景琼,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0):52-53.
[7] 杨建文,李世荣,何广立,冯向明.疾控卫生机构开展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现状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18.
[8] 朱志,陈联俊.建立传染病快速反应的常规机制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1)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