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曾开展过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达10572家,但截至2015年,东莞市有7688家外资企业从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或混合贸易形式,占有进出口实绩的加工贸易企业的86.2%
2016年4月24日,由商务部和广东省政府主办的2016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加博会”)在东莞圆满落下帷幕。据组委会的不完全统计,本届展会共吸引了国内19个省市及港澳地区的807家企业参展,共达成商贸合作项目7743宗,意向成交金额达966亿元。
“加博会是加工贸易企业展示成果的大平台,从每届的变化中,都可以看到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成果和变化。”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而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变化则直接反应在效益上,据广东慈星电脑横机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产品研发,将原来的纺织机械改造成运动鞋面织机,该公司2016年的订单已经排满。
在举国同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作为全国首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从“突围”中实现“转身”的东莞,抛出了响亮的答案——加工贸易的生命力取决于创新力。
加博会上的“变与不变”(小标题)
其实,算上前身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以下简称“外博会”),今年已是加博会的第8个年头。而彼时正值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国际贸易大幅萎缩。作为加工贸易大省,广东生产的大量优质加工贸易产品在国外市场销量锐减,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却前景看好,亟待开发。
作为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内商贸流通企业交易平台的外博会应运而生。经过三年的历练,成交额近2000亿人民币,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
事实上,在早期很多参展商的积极性远没有如今这么高涨。因为对于当时很多还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企业来说,即使有能力生产出大量优质的产品,但受制于没有自己的品牌、研发、设计等方面因素,其市场开拓能力非常不足,并不能够直接面向消费用户。
面对日益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东莞不遗余力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外贸优化升级,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加工贸易赋予了全新内涵。
据统计,东莞曾从事过加工贸易的企业超过1万家,而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仅剩4000多家。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在这些年转型升级推动下,已经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从OEM到ODM再到OBM的华丽转身,甚至拥有了自主品牌,改变了传统低端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先天不足”。
在杨晓棠看来,阵痛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无可避免,追逐成本洼地的“游牧”属性是加工贸易企业最大特点。可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及产业规律梯次转移的必然,东莞不可能永远锁定在低成本的发展要素上。这就必然会使一些加工贸易企业选择离开或退出,所以东莞眼下的企业更迭,更显露出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良性循环与向上成长。
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全市虽然关停外迁外资企业362家,但同时新签、增资外资项目962宗,合同利用外资50.6亿美元,关停外迁企业投资额仅相对与新签及增资项目金额的9.7%。这意味着,内生与新生的力量更加强大。
以诺基亚倒闭为例,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反而发展越来越好。随着OPPO、vivo等一批本土成长起来的手机品牌企业的崛起,通过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以OPPO为例,该公司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5年我国专利申请、授权数据以及国际专利申请等相关数据中排名第四。截止到2015年10月底,OPPO有授权专利共1349件,其中发明专利731件,外观设计专利188件;公开可查专利共52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共4357件。
而这绝非个例。截至2015年,东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52家,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增加到2660个,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数达2000家,拥有自主品牌11363个。
杨晓棠说道:“由于这些企业有了品牌、技术、稳定的销售渠道,已经不同于以往一般性的加工贸易企业,他们扎根本土的意愿更加强烈,制造业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世界工厂’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加工贸易发展新要素(小标题)
2012年,外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并更名为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不仅目标更加多元,突出并增加了加工贸易创新驱动发展、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等。同时展会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从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互联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日益向国际化接轨。
尤其是,随着国务院在今年1月印发《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了2016年加博会更多的看点。
事实上,随着转型升级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外贸大市东莞身上,“一般性加工贸易”的标签正逐渐弱化,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效益则不断提升。据东莞市商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999.6亿美元,占比59.6%,比2008年下降了28.1%。按照东莞‘十三五’规划,计划将在3年至5年内逐步将加工贸易占比降低到50%以下。
“加工贸易接下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取决于创新要素的发展能力有多强。从政府层面来看,还有更多的推动和扶持工作可做。”杨晓棠说。接下来,东莞还将从增强加工贸易企业的根植性、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等方面入手,深入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莞未来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如何通过更大区域范围的产业协调,助推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将会是一个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为此,东莞专门制定了《东莞市产业转移规划》,以“转型优化存量、引进提升增量、转移激活流量”为指导,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东莞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内、省内梯度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与韶关市合作,推动合作共建莞韶产业园,截止2015年6月,东莞主导或协助韶关引进产业项目153个,投资金额378.9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77个。在2014年对口帮扶工作评估考核中,东莞-韶关以90.2分位列全省第二。
这不仅给东莞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腾出了空间,同时也给韶关市注入了发展的新动能。
“对于这一新课题,东莞的探索也刚刚起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如何引导企业开展有序的梯度转移,还需要我们在大范围区域的合作模式上做出更多创新。”杨晓棠说道。
2016年4月24日,由商务部和广东省政府主办的2016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加博会”)在东莞圆满落下帷幕。据组委会的不完全统计,本届展会共吸引了国内19个省市及港澳地区的807家企业参展,共达成商贸合作项目7743宗,意向成交金额达966亿元。
“加博会是加工贸易企业展示成果的大平台,从每届的变化中,都可以看到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成果和变化。”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而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变化则直接反应在效益上,据广东慈星电脑横机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产品研发,将原来的纺织机械改造成运动鞋面织机,该公司2016年的订单已经排满。
在举国同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作为全国首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从“突围”中实现“转身”的东莞,抛出了响亮的答案——加工贸易的生命力取决于创新力。
加博会上的“变与不变”(小标题)
其实,算上前身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以下简称“外博会”),今年已是加博会的第8个年头。而彼时正值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国际贸易大幅萎缩。作为加工贸易大省,广东生产的大量优质加工贸易产品在国外市场销量锐减,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却前景看好,亟待开发。
作为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内商贸流通企业交易平台的外博会应运而生。经过三年的历练,成交额近2000亿人民币,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
事实上,在早期很多参展商的积极性远没有如今这么高涨。因为对于当时很多还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企业来说,即使有能力生产出大量优质的产品,但受制于没有自己的品牌、研发、设计等方面因素,其市场开拓能力非常不足,并不能够直接面向消费用户。
面对日益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东莞不遗余力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外贸优化升级,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加工贸易赋予了全新内涵。
据统计,东莞曾从事过加工贸易的企业超过1万家,而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仅剩4000多家。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在这些年转型升级推动下,已经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从OEM到ODM再到OBM的华丽转身,甚至拥有了自主品牌,改变了传统低端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先天不足”。
在杨晓棠看来,阵痛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无可避免,追逐成本洼地的“游牧”属性是加工贸易企业最大特点。可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及产业规律梯次转移的必然,东莞不可能永远锁定在低成本的发展要素上。这就必然会使一些加工贸易企业选择离开或退出,所以东莞眼下的企业更迭,更显露出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良性循环与向上成长。
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全市虽然关停外迁外资企业362家,但同时新签、增资外资项目962宗,合同利用外资50.6亿美元,关停外迁企业投资额仅相对与新签及增资项目金额的9.7%。这意味着,内生与新生的力量更加强大。
以诺基亚倒闭为例,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反而发展越来越好。随着OPPO、vivo等一批本土成长起来的手机品牌企业的崛起,通过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以OPPO为例,该公司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5年我国专利申请、授权数据以及国际专利申请等相关数据中排名第四。截止到2015年10月底,OPPO有授权专利共1349件,其中发明专利731件,外观设计专利188件;公开可查专利共52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共4357件。
而这绝非个例。截至2015年,东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52家,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增加到2660个,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数达2000家,拥有自主品牌11363个。
杨晓棠说道:“由于这些企业有了品牌、技术、稳定的销售渠道,已经不同于以往一般性的加工贸易企业,他们扎根本土的意愿更加强烈,制造业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世界工厂’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加工贸易发展新要素(小标题)
2012年,外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并更名为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不仅目标更加多元,突出并增加了加工贸易创新驱动发展、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等。同时展会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从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互联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日益向国际化接轨。
尤其是,随着国务院在今年1月印发《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了2016年加博会更多的看点。
事实上,随着转型升级工作的深入推进,在外贸大市东莞身上,“一般性加工贸易”的标签正逐渐弱化,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效益则不断提升。据东莞市商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999.6亿美元,占比59.6%,比2008年下降了28.1%。按照东莞‘十三五’规划,计划将在3年至5年内逐步将加工贸易占比降低到50%以下。
“加工贸易接下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取决于创新要素的发展能力有多强。从政府层面来看,还有更多的推动和扶持工作可做。”杨晓棠说。接下来,东莞还将从增强加工贸易企业的根植性、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等方面入手,深入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莞未来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如何通过更大区域范围的产业协调,助推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将会是一个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为此,东莞专门制定了《东莞市产业转移规划》,以“转型优化存量、引进提升增量、转移激活流量”为指导,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东莞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内、省内梯度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与韶关市合作,推动合作共建莞韶产业园,截止2015年6月,东莞主导或协助韶关引进产业项目153个,投资金额378.9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77个。在2014年对口帮扶工作评估考核中,东莞-韶关以90.2分位列全省第二。
这不仅给东莞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腾出了空间,同时也给韶关市注入了发展的新动能。
“对于这一新课题,东莞的探索也刚刚起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如何引导企业开展有序的梯度转移,还需要我们在大范围区域的合作模式上做出更多创新。”杨晓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