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大脑对各个阶段的不同信息进行加工,及时、有效的处理新知识,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单元复习中,有效构建学习结构,实现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单元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10-02
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而在传统复习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方式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就第一学段的知识点来讲,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少,在单元复习课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常常缺乏兴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题海中也难以成长。而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相关知识体系,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增强[1]。 一、教学工作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了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更多的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此以往,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惰性,不会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学习,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较为强势的感觉,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踏入校园的小学生,学生年纪较小,逻辑思维体系尚未建立,甚至有的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理解能力,所以教师一味地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成绩。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形象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也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我们都知道人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忆曲线。小学生年纪本就比较小,其记忆能力稍差,所以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只有不断的回顾和总结,加深印象,学生才能够更加扎实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这也是课程复习的根本目的。小学数学课程也是一样的,教师要带领学生们不断地回顾和复习,才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思维导图本身就具有條理清晰、直观的特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复习课程中去,能够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更好地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构建知识脉络。
首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复习知识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有侧重点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复习知识进行研讨,通过完善思维导图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当然,在小组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最后,在思维导图绘制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分析整个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从而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层面的发展。
二、利用思维导图讲授数学复习课的优点
(一)教学预设更具有充分性。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勇敢提出和学习主题相关知识,或者是概念,在整个学习中,学生有鲜明个性和自主性,这为课堂预设带来了较大挑战。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路不会完全跟着教师,而是呈自由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发挥启发、引导作用[2]。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绘制比较完善的思维导图。
(二)梳理与练习的相互融合。在小学复习课中,一般包含梳理知识、分层练习、实际运用等几个环节,环节和环节之间在层次上比较清晰,不同环节包含不同内容。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共同梳理,学生会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能以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进一步跟进学习内容,将梳理和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梳理和建构。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更多的是由教师进行讲授,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和听客,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丧失了课堂积极发言的兴趣,更是养成了学生不主动探究的坏习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逐渐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倾斜,所以一味的越俎代庖,是严重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思维导图可以说是开启了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大门,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思路,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具有个性,也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利用思维导图,学生们能够自行的梳理知识脉络,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且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丰富师生的评价方式。将思维导图引入到数学复习课程中,能够丰富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法和机制。教育体系的完善,愈发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而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自我评价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复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将自己归纳和总结的相关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的找到自己复习过程中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当然,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的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总的来说,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也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找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找到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是在教学中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和学生在合作中,会自由进行沟通、交流,小组成员也会在合作学习中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佳。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一般可以将其学习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讲,在单元复习课中,他们虽然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但是却缺乏创新性,竞争力缺乏。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复习中常常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进度,需要在单元复习中,反复巩固,才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他们通常觉得单元复习内容缺乏挑战性[3]。因此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将这三个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为小组,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并且在此过程中,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互帮互助,参与到知识体系构建中,形成单元学习网。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可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主动突破学习重难点,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对原有学习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两个学生的引导下,对单元内容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学生需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一元可以兑换成十角,一角可以兑换成十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认识不同的币值,并且能读写出来。针对学生在单元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中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中的未知内容进行完善。 (二)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在了解单元复习主题之后,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回顾在单元中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记忆得到唤醒,进而为思维的进一步发散做好准备。在学生回顾完学习内容之后,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绘制思维导图,在梳理完一个分支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对其进行完善,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分享。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受到相应启发。在思维导图绘制结束之后,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点评,促进各个分支内容的丰富,而学生在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中,也会更深入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二年级《长度单位》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厘米和米都属于长度单位,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需要怎样进行换算。同时也需要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认识线段以及线段的数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相关思維导图,在思维导图的最上方,可以写上长度,然后让学生在下面进行进一步划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厘米和米,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线段,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线段有不同长度,可以使用厘米,也可以使用米表示,同时厘米和米之间又可以进行换算,然后让学生在思考之后再进行详细划分。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知识本就比较抽象,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逻辑思维培养和提升的过程,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培养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将思维导图与数学课程结合,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把学生“领进门”,而真正的“修行”要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单元复习课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学习内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而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够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绘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实现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金咏梅.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上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36):98.
[2]黄慧芸.初探思维导图在低年级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3):22-23.
[3]温金燕.浅析思维导图引入数学复习课的意义和实施[J].新课程·下旬,2014(9):42-44.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单元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10-02
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而在传统复习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方式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就第一学段的知识点来讲,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少,在单元复习课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常常缺乏兴趣,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题海中也难以成长。而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相关知识体系,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增强[1]。 一、教学工作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了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更多的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此以往,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惰性,不会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学习,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较为强势的感觉,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踏入校园的小学生,学生年纪较小,逻辑思维体系尚未建立,甚至有的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理解能力,所以教师一味地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成绩。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形象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也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我们都知道人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忆曲线。小学生年纪本就比较小,其记忆能力稍差,所以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只有不断的回顾和总结,加深印象,学生才能够更加扎实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这也是课程复习的根本目的。小学数学课程也是一样的,教师要带领学生们不断地回顾和复习,才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思维导图本身就具有條理清晰、直观的特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复习课程中去,能够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更好地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构建知识脉络。
首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复习知识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有侧重点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复习知识进行研讨,通过完善思维导图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当然,在小组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最后,在思维导图绘制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分析整个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从而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层面的发展。
二、利用思维导图讲授数学复习课的优点
(一)教学预设更具有充分性。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勇敢提出和学习主题相关知识,或者是概念,在整个学习中,学生有鲜明个性和自主性,这为课堂预设带来了较大挑战。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路不会完全跟着教师,而是呈自由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发挥启发、引导作用[2]。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绘制比较完善的思维导图。
(二)梳理与练习的相互融合。在小学复习课中,一般包含梳理知识、分层练习、实际运用等几个环节,环节和环节之间在层次上比较清晰,不同环节包含不同内容。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共同梳理,学生会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能以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进一步跟进学习内容,将梳理和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梳理和建构。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更多的是由教师进行讲授,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和听客,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丧失了课堂积极发言的兴趣,更是养成了学生不主动探究的坏习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逐渐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倾斜,所以一味的越俎代庖,是严重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思维导图可以说是开启了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大门,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思路,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具有个性,也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利用思维导图,学生们能够自行的梳理知识脉络,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且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丰富师生的评价方式。将思维导图引入到数学复习课程中,能够丰富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法和机制。教育体系的完善,愈发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而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自我评价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复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将自己归纳和总结的相关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的找到自己复习过程中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当然,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的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总的来说,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也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找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找到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是在教学中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和学生在合作中,会自由进行沟通、交流,小组成员也会在合作学习中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佳。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一般可以将其学习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讲,在单元复习课中,他们虽然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但是却缺乏创新性,竞争力缺乏。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复习中常常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进度,需要在单元复习中,反复巩固,才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他们通常觉得单元复习内容缺乏挑战性[3]。因此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将这三个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为小组,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并且在此过程中,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互帮互助,参与到知识体系构建中,形成单元学习网。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可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主动突破学习重难点,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对原有学习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两个学生的引导下,对单元内容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学生需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一元可以兑换成十角,一角可以兑换成十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认识不同的币值,并且能读写出来。针对学生在单元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中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中的未知内容进行完善。 (二)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在了解单元复习主题之后,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回顾在单元中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记忆得到唤醒,进而为思维的进一步发散做好准备。在学生回顾完学习内容之后,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绘制思维导图,在梳理完一个分支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对其进行完善,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分享。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受到相应启发。在思维导图绘制结束之后,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点评,促进各个分支内容的丰富,而学生在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中,也会更深入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二年级《长度单位》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厘米和米都属于长度单位,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需要怎样进行换算。同时也需要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认识线段以及线段的数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相关思維导图,在思维导图的最上方,可以写上长度,然后让学生在下面进行进一步划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厘米和米,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线段,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线段有不同长度,可以使用厘米,也可以使用米表示,同时厘米和米之间又可以进行换算,然后让学生在思考之后再进行详细划分。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知识本就比较抽象,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逻辑思维培养和提升的过程,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培养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将思维导图与数学课程结合,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把学生“领进门”,而真正的“修行”要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单元复习课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学习内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而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够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绘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实现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金咏梅.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上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36):98.
[2]黄慧芸.初探思维导图在低年级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3):22-23.
[3]温金燕.浅析思维导图引入数学复习课的意义和实施[J].新课程·下旬,2014(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