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教材引进的策划、编辑与出版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qxq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原版教材《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的引进为例,本文详细论述原版教材引进过程中,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其结论认为原版教材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才能出版高质量的引进教材。
  [关键词] 原版教材引进 选题策划 编辑策略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2-004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great concern of the publishing field that the high-quality original textbooks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offer more options for universities to choose from so as to integrate latest teaching materials into the curriculu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With a successful introduction of a set of original English textbook as a case, this paper states and shares the whole introducing process of the topic selection, adaptation, editing, and marketing.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original textbooks to serve th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s long as all the steps are designed properly.
  [Key words] Int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books Topic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Editing strategy English teaching
  1 引 言
  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1]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双语教学。2004年,教育部又启动了大规模的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些国家级的教学改革都大力提倡引进和使用原版教材,以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十年来,国内各大出版社和高校已经将引进原版教材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专家、学者及教师(卢晓东[2]、李锋[3]、彭军[4]、孙晓梅和高鹏[5]、邹勇[6]、王滕宁[7]、张红霞等[8]、邓俊[9]、苏伊拉[10]、余心乐[11])也从学术与教学实践出发,集中探讨了原版教材的引进方法、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但是,关于英语语言教学原版教材引进过程中各个环节操作策略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对引进英语原版教材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使用等全过程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并为原版教材的引进提供参考。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原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于2005年为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新语言测试模式,如托福网考而全力打造的一套英语教材,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重点培养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听与说的技能(配有音、视频资料)。《教程》出版后全球发行。2005年,我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抓住机遇加以引进,并于当年隆重推出。其时正值教育部推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战略措施。我社推出的这套教材因内容充实、材料新颖、方法适当、媒体丰富、适应形势等优点,受到全国各高校的普遍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十多个省的数百所大学把《教程》作为主流教材之一。此外,其他一些专业院校的外语系及教育培训机构也都在使用该教材。到目前为止,《教程》已印刷近10万册。2008年10月,《教程》(1—3册引进改编版)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这样一套引进教材为何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欢迎? 对于出版社策划与编辑引进英语原版教材又有哪些启示呢?
  2 选题策划
  引进原版教材,关键是选题。我社从新世纪初就特别注重教材出版与国际接轨,注重国外教材出版动向,了解国外教材的最新发展,研讨如何与国内教材接轨。2005年初,社里与国外出版社洽谈,社长带回若干套国外刚刚出版的英语教材,让全体编辑做引进选题。笔者从中选择了Listening and Notetaking Series作为引进选题。为适应国内教学需要,出版时更名为《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
  2.1 确定引进版本的四个因素
  笔者遴选这套教材引进主要基于四个因素的考虑。
  一是出版社的声誉。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是国外教材出版的几大公司之一,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出版高质量外语教材的良好声誉。他们以前出版的教材我国也引进过多种。
  二是教材质量。本套教材是当时少见的高质量教材,主要表现在教学材料原汁原味、由浅入深、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材料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活等诸多方面。媒体形式多样,除纸质教材外,还包括非常清晰的音频CD光盘和视频DVD光盘。学生通过观看模拟课堂讲座气氛录像,大有身临外教教学课堂的感觉,为听说教学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带来极大方便。
  三是教材内容设计合理。该教材1—3册内容安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梯度上升的基本理念,在每一册的内容设计上也体现了这样一个过渡。而且,这样的教材设计符合语言学界普遍认可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提出的“i+1”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理论,即“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12-14]。
  四是教材的学习策略设计颇具特色。该教材包括系统的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提高了教材的可信度。比如,第一册中系统地设计了听力中时间顺序法、空间顺序法、因果法、比较与对照法、举例法等基本技能;第二册中设计了如何听记正常语速下的课程教学内容,如何听记学术讲座等;第三册针对前两册的策略学习内容设计了巩固型练习。整个三册教程这一板块的设计安排浑然一体。我们从学校使用教材的反馈信息中知道,这一设计非常受教师欢迎,是其他原版教材不具备的特色。
  2.2 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为保证该套教材的引进符合市场需求,我们在选题策划阶段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包括对国家发展本科生外语能力的需求调研、教学需求调研及同类教材引进情况调研。
  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推出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正好符合我们策划引进这套教程的初衷。同时,我们专程前往各大学了解英语专业及公共英语的教材选用情况,发现各大学使用的基本是国内出版社自己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已使用多年,内容相对陈旧。再者,我们还组织了高校英语教师座谈会评价这套教材,与会老师一致认为这套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适合高校教学需求,不仅能够较好地弥补视听说课程教材短缺的不足,而且很适合正要试点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室+网络”教学模式,即大班多媒体屏幕讲授、小班组织操练、学生网上和多媒体自学中心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外,我们对国内主要新华书店、教材书店、网上书店、图书进出口公司等都做了调查,发现尚无原版英语视听说教材供学校使用。
  2.3 深入进行选题论证
  为了使《教程》的引进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选题论证。
  首先,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对这套教材进行审读。专家认为:“该系列是一套训练英语听、记能力的教材。该套教材旨在帮助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提高英语听、记和口语能力,同时宣传、介绍美国。内容涉及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材料很丰富、充实,文字可读性强。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可取之处。因此引进该套教材对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记录能力和了解美国是有价值的。”
  其次,我们邀请了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的专家从教学角度对这套教材进行论证。他们认为这套教材比较适合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使用,并对这套教材的改编体例、词汇编排、语言难点、修辞提示、文化背景等细节问题提出了编辑加工建议。
  在外部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社内资深编审,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市场预测等方面对这套教材的引进进行论证,再次确认这套教材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国内出版教材不具备的,如果引进,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4 学校试用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请要参与教材改编的几所国内重点大学进行试用。我们与大学外语系(部)的负责人一起设计试用方案,分别在初、中、高三个不同等级的教学班中按听说教学原则进行实际课堂教学使用,结果发现师生都非常认同这套教材,认为这是一套“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为一体的教材”,是“既能训练语言技能,又能拓展知识输入”的教材。学校试用,增强了我们的选题信心。
  3 编辑加工
  《教程》引进后最重要的编辑加工任务是改编。为了保证改编质量,我们与国内若干重点大学的专家进行研讨,请他们从教学角度提出改编设想,进行陈述,最后选定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学校作为改编学校参与《教程》引进的改编工作,并对作者队伍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后,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我们设计了改编方案: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删除一切存在政治问题的章节与字句;增加语篇层次结构分析,以便宏观上把握篇章意义;增加相关词汇诠释、总单词表等,解决学生语言输入时的障碍;增加相关语言、语法难点等注释,解决教师备课过于耗时问题;增加相关美国文化背景知识诠释,拓展学生西方文化知识;增加历史、法律等各方面的图片信息,活跃版面;重排全部内容,使版式符合我国读者阅读习惯。另外,依据中国国情和传统教材模式,做成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两种。在结构上,把原书的听力原文和听力答案移到教师用书上,以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改编方案确定后,我们制定了较详细的改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如何对教材的生词和短语(Words and Expressions)进行注释,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提供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进行标注;如何对课文中的语言难点(Language Points)进行解释,如特别注重对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复杂句子结构的语法分析标注;如何诠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Related Culture Notes),如确认哪些文化点是需要诠释的,用中文还是用英文,诠释的深度等。此外,改编措施还包括:仔细阅读原版课文,检查课文是否存在政治上与我国国情相悖的内容,容易引起宗教或民族问题的内容,历史失实的内容等;认真审读每一单元,若发现有问题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先做标记,指出问题所在,与主编及出版社讨论决定处理方法;规范注释生词、习语,且只标词语在教材语境中的意义,注释语源要选自权威辞书,如《英汉大词典》《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剑桥高级英语词典》等;精选语言难点进行注释,主要从学生难以听懂的复杂语言结构与现象中选择标注点,而且做到注释准确、客观、扼要;利用权威百科辞书如《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诠释相关文化背景,文化点的选择以中国学生较为陌生的西方文化节日或文化现象为主,如万圣节、摇滚文化等;注释简明,尽量使用英文。
  4 出版发行
  在确定交稿及出版日期后,我们又邀请外审专家对改编后的教材的整体设计、新增内容、语言文字等进行全面把关,确保高质量。经过努力,该教材于2005年8月正式出版,投入市场,各大学及社会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始使用。几年来,使用该教材的有大学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听力课程,重点大学非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高级选修课程,出国留学培训机构,以及自学人员等。
  教材出版发行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了解教材使用状况,为后续修订获取反馈信息。因此,在《教程》出版后,我们随即设计了一系列追踪教材使用状况的方案,包括去学校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举行教师与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支持使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占78.8%,支持教师用适合于引进教材的新教学方法的占73.1%,认为重点大学已具备使用原版教材条件的占74%。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同原版教材在学习英语中的重要作用。
  调查也显示,教师对使用《教程》持相当积极的肯定态度,其中参与教材改编的三所大学教师的意见具有代表性。他们认为《教程》符合教育部推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既训练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发展其听力策略,特别是听讲座和记笔记的能力;内容充实,文字可读性强,有可教之处,教师有拓展的空间,能增强教师教学积极性;图书、磁带、MP3、DVD视频等立体化解决方案,方便教学;练习设计新颖,题型多样,且多为主观题,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学生非常欢迎。
  5 结 论
  《教程》在引进过程中,对选题策划、编辑、审定、出版发行等各环节都做了精心设计,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今后引进更多教材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比如教材出版后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教材的装帧设计不够儒雅、亮丽,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等。
  在高等教育中引进原版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推进的一项政策,使高校能够有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直接领略国外本专业最新的教学内容与研究成果。但引进工作本身也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充分配合与协调才能把引进工作落到实处,最终引进高质量的教材。
  注 释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1
  [2]卢晓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原版教材引进[J].中国大学教学,2001(2)
  [3]李锋.关于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彭军.对引进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前沿,2003(5)
  [5]孙晓梅,高鹏.精选·慎选·选全:策划引进版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出版,2003(3)
  [6]邹勇.从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谈英语阅读教育的新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7]王滕宁.对使用原版教材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4(2)
  [8]张红霞,冯震,饶燕婷等.对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工作的综合调查[J].江苏高教,2006(5)
  [9]邓俊.论高校双语教学原版教材的本土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10]苏伊拉.版权应从单一引进走向综合营销[J].出版参考,2009(6)上旬刊
  [11]余心乐.引进版教材的本土化改造[J].中国出版,2009(6)
  [1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13]Krashen, 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M]. New York: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989
  [14]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
  
  (收稿日期:2011-11-19)
  [作者简介] 刘丽燕,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出版中心副编审。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11年10月24日,正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之际,中国编辑学会在北京举办了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刘杲同志的编辑理论研究在出版界受到广泛认同,是宝贵的思想财富。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深编辑家、出版人以及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师生代表参会,热情洋溢地表达了自己对刘杲编辑思想研究的见解和崇敬之情。本刊特刊发王振铎、蔡鸿程、胡守文等先生的文章,以飨读者。    [摘 要] 刘杲的《刘杲出版文集
期刊
[摘 要] 我国书号规制体系由书号规制的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构成。书号规制的标准体系包括《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6)和《中国标准书号条码》(GBT 12906-2008);法规体系包括《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出版管理规定》《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等。总体上看,书号规制的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之间还是保持了一致性。但书号规制的标准体系存在书号的书写格式不规范、书号的滥用
期刊
[摘 要] 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是国内较早重视标准与法规体系协调发展的两个行业,并且已经在行业内形成较为完备的标准与法规体系协调配套机制。目前,环境保护标准与法规之间保持着良好互动关系。一方面,环境保护法规在制定中会在有关条文中体现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会以现行的各种环境保护法规为依据。而工程建设标准与法规也具有积极的互动关系,工程建设标准的发展促进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编制
期刊
1 研讨会概况:三个含量  刘杲编辑思想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召开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之际,以这次全会召开为起点,我国文化建设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18岁把这句话抄下来自励。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在研讨会上说,今天出版人应该说“文化兴盛,出版有责”。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出版物质
期刊
《名编名刊名人》一书是河南大学宋应离教授经广泛阅读、多方查询、慎加筛选,历时6年艰辛耕耘所得。全书共60万字,近日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了《科学》《中国妇女》《人民文学》《北京大学学报》《新华文摘》《文史知识》等22家知名刊物,结合与刊物相关的名编、名人的回忆、评价,按创刊时间顺序分别进行介绍。这是宋应离教授继《中国大学学报简史》《中国期刊发展史》两部通史类著作之后,又从期刊个案历史研究角度出
期刊
戴老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回想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也经常在我脑海泛起,有时竟忘记他已经离开我们了……  我开始知道戴文葆这个名字是在1983年,那时正是“文革”以后,各出版社开始评高级职称,我当时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具体张罗这方面的事。人民出版社是出版界评高级职称的全国试点,文化部出版局主办的内部杂志《出版工作》又作了报道。为了更好地掌握评审标准和具体做法,我和中青社人事处的同志,就去人民
期刊
[摘 要]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期刊
《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1897-2007)》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的《出版学建设丛书》中的一部,该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学哲、总编辑方鹏程著述。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肇始者,其发展与国家同命运、共沉浮,成为今天五馆并立的世界知名大型出版事业体。在当前出版体制改革形势下,《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带给我们很多新启示。  1 担当使命,昌明教育  商务创业之初便以“昌
期刊
【摘要】以作者参与编辑大型出版项目《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为主要素材,阐述大型出版项目编辑过程中编辑扮演的三个重要角色:多种关系的沟通者和协调者,极具团队协作精神者和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好学生”。  【关键词】编辑角色 “沟通者和协调者” “极具团结协作精神者” “好学生”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2)03-0041-04  编辑是一项光荣
期刊
【摘要】总结和梳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出版物流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成绩与不足,结合现实发展的特点,同时面向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二五”规划,研讨当前出版产业和出版集团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相关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和思路,并提出当前我国出版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产学研”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出版物流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出版物流人才的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