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玄琴是一种流行于少数民族的民间乐器,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簧。蒙古族尤尚口玄琴演奏,且历史传承悠久。文章结合民族学对蒙古族口玄琴音乐文化进行探讨,并针对当前蒙古口玄琴生存及传承现状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其在新文化环境下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蒙古族;口玄琴;民族学
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流行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等强势来袭,冲击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及传承形势严峻。蒙古口玄音乐文化作为中国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应得到高度关注。
一、蒙古口玄琴音乐文化概述
(一)蒙古口玄琴概况
口弦琴在世界上众多国家或地区均有流传,在我国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蒙古族口玄琴是一种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自娱性民间小乐器,被用来抒发感情、消解愁闷、表现理想和愿望、诉说心声等。蒙古口玄琴大多是金属制造,长约12-15cm,中间夹有一条薄勾簧,形似一把钥匙。演奏者通常以左手执琴,右手弹拨,也靠口腔、唇的开合、呼吸强弱等来配合对音节和音量进行调节。蒙古族男人弹打时多用食指的第一、二关节中间,有较大的力度,动情时甚至会随音乐摆动身体,表现自己的热情和男子气概,音色较为洪亮深厚。而在蒙古族女人的演奏中,多是以指尖轻轻弹拨,音色较为轻柔灵动。口玄琴至今仍在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蒙古口玄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充满智慧的创造,是其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生活中,所处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信仰的结晶。蒙古口玄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蒙古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音乐创造力,能将蒙古族人民最为真实的生产生活方式及风俗风情展现出来,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蒙古口玄琴音乐的文化阐释
蒙古口玄琴能利用高低起伏的旋律、富有节奏的弹奏来表现人们语言中声音、语调高低的不同及语速的快慢,进而表达演奏者内心真实的感情,因此有着特殊的语言功能。此外,它还是蒙古族人民表达爱情的符号,男女见面时互赠口玄,以口玄琴为爱情信物,是蒙古族人民内心最真诚最质朴的情感表达,这就赋予口玄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蒙古口玄音乐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它乐曲的徐静、缥缈、空灵之意境中,使听者思绪飞扬,充满想象力,这是口玄琴的音乐魅力,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孜孜追求的境界。
二、蒙古口玄琴音乐文化生存和传承现状
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随着该民族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发展会呈现出新的内涵及形式。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国内外多元文化交流的频繁,促使音乐文化发生重大变迁。口玄音乐文化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已经发展成为蒙古族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多元文化的融合,逐渐改变着蒙古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导致口玄琴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小,演奏者日益减少,制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以往空中悠扬的口玄琴声逐渐被电视机、录音机等媒介中播放的流行音乐所取代,致使蒙古口玄琴这一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民族音乐文化瑰宝处于异常尴尬境地。蒙古族一些年轻人不再热衷于演奏口玄琴,觉得口玄琴微小的音色远没有摇滚及流行音乐等来的震撼。现有弹奏者多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通常将其作为娱乐的工具,在农闲时弹一弹,致使蒙古口风琴演奏体现出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造成传承发展危机重重。另外,蒙古族一些口玄琴在传承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固有化“家族式传承”特点,这就导致传承人范围小,不能及时吸纳更多新成员,最终致使蒙古族口玄琴传承之路越走越难。除此之外,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蒙古族口玄琴的重视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蒙古族口玄琴是一种自娱性乐器,没有充分走向市场,即使是国家和政府重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实中,一些演奏和传承蒙古口弦琴的队伍或个人也会因政府缺乏资金保护投入而出现演出经费短缺等问题,会影响口玄琴的长期保护、传承与传播。
三、对蒙古口玄琴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思考
蒙古族口玄音乐文化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蒙古族人们聪明才智和音乐创造力。口玄琴独特的外形特征、演奏技巧、音色调整等都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应该得到高度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一)保护蒙古口玄音乐文化传承人
一方面,这是由传承人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决定的。人的传承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口玄琴传承人是蒙古口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主体,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从而有效解决传承问题。其另一方面,这是由蒙古族口玄琴音乐文化的不可再生性决定的,这就需要积极保护其原生态文化形式。在具体措施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补贴,给予其基本的生活、生存保障,促使其无后顾之忧,专心于传承工作。其次,政府还应该在精神上给予传承人关怀和鼓励。积极表彰传承人,授予其荣誉,提升工作积极性。最后,应该采取措施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声望。使传承人获得社会认可,从而为其提供更好传承空间和条件。
(二)保护蒙古口玄音乐文化特有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通常是指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整体性场景,在促使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逐渐改变,导致一些民族文化正在或已经丧失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接受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而不重视古老传统文化。所以,必须加强对蒙古口玄音乐文化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依托文化母体,实现蒙古口玄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三)实现由“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
以往通用的“静态保护”是一种较为被动的补救措施,而“活态传承”则是作为主体身份主动、自发地接收并将其内化的过程,针对蒙古口玄音乐文化而言,后者无疑是更为自然、合理的保护方式。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实现蒙古口玄音乐文化由“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用原生态的方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从而确保在传承过程中最小化的信息丢失量及最大化的信息持有量。
四、结语
蒙古口玄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根据民族学传承理论,加强口玄音乐文化传承人及特有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实现由“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从而确保其在新的文化环境下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传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通拉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白雪.201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学术论坛综述[J].人民音乐:评论版, 2011,(12):60-61.
[3]赵塔里木.关注跨界民族音乐文化[J].广播歌选,2011,(6):5-8.
[4]王达.即将消逝的天籁之音——口弦琴的记述[J].乐器,2010,(3):74-76.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乌兰牧骑)
【关键词】蒙古族;口玄琴;民族学
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流行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等强势来袭,冲击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及传承形势严峻。蒙古口玄音乐文化作为中国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应得到高度关注。
一、蒙古口玄琴音乐文化概述
(一)蒙古口玄琴概况
口弦琴在世界上众多国家或地区均有流传,在我国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蒙古族口玄琴是一种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自娱性民间小乐器,被用来抒发感情、消解愁闷、表现理想和愿望、诉说心声等。蒙古口玄琴大多是金属制造,长约12-15cm,中间夹有一条薄勾簧,形似一把钥匙。演奏者通常以左手执琴,右手弹拨,也靠口腔、唇的开合、呼吸强弱等来配合对音节和音量进行调节。蒙古族男人弹打时多用食指的第一、二关节中间,有较大的力度,动情时甚至会随音乐摆动身体,表现自己的热情和男子气概,音色较为洪亮深厚。而在蒙古族女人的演奏中,多是以指尖轻轻弹拨,音色较为轻柔灵动。口玄琴至今仍在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蒙古口玄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充满智慧的创造,是其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生活中,所处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信仰的结晶。蒙古口玄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蒙古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音乐创造力,能将蒙古族人民最为真实的生产生活方式及风俗风情展现出来,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蒙古口玄琴音乐的文化阐释
蒙古口玄琴能利用高低起伏的旋律、富有节奏的弹奏来表现人们语言中声音、语调高低的不同及语速的快慢,进而表达演奏者内心真实的感情,因此有着特殊的语言功能。此外,它还是蒙古族人民表达爱情的符号,男女见面时互赠口玄,以口玄琴为爱情信物,是蒙古族人民内心最真诚最质朴的情感表达,这就赋予口玄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蒙古口玄音乐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它乐曲的徐静、缥缈、空灵之意境中,使听者思绪飞扬,充满想象力,这是口玄琴的音乐魅力,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孜孜追求的境界。
二、蒙古口玄琴音乐文化生存和传承现状
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随着该民族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发展会呈现出新的内涵及形式。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国内外多元文化交流的频繁,促使音乐文化发生重大变迁。口玄音乐文化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已经发展成为蒙古族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多元文化的融合,逐渐改变着蒙古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导致口玄琴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小,演奏者日益减少,制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以往空中悠扬的口玄琴声逐渐被电视机、录音机等媒介中播放的流行音乐所取代,致使蒙古口玄琴这一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民族音乐文化瑰宝处于异常尴尬境地。蒙古族一些年轻人不再热衷于演奏口玄琴,觉得口玄琴微小的音色远没有摇滚及流行音乐等来的震撼。现有弹奏者多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通常将其作为娱乐的工具,在农闲时弹一弹,致使蒙古口风琴演奏体现出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造成传承发展危机重重。另外,蒙古族一些口玄琴在传承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固有化“家族式传承”特点,这就导致传承人范围小,不能及时吸纳更多新成员,最终致使蒙古族口玄琴传承之路越走越难。除此之外,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蒙古族口玄琴的重视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蒙古族口玄琴是一种自娱性乐器,没有充分走向市场,即使是国家和政府重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实中,一些演奏和传承蒙古口弦琴的队伍或个人也会因政府缺乏资金保护投入而出现演出经费短缺等问题,会影响口玄琴的长期保护、传承与传播。
三、对蒙古口玄琴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思考
蒙古族口玄音乐文化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蒙古族人们聪明才智和音乐创造力。口玄琴独特的外形特征、演奏技巧、音色调整等都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应该得到高度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一)保护蒙古口玄音乐文化传承人
一方面,这是由传承人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决定的。人的传承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口玄琴传承人是蒙古口玄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主体,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从而有效解决传承问题。其另一方面,这是由蒙古族口玄琴音乐文化的不可再生性决定的,这就需要积极保护其原生态文化形式。在具体措施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补贴,给予其基本的生活、生存保障,促使其无后顾之忧,专心于传承工作。其次,政府还应该在精神上给予传承人关怀和鼓励。积极表彰传承人,授予其荣誉,提升工作积极性。最后,应该采取措施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声望。使传承人获得社会认可,从而为其提供更好传承空间和条件。
(二)保护蒙古口玄音乐文化特有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通常是指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整体性场景,在促使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逐渐改变,导致一些民族文化正在或已经丧失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接受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而不重视古老传统文化。所以,必须加强对蒙古口玄音乐文化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依托文化母体,实现蒙古口玄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三)实现由“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
以往通用的“静态保护”是一种较为被动的补救措施,而“活态传承”则是作为主体身份主动、自发地接收并将其内化的过程,针对蒙古口玄音乐文化而言,后者无疑是更为自然、合理的保护方式。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实现蒙古口玄音乐文化由“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用原生态的方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从而确保在传承过程中最小化的信息丢失量及最大化的信息持有量。
四、结语
蒙古口玄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根据民族学传承理论,加强口玄音乐文化传承人及特有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实现由“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从而确保其在新的文化环境下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传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通拉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白雪.201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学术论坛综述[J].人民音乐:评论版, 2011,(12):60-61.
[3]赵塔里木.关注跨界民族音乐文化[J].广播歌选,2011,(6):5-8.
[4]王达.即将消逝的天籁之音——口弦琴的记述[J].乐器,2010,(3):74-76.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乌兰牧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