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考大纲规定高考历史考查内容的呈现要不拘泥于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和新情景的创设和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历史问题,新材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新材料 运用误区 反思
《2012年江苏历史考试大纲》有关高考历史考查内容:以考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情境的创设和新材料的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历史问题。
一
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中学历史老师对考纲研究得非常透彻。意识到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所谓的新材料和新情境。这其中出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误区一:新材料越多越好。
现在的公开课或者评优课课堂上新材料满天飞,从头到尾都是材料。老师上课基本脱离课本,学生只是课前按要求预习。公开课或者评优课还好,学生会在老师严格要求下预习到位。那平时课堂呢·老师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学生的自觉性又不够高。况且老师选的材料并不都很新,很多都是来自网络,大家互相抄袭质量不高。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老师运用了大量的新材料,而学生却脱离了课本。课堂上热闹非凡气氛热烈,看上去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是下课后问学生基本内容掌握了多少,所学习的内容在历史教材中的基本位置在哪里·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学生离掌握基本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误区二:材料越新越好,观点越离奇越好。
新材料贵在一个“新”,很多老师在“新”上大做文章,认为材料越新越好。“新”说明离现在比较近,因此它的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接近当代人的思维习惯,从这方面来说当然是越新越好。可是历史是讲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依据基本历史史实编写而成的,所以在选择新材料的时候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接近历史史实越好。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课堂气氛,很多老师选择材料的标准是观点越离奇越好。离奇的观点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学生的兴趣。所以很多观点片面的材料,冷僻的材料大行其道,更有甚者将一些庸俗的、低级的材料呈现在课堂上,如野史趣事、后宫趣事等。课堂上学生听得眉飞色舞,课堂气氛热烈异常,但是这样的材料对学生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二
面对以上历史新材料在课堂上运用出现的误区,历史老师应该反思自身对新材料的运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新材料应该少而精。
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既大量阅读并分析新材料,又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书本知识和新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有所取舍。我认为应该以教材基本知识体系和结构为主,新材料只能是起辅助作用。
历史教材的编写有基本的结构。现在的历史教材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专题的基本结构为背景、过程、人物、事件、结果、败因和意义等。在这些内容中主要的是背景和意义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基本上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历史课堂上新材料的使用应该主要集中在这两大部分,这样就能集中精力解决课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偏重于历史原材料的使用,历史由基本史实构成,以便学生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课堂可以留下不少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将课本内容和新材料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把课本内容新思想、新观点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过程、人物、事件、结果等基本的历史史实,我们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图片、视频等相关的新材料,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新材料应侧重基历史原材料,观点符合主流思想。
很多老师在研究《江苏历史考试大纲》时没有注意到有关高考历史考查内容的规定:以考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也就是说江苏省不同地区使用的历史教材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比不同教材的内容,找出相同内容和不同内容,尤其是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的表述,同时对比不同教材材料选择的不同的地方。无论我们使用的是哪一个版本的历史教材,只要截取其他版本历史教材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材料的使用情况,用其他版本的材料辅助使用的历史教材的教学,就规避了不同版本历史教材的差异。不同版本历史教材互通教学,更加有利于教学,同时学生也规避了不同版本对历史事件认识不同带来的不便,更加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新材料应该侧重于历史原材料的使用,尤其是那些可信度高的历史史书,这样可以保证历史史实的正确性,最好不要选择个人分析的材料。个人分析材料体现了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和思考,中间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史实的选择会进行自己的取舍,这样对历史史实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就会产生影响。胡适说过:“历史是小姑娘的脸想怎样打扮就怎样打扮。”这样经过打扮的史实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所以只有在保证了历史史实正确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规律。
历史材料选择时应该符合主流的价值观和思想,片面的观点虽然可以博得学生的大笑但是对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没有好处的。教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材料符合主流价值观使学生考试答题时主观思想不会片面化,因此考试时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答题,从而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
历史教学过程中新材料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间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我们只要细心探索努力实践,就终会找到正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桂香.历史:新材料新情境不拘泥于课本.
[2]刘卫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新材料 运用误区 反思
《2012年江苏历史考试大纲》有关高考历史考查内容:以考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情境的创设和新材料的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历史问题。
一
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中学历史老师对考纲研究得非常透彻。意识到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所谓的新材料和新情境。这其中出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误区一:新材料越多越好。
现在的公开课或者评优课课堂上新材料满天飞,从头到尾都是材料。老师上课基本脱离课本,学生只是课前按要求预习。公开课或者评优课还好,学生会在老师严格要求下预习到位。那平时课堂呢·老师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学生的自觉性又不够高。况且老师选的材料并不都很新,很多都是来自网络,大家互相抄袭质量不高。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老师运用了大量的新材料,而学生却脱离了课本。课堂上热闹非凡气氛热烈,看上去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是下课后问学生基本内容掌握了多少,所学习的内容在历史教材中的基本位置在哪里·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学生离掌握基本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误区二:材料越新越好,观点越离奇越好。
新材料贵在一个“新”,很多老师在“新”上大做文章,认为材料越新越好。“新”说明离现在比较近,因此它的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接近当代人的思维习惯,从这方面来说当然是越新越好。可是历史是讲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依据基本历史史实编写而成的,所以在选择新材料的时候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接近历史史实越好。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课堂气氛,很多老师选择材料的标准是观点越离奇越好。离奇的观点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学生的兴趣。所以很多观点片面的材料,冷僻的材料大行其道,更有甚者将一些庸俗的、低级的材料呈现在课堂上,如野史趣事、后宫趣事等。课堂上学生听得眉飞色舞,课堂气氛热烈异常,但是这样的材料对学生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二
面对以上历史新材料在课堂上运用出现的误区,历史老师应该反思自身对新材料的运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新材料应该少而精。
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既大量阅读并分析新材料,又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书本知识和新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有所取舍。我认为应该以教材基本知识体系和结构为主,新材料只能是起辅助作用。
历史教材的编写有基本的结构。现在的历史教材以专题史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专题的基本结构为背景、过程、人物、事件、结果、败因和意义等。在这些内容中主要的是背景和意义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基本上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历史课堂上新材料的使用应该主要集中在这两大部分,这样就能集中精力解决课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偏重于历史原材料的使用,历史由基本史实构成,以便学生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课堂可以留下不少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将课本内容和新材料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把课本内容新思想、新观点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于过程、人物、事件、结果等基本的历史史实,我们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图片、视频等相关的新材料,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新材料应侧重基历史原材料,观点符合主流思想。
很多老师在研究《江苏历史考试大纲》时没有注意到有关高考历史考查内容的规定:以考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也就是说江苏省不同地区使用的历史教材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比不同教材的内容,找出相同内容和不同内容,尤其是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的表述,同时对比不同教材材料选择的不同的地方。无论我们使用的是哪一个版本的历史教材,只要截取其他版本历史教材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材料的使用情况,用其他版本的材料辅助使用的历史教材的教学,就规避了不同版本历史教材的差异。不同版本历史教材互通教学,更加有利于教学,同时学生也规避了不同版本对历史事件认识不同带来的不便,更加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新材料应该侧重于历史原材料的使用,尤其是那些可信度高的历史史书,这样可以保证历史史实的正确性,最好不要选择个人分析的材料。个人分析材料体现了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和思考,中间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史实的选择会进行自己的取舍,这样对历史史实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就会产生影响。胡适说过:“历史是小姑娘的脸想怎样打扮就怎样打扮。”这样经过打扮的史实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所以只有在保证了历史史实正确的前提下,学生才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规律。
历史材料选择时应该符合主流的价值观和思想,片面的观点虽然可以博得学生的大笑但是对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没有好处的。教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材料符合主流价值观使学生考试答题时主观思想不会片面化,因此考试时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答题,从而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
历史教学过程中新材料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间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我们只要细心探索努力实践,就终会找到正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桂香.历史:新材料新情境不拘泥于课本.
[2]刘卫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