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在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目的是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认真地落实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然而,在小学的品德课的教学中仍然流于形式,只是把它当作一门副带的课程,由教师兼职。从这些方面可以反映出对品德课的不够重视。对此我想谈谈以下看法。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要上好品德课首先学校上下要在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教师才会主动去教,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程。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了以下几点:
(1)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对品德课的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等各个方面都作出明确的要求,重视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学校要严格按照计划开设品德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
(2)提高责任意识。不管是兼职的老师,还是专职的教师,只要你教这一课,你就要尽心尽力的把它教好,不能有偷懒思想。更不能应付,要把品德学科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3)吃透教材内容。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真正的吃透教材,多学习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思品课。
二、结合实际,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
(1)让学生亲身到生活中去体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的真实,讓他们明白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设计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入手,注重学生的观察、体验、交流,同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要真实、贴进学生生活。放手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2)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孩子总有独特的想法,教师一定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要因势利导地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达到同受教育的目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选用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启发、教育他们。孩子都是有独立性格的,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下结论,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在身心留下深刻的影响。
三、形式多样,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课程源于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具备真实性、有效性、灵活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游戏活动。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中的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发展道德认知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集中,全神贯注,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
(3)角色扮演。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学校。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要上好品德课首先学校上下要在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教师才会主动去教,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程。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了以下几点:
(1)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对品德课的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等各个方面都作出明确的要求,重视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学校要严格按照计划开设品德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
(2)提高责任意识。不管是兼职的老师,还是专职的教师,只要你教这一课,你就要尽心尽力的把它教好,不能有偷懒思想。更不能应付,要把品德学科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3)吃透教材内容。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真正的吃透教材,多学习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思品课。
二、结合实际,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
(1)让学生亲身到生活中去体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的真实,讓他们明白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设计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入手,注重学生的观察、体验、交流,同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要真实、贴进学生生活。放手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2)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孩子总有独特的想法,教师一定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要因势利导地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达到同受教育的目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选用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启发、教育他们。孩子都是有独立性格的,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下结论,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在身心留下深刻的影响。
三、形式多样,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课程源于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具备真实性、有效性、灵活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游戏活动。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教学时可以以生活中的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发展道德认知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集中,全神贯注,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
(3)角色扮演。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走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