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危机是滋生贸易保护主义的温床。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尚未完全企稳,失业率仍是各国头疼的问题之一,使得贸易摩擦短期内难以消除。对此,需要加以警惕。
当然,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有可能演变成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卷土重来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衰退,民怨也在积聚。各国政府在挽救经济的同时,不得不兼顾民心问题。所以,贸易保护这一缓解民怨且提升地区经济的“良方”,又卷土重来,且多将矛头指向了中国。
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中美轮胎特保案。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第一次对华特保案,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对华最大的特保案。
此后,欧盟、印度等区域和国家,也发起了一系列的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各国贸易保护的矛头或多或少地指向中国。
到今年11月初,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01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
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当前,全球经济尚难言彻底企稳回升,二次探底的风险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仍在,促使短期内贸易摩擦仍将持续不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但演变成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以美国为例,就业压力的存在,使得奥巴马政府执政压力不减,继续选择贸易保护这一权宜之计来缓解国内的压力的可能性很大。
而作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美国,如若继续实行贸易保护,基于“囚徒困境”的道理,西方其他国家也将会继续效仿,这是贸易摩擦继续存在的推动因素。
另一个支撑贸易保护继续盛行的因素是全球经济的不乐观。当前,世界各国的投资、消费等经济发展因素尚未明显好转,企业经营环境仍然比较恶劣,国家收支状况也有待平衡。
所以,在经济衰退、生产萎缩之际,各国政府必然需要尽可能扩大国内需求和生产,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采取贸易保护来实现贸易平衡,进而缓解本国经济状况,是通行的做法。所以就有了欧盟和阿根廷的反倾销调查,奥巴马政府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的绿色壁垒等等。
不过,这些贸易摩擦不会演变成贸易战。因为,当前国际分工的格局已经基本完成,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任何一国都需要依靠进口和出口来实现经济系统的运转,任何国家实行过度的贸易保护,乃至贸易战,只会令其陷入孤立的境地,对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弊大于利。以美国为例,其民众的生活必需品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来自中国等区域的进口。
事实上,一些数据也在佐证全球贸易在持续恢复。BDI(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作为衡量全球贸易活跃程度的指标之一,自2008年末探底之后,一路延续震荡上行的态势,并曾一度触及4661点的高位,这也是其14个月以来的历史最高位。
当然,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有可能演变成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卷土重来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衰退,民怨也在积聚。各国政府在挽救经济的同时,不得不兼顾民心问题。所以,贸易保护这一缓解民怨且提升地区经济的“良方”,又卷土重来,且多将矛头指向了中国。
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中美轮胎特保案。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第一次对华特保案,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对华最大的特保案。
此后,欧盟、印度等区域和国家,也发起了一系列的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各国贸易保护的矛头或多或少地指向中国。
到今年11月初,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01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
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当前,全球经济尚难言彻底企稳回升,二次探底的风险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仍在,促使短期内贸易摩擦仍将持续不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但演变成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以美国为例,就业压力的存在,使得奥巴马政府执政压力不减,继续选择贸易保护这一权宜之计来缓解国内的压力的可能性很大。
而作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美国,如若继续实行贸易保护,基于“囚徒困境”的道理,西方其他国家也将会继续效仿,这是贸易摩擦继续存在的推动因素。
另一个支撑贸易保护继续盛行的因素是全球经济的不乐观。当前,世界各国的投资、消费等经济发展因素尚未明显好转,企业经营环境仍然比较恶劣,国家收支状况也有待平衡。
所以,在经济衰退、生产萎缩之际,各国政府必然需要尽可能扩大国内需求和生产,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采取贸易保护来实现贸易平衡,进而缓解本国经济状况,是通行的做法。所以就有了欧盟和阿根廷的反倾销调查,奥巴马政府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的绿色壁垒等等。
不过,这些贸易摩擦不会演变成贸易战。因为,当前国际分工的格局已经基本完成,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任何一国都需要依靠进口和出口来实现经济系统的运转,任何国家实行过度的贸易保护,乃至贸易战,只会令其陷入孤立的境地,对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弊大于利。以美国为例,其民众的生活必需品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来自中国等区域的进口。
事实上,一些数据也在佐证全球贸易在持续恢复。BDI(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作为衡量全球贸易活跃程度的指标之一,自2008年末探底之后,一路延续震荡上行的态势,并曾一度触及4661点的高位,这也是其14个月以来的历史最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