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2019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资源严重困乏,造成校园面积、教室用房,师资力量等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为了改善教学条件,高校都集中地建设了新校区,且投资巨大,再加上有关部门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校纷纷转向银行贷款,虽然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加快了高校的建设,但也使高校面临着巨额贷款无法偿还的问题,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初步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高校贷款现状及贷款风险内外因进行分析,对高校如何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提出若干建议,希望对我国高等学校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贷款 风险 防范
一、高校贷款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贷款开始于2001年,当时高校因大幅度扩招面临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而那时刚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无处发放贷款,信贷资金库存面临巨大的困境。为此,教育部文件《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由于国家政策鼓励,加上地方有关部门默许,贷款办学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现象。高校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产物,也是有关部门经济政策的产物。高校贷款有可能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项目。如今贷款数量过大,许多高校负债办学。全国半数以上的公立普通高校都在贷款办学,高等学校贷款规模呈扩张的趋势。
二、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来自有关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的风险
在我国,有关部门一直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但是现有的财政投入力度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 扩张教学楼、校舍、图书馆、实验室等高校有限的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高校要迎接五年一个周期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高校必须得要提高办,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甚至需要对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这就造成了高校对资金迫切需要,虽然国家每年都有加大财政拨款力度,但由于发展速度快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最终导致贷款风险的加大。
2.有关部门与高校间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高校贷款风险加大
有关部门是高校的最大投资主体,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赖有关部门的财政拨款,而国家制定的收费标准即是学校的事业收入,因此,从产权角度来说,学校的资产自然归国家所有。公立高校向银行借款扩大校区规模,搞基本建设也最终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所以有关部门会为高校偿还过度负债而无法给银行的利息,甚至还是承担所有债务。这就造成了,一些高校领导人确定贷款规模大小时,认为越多越好,因为他们认为高校贷款是无后顾之忧的,学校是属于国家的,只要能贷款,不怕还不起,因为最终会转嫁给有关部门。国家会来承担这部分财政的。这就导致了有关部门与高校间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高校贷款风险加大这也将导致高校贷款风险加大。
3.高校资金来源的单一,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
高校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产物。贷款额度高,财政拨款不足是主因,但也证明高校社会融资能力不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造就高校资金来源的单一 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就好比投资风险里说的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风险系数会大大增加。所以高校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开源节流。以至于不会紧紧抓着银行不放,风险系数也会大大降低。
三、高校防范贷款风险策略
(一)明晰责任主体,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
针对一些高校领导人在选取贷款时,只考虑付息,而忽视还本,且即使还不起最终国家财政会承担这种思想,高校应该明晰贷款责任主体,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在高校内部实行民主管,高校自身享有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在高校贷款的行为中,高校是贷款主体,是法定的债务人,高校承担着还本付息的责任。高校贷款应始终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高校校长作为法定代表人,负有法律上的还贷义务,应该本着对国家、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提高债务风险管理意识,强化法律观念,增强独立法人意识,不能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而让高校的信誉、发展前景不顾。
(二)防范贷款的信用风险,科学进行贷款管理
为了规范高校贷款行为,促进贷款的良性开展,高校在贷款时应引入市场机制,可以采取:
1.增加向多个银行贷款
高即校在贷款时应避免总是和一家银行有金融业务往来,应该采取和多个银行合作,采取银团贷款。这样,若一家银行降低信用额度.我们可以向其他银行贷款,这样高校利用的资金用总额度不变.从而减轻学校短时间内资金不足的压力。
2.利用转移风险策略,使信用风险逐渐减小
高校可以以一定的代价(如保险费、担保费等),让他人承担信用风险,以避免可能给学校带来的严重损失。另外应科学进行贷款管理:高校在贷款前,就应该制定一份详细的还款计划,然后根据贷款过程适时调整,使它达到效率最大化。高校的贷款管理应由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并实行经济责任制。
(三)确定适度贷款规模,防范贷款规模风险
适度的贷款规模是有利于减少贷款风险,为此,应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规模的大小,做到统筹安排,适度的贷款。而要确定适度的贷款规模应做到:
以年度支付利息的能力来确定贷款规模的最高限额或者以分期还款能力作为确切的适度的贷款规模,来确定是否适度。再者,高校领导人应该加强成本效益观,确定贷款规模的变化幅度,高校贷款的目的是扩大办学规模,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扩招带来的预期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增加贷款规模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学校可以扩大贷款规模,反之则应缩小贷款规模。因此,高校领导人对贷款资金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变化幅度的必要前提。另外,可以以学校规模定位作为确定贷款规模的依据。因为贷款规模是否适度,除了考虑以上因素还应与高校本身的发展规模定位相一致、相吻合。
结论
随着高校扩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高等学校因各种原因产生严重贷款风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如何预测和防范贷款风险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各地高校的债务化解工作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当地有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共同努力,按计划按步骤进行。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靠高校自身的努力。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强化资金的成本和风险意识,对贷款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来有效规避和化解贷款办学风险,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燕青.我國高校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02:95-100.
[2]张天阳.我国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陈兆义.基于吉林省农行视角的高校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D].吉林大学,2017.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90303S)
作者简介:
张俊皓(1990年—),女,汉族,台湾花莲,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关键词] 高校贷款 风险 防范
一、高校贷款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贷款开始于2001年,当时高校因大幅度扩招面临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而那时刚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无处发放贷款,信贷资金库存面临巨大的困境。为此,教育部文件《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由于国家政策鼓励,加上地方有关部门默许,贷款办学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现象。高校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产物,也是有关部门经济政策的产物。高校贷款有可能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项目。如今贷款数量过大,许多高校负债办学。全国半数以上的公立普通高校都在贷款办学,高等学校贷款规模呈扩张的趋势。
二、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来自有关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的风险
在我国,有关部门一直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但是现有的财政投入力度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 扩张教学楼、校舍、图书馆、实验室等高校有限的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高校要迎接五年一个周期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高校必须得要提高办,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甚至需要对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这就造成了高校对资金迫切需要,虽然国家每年都有加大财政拨款力度,但由于发展速度快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最终导致贷款风险的加大。
2.有关部门与高校间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高校贷款风险加大
有关部门是高校的最大投资主体,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赖有关部门的财政拨款,而国家制定的收费标准即是学校的事业收入,因此,从产权角度来说,学校的资产自然归国家所有。公立高校向银行借款扩大校区规模,搞基本建设也最终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所以有关部门会为高校偿还过度负债而无法给银行的利息,甚至还是承担所有债务。这就造成了,一些高校领导人确定贷款规模大小时,认为越多越好,因为他们认为高校贷款是无后顾之忧的,学校是属于国家的,只要能贷款,不怕还不起,因为最终会转嫁给有关部门。国家会来承担这部分财政的。这就导致了有关部门与高校间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高校贷款风险加大这也将导致高校贷款风险加大。
3.高校资金来源的单一,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
高校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产物。贷款额度高,财政拨款不足是主因,但也证明高校社会融资能力不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造就高校资金来源的单一 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就好比投资风险里说的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风险系数会大大增加。所以高校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开源节流。以至于不会紧紧抓着银行不放,风险系数也会大大降低。
三、高校防范贷款风险策略
(一)明晰责任主体,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
针对一些高校领导人在选取贷款时,只考虑付息,而忽视还本,且即使还不起最终国家财政会承担这种思想,高校应该明晰贷款责任主体,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在高校内部实行民主管,高校自身享有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在高校贷款的行为中,高校是贷款主体,是法定的债务人,高校承担着还本付息的责任。高校贷款应始终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高校校长作为法定代表人,负有法律上的还贷义务,应该本着对国家、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提高债务风险管理意识,强化法律观念,增强独立法人意识,不能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而让高校的信誉、发展前景不顾。
(二)防范贷款的信用风险,科学进行贷款管理
为了规范高校贷款行为,促进贷款的良性开展,高校在贷款时应引入市场机制,可以采取:
1.增加向多个银行贷款
高即校在贷款时应避免总是和一家银行有金融业务往来,应该采取和多个银行合作,采取银团贷款。这样,若一家银行降低信用额度.我们可以向其他银行贷款,这样高校利用的资金用总额度不变.从而减轻学校短时间内资金不足的压力。
2.利用转移风险策略,使信用风险逐渐减小
高校可以以一定的代价(如保险费、担保费等),让他人承担信用风险,以避免可能给学校带来的严重损失。另外应科学进行贷款管理:高校在贷款前,就应该制定一份详细的还款计划,然后根据贷款过程适时调整,使它达到效率最大化。高校的贷款管理应由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并实行经济责任制。
(三)确定适度贷款规模,防范贷款规模风险
适度的贷款规模是有利于减少贷款风险,为此,应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规模的大小,做到统筹安排,适度的贷款。而要确定适度的贷款规模应做到:
以年度支付利息的能力来确定贷款规模的最高限额或者以分期还款能力作为确切的适度的贷款规模,来确定是否适度。再者,高校领导人应该加强成本效益观,确定贷款规模的变化幅度,高校贷款的目的是扩大办学规模,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扩招带来的预期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增加贷款规模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学校可以扩大贷款规模,反之则应缩小贷款规模。因此,高校领导人对贷款资金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变化幅度的必要前提。另外,可以以学校规模定位作为确定贷款规模的依据。因为贷款规模是否适度,除了考虑以上因素还应与高校本身的发展规模定位相一致、相吻合。
结论
随着高校扩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高等学校因各种原因产生严重贷款风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如何预测和防范贷款风险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各地高校的债务化解工作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当地有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共同努力,按计划按步骤进行。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靠高校自身的努力。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强化资金的成本和风险意识,对贷款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来有效规避和化解贷款办学风险,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燕青.我國高校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02:95-100.
[2]张天阳.我国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陈兆义.基于吉林省农行视角的高校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D].吉林大学,2017.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90303S)
作者简介:
张俊皓(1990年—),女,汉族,台湾花莲,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