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信息的途径。而经过笔者观察,自媒体正在从博客、微博,转向更加具有媒体特征的“文摘”。笔者以薛蛮子自办的、也几乎是最早在微博上扬名的《蛮子文摘》为例,对这种新生的媒体形式进行分析,认为虽然“自媒体”,但并不能摆脱传统媒体独立生存,而且还将长期依赖传统媒体的形式生存。
【关键词】蛮子文摘;自媒体;回归传统
伴随着微博的产生,“自媒体”的称呼随之也被越来越多的传播界人士所接受。而按照境外的定义,“自媒体”应该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信息的途径。[1]
笔者发现,虽然“自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捷,也是基于最新的科技技术产生的,可一旦为了保证真实性,其实质内容和运营模式,却无法摆脱固有传统媒体提供的框架。目前,对于自媒体的管理,尚处于法律空缺状态,亟待相关部门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来填补空白。对于《蛮子文摘》的产生及现状,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1.当投资人变成了“把关人”
从去年8月左右开始,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发布消息,称要办一本《蛮子文摘》。
在最初的计划中,《蛮子文摘》将每天在网络上选出40、50条围脖,涉及时政、经济、历史、社会、文学等内容,以薛蛮子本人的眼光作为“过滤器”,而且将本着一不说假话、二不传谣言、三不说废话的原则,提供“每日微博上的高质量信息”。
起初,《蛮子文摘》内容来自微博上每天传播的信息,薛蛮子以其天使投资人的身份,直接创办这样一个并不出版成实体杂志的“文摘”,其实已经起到了“把关人”的作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薛蛮子曾经多次表示,个人微博用户即使每天8个小时泡在微博上,都无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吸收完,因此,他挺身充当“把关人”。
笔者发现,目前的《蛮子文摘》所执行的方向,基本和其最原始的定位相同:作为传播者,《蛮子文摘》中的内容还是以微博上传播的信息为源头,进行简单分类、加工整理之后再次进行二次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信息被放大了,起到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而他本人,也是受益于微博。在微博被广泛使用以前,除了天使投资人这个圈儿,很多普通人几乎很少在媒体上能看到“薛蛮子”这个名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负责幕后操作、编辑的“Leader”(即领导,笔者注)申音认为,未来的媒体有两大方向,一个是社会化媒体,另一个则是个人化的自媒体,代表人格化的力量。“前者自不待言,我们已经领略了FACEBOOK及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后者则正在发端之中。”
但笔者认为,即使如文中所说,自媒体即将成为未来媒体的代表形态,其核心内容、甚至经营、运转模式,也难以摆脱既有传统媒体所提供的、相对固定化的范本。
2.为保真 回归传统媒体
但受到网络信息总量的影响,个人的“自媒体”行为难以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予以保证,也就是说,源信息一旦有误,这种错误也将被放大。
今年3月20日,薛蛮子曾经对媒体称:“蛮子文摘成立编辑部后,为了保证信息来源的精确,其早晚报的信息都选自各大新闻媒体。”
而这一决定,则被笔者视为蛮子文摘重新回归传统内容媒体的体现。
首先,如果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面对网络上充斥的数以亿万计的信息,无论是个体的“把关人”,还是一个编辑团队,都难以去核实、分辨信息源的真伪。尤其是在微博这种信息传播快、蔓延范围广的消息言论传递平台上,大量充斥的信息无疑会加重内容选择的负担。因此,在这一时刻选择相信各大新闻媒体,站在传统媒体“把关人”背后再充当一次“把关人”,就变成了相对稳妥的选择。
其次,由于很多传统媒体也已经开始注重微博营销和微博传播,因此自开加V微博,这也在技术程度上,给《蛮子文摘》的转载带来了方便。
第三,对于最重要的信息源核实,鉴于很多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的开启,这一核实环节变得相对容易,因此,从在网络上“海淘”,到直接进行第二环节的“把关”,一般的执行人都会选择后者这种相对较为容易的方式。
但这样一来,就会让事情转变为另外一个方向:当一个社会知名人士自己创办“文摘”之后,其发布的内容,可能和每个门户网站的新闻区转载信息相同,甚至由于其文摘中分成了数类内容,信息的深入程度可能还不如一些专业网站。
但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投资和接受、创造新生事物的习性,会让薛蛮子很不适应这种传统的“文摘”形式。因此,笔者分析,其下一步动作也将是如何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试图脱离传统媒体内容的范畴。
3.正在努力推进的改革
果不其然,在发布这个消息后的一个月左右,薛蛮子再次发布消息称,将为自投稿付稿费,稿费将以转发量计算。
4月10日下午,《蛮子文摘》发表微博称,“凡投稿的微博48小时转发过5000次,即付奖金1000元”。
而对于这一步创举,笔者认为和《读者》当年创办《读者?原创版》的概念,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笔者判断,为了扩展“自媒体”的生存空间,《蛮子文摘》已经开始向自创内容付费的方式,是向传统媒体回归的标志。
可能相对来讲,《读者》是因为来稿数量太多,知名度和发行量太高太大,因此才有再出一本的必要;而蛮子文摘则更有可能是受到信息渠道的来源限制,不得不出此策略。
对此,薛蛮子解释为,希望能以《蛮子文摘》的行动,呼吁微博界尊重和鼓励有营养有价值的原创。
据《蛮子文摘》主编申音介绍,目前,通过微博私信和邮箱,编辑团队每天能收到200多篇原创内容,体裁分微博、图片、博客、长微博和微视频不等。消息发出后,“有营养的内容增多了”,投稿质量有明显改善。
4.仍旧被掣肘的影响力
尽管很多新媒体人士非常看好“自媒体”的产生,但记者发现,在传统媒体已经开通微博、发表官方消息之后,“自媒体”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虎嗅网发布分析认为,无论是其天使投资、还是微公益行为,抑或蛮子文摘和产品代言,其“模式的核心资产”,都是“337万粉丝群”。
通过另一组数据,也许更能体现出《蛮子文摘》目前所处的状态。
蛮子文摘的官方微博已经超过14万粉丝,微博数量接近800条;而薛蛮子自己的微博粉丝数量则达到340万之巨,微博已经发表了4.8万条。
这也就是说,虽然薛蛮子一直在努力推动蛮子文摘,但经过简单计算就可以得知,其个人粉丝中,最多只有4.12%左右的人关注了这本文摘。如果再算上会出现一些只关注蛮子文摘而没有关注薛蛮子的粉丝,其共同关注率可能还达不到4个百分点“这么高”。
同样,由于“自媒体”的受众大多原本就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甚至认同创办“自媒体”的个人,如果创办者对“自媒体”的把握稍有差池,引发了受众对于传播者的质疑,反而不美。
此前,还有网友爆料称,因为涉及慈善、投资领域相互混淆,任志强、潘石屹等人,已经取消了对薛蛮子的关注。
笔者打开任志强的微博查询时发现,目前,任志强只关注了88个人,其中确实已无薛蛮子的名字。
而潘石屹也只关注了73个人,其中有“潘石屹文摘”,但并没有薛蛮子及他的文摘。
笔者还发现,至今为止,主管部门尚未出台任何法律法规,规范文摘类型“自媒体”的行为。这意味着,虽然除了对谣言一类内容有所限制外,“自媒体”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是复制传统媒体形式,还是另辟蹊径,仍旧是“自媒体”执掌者所要关注的内容。 [科]
【参考文献】
[1]谢因波曼、克里斯威理斯.自媒体研究报告.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2003,7.
【关键词】蛮子文摘;自媒体;回归传统
伴随着微博的产生,“自媒体”的称呼随之也被越来越多的传播界人士所接受。而按照境外的定义,“自媒体”应该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信息的途径。[1]
笔者发现,虽然“自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捷,也是基于最新的科技技术产生的,可一旦为了保证真实性,其实质内容和运营模式,却无法摆脱固有传统媒体提供的框架。目前,对于自媒体的管理,尚处于法律空缺状态,亟待相关部门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来填补空白。对于《蛮子文摘》的产生及现状,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1.当投资人变成了“把关人”
从去年8月左右开始,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发布消息,称要办一本《蛮子文摘》。
在最初的计划中,《蛮子文摘》将每天在网络上选出40、50条围脖,涉及时政、经济、历史、社会、文学等内容,以薛蛮子本人的眼光作为“过滤器”,而且将本着一不说假话、二不传谣言、三不说废话的原则,提供“每日微博上的高质量信息”。
起初,《蛮子文摘》内容来自微博上每天传播的信息,薛蛮子以其天使投资人的身份,直接创办这样一个并不出版成实体杂志的“文摘”,其实已经起到了“把关人”的作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薛蛮子曾经多次表示,个人微博用户即使每天8个小时泡在微博上,都无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吸收完,因此,他挺身充当“把关人”。
笔者发现,目前的《蛮子文摘》所执行的方向,基本和其最原始的定位相同:作为传播者,《蛮子文摘》中的内容还是以微博上传播的信息为源头,进行简单分类、加工整理之后再次进行二次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信息被放大了,起到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而他本人,也是受益于微博。在微博被广泛使用以前,除了天使投资人这个圈儿,很多普通人几乎很少在媒体上能看到“薛蛮子”这个名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负责幕后操作、编辑的“Leader”(即领导,笔者注)申音认为,未来的媒体有两大方向,一个是社会化媒体,另一个则是个人化的自媒体,代表人格化的力量。“前者自不待言,我们已经领略了FACEBOOK及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后者则正在发端之中。”
但笔者认为,即使如文中所说,自媒体即将成为未来媒体的代表形态,其核心内容、甚至经营、运转模式,也难以摆脱既有传统媒体所提供的、相对固定化的范本。
2.为保真 回归传统媒体
但受到网络信息总量的影响,个人的“自媒体”行为难以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予以保证,也就是说,源信息一旦有误,这种错误也将被放大。
今年3月20日,薛蛮子曾经对媒体称:“蛮子文摘成立编辑部后,为了保证信息来源的精确,其早晚报的信息都选自各大新闻媒体。”
而这一决定,则被笔者视为蛮子文摘重新回归传统内容媒体的体现。
首先,如果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面对网络上充斥的数以亿万计的信息,无论是个体的“把关人”,还是一个编辑团队,都难以去核实、分辨信息源的真伪。尤其是在微博这种信息传播快、蔓延范围广的消息言论传递平台上,大量充斥的信息无疑会加重内容选择的负担。因此,在这一时刻选择相信各大新闻媒体,站在传统媒体“把关人”背后再充当一次“把关人”,就变成了相对稳妥的选择。
其次,由于很多传统媒体也已经开始注重微博营销和微博传播,因此自开加V微博,这也在技术程度上,给《蛮子文摘》的转载带来了方便。
第三,对于最重要的信息源核实,鉴于很多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的开启,这一核实环节变得相对容易,因此,从在网络上“海淘”,到直接进行第二环节的“把关”,一般的执行人都会选择后者这种相对较为容易的方式。
但这样一来,就会让事情转变为另外一个方向:当一个社会知名人士自己创办“文摘”之后,其发布的内容,可能和每个门户网站的新闻区转载信息相同,甚至由于其文摘中分成了数类内容,信息的深入程度可能还不如一些专业网站。
但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投资和接受、创造新生事物的习性,会让薛蛮子很不适应这种传统的“文摘”形式。因此,笔者分析,其下一步动作也将是如何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试图脱离传统媒体内容的范畴。
3.正在努力推进的改革
果不其然,在发布这个消息后的一个月左右,薛蛮子再次发布消息称,将为自投稿付稿费,稿费将以转发量计算。
4月10日下午,《蛮子文摘》发表微博称,“凡投稿的微博48小时转发过5000次,即付奖金1000元”。
而对于这一步创举,笔者认为和《读者》当年创办《读者?原创版》的概念,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笔者判断,为了扩展“自媒体”的生存空间,《蛮子文摘》已经开始向自创内容付费的方式,是向传统媒体回归的标志。
可能相对来讲,《读者》是因为来稿数量太多,知名度和发行量太高太大,因此才有再出一本的必要;而蛮子文摘则更有可能是受到信息渠道的来源限制,不得不出此策略。
对此,薛蛮子解释为,希望能以《蛮子文摘》的行动,呼吁微博界尊重和鼓励有营养有价值的原创。
据《蛮子文摘》主编申音介绍,目前,通过微博私信和邮箱,编辑团队每天能收到200多篇原创内容,体裁分微博、图片、博客、长微博和微视频不等。消息发出后,“有营养的内容增多了”,投稿质量有明显改善。
4.仍旧被掣肘的影响力
尽管很多新媒体人士非常看好“自媒体”的产生,但记者发现,在传统媒体已经开通微博、发表官方消息之后,“自媒体”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虎嗅网发布分析认为,无论是其天使投资、还是微公益行为,抑或蛮子文摘和产品代言,其“模式的核心资产”,都是“337万粉丝群”。
通过另一组数据,也许更能体现出《蛮子文摘》目前所处的状态。
蛮子文摘的官方微博已经超过14万粉丝,微博数量接近800条;而薛蛮子自己的微博粉丝数量则达到340万之巨,微博已经发表了4.8万条。
这也就是说,虽然薛蛮子一直在努力推动蛮子文摘,但经过简单计算就可以得知,其个人粉丝中,最多只有4.12%左右的人关注了这本文摘。如果再算上会出现一些只关注蛮子文摘而没有关注薛蛮子的粉丝,其共同关注率可能还达不到4个百分点“这么高”。
同样,由于“自媒体”的受众大多原本就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甚至认同创办“自媒体”的个人,如果创办者对“自媒体”的把握稍有差池,引发了受众对于传播者的质疑,反而不美。
此前,还有网友爆料称,因为涉及慈善、投资领域相互混淆,任志强、潘石屹等人,已经取消了对薛蛮子的关注。
笔者打开任志强的微博查询时发现,目前,任志强只关注了88个人,其中确实已无薛蛮子的名字。
而潘石屹也只关注了73个人,其中有“潘石屹文摘”,但并没有薛蛮子及他的文摘。
笔者还发现,至今为止,主管部门尚未出台任何法律法规,规范文摘类型“自媒体”的行为。这意味着,虽然除了对谣言一类内容有所限制外,“自媒体”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是复制传统媒体形式,还是另辟蹊径,仍旧是“自媒体”执掌者所要关注的内容。 [科]
【参考文献】
[1]谢因波曼、克里斯威理斯.自媒体研究报告.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