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骨质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越来越觉得,在余生中其实可以更多地删繁就简,包括生活的模式、生命的走势,甚至是回忆的体式。
  近段时间,我消沉得近乎无助无救。经常是这样,人端坐在那里,心神却游走不定,内心惶然凄然,对未来不确定不自信,对存在疑惑困惑,对投入与产出的公式运算法则未可知晓且难以置信,对一切值得信奉的东西失去信奉的理由和动力。很多周末,我把自己整日夜困在帝景湾六楼足不出户,或陷身方寸之间,或游离屏幕之上,或困顿枕榻之中,连用餐也是外卖解决。那样的状态不仅让我精神变得萎靡,而且让我身体变得消瘦,而关键是,个中的缘由我向家人及友人无以言表。
  我强烈感觉自己是个严重强迫症患者。这点连妻子小胡也多次怨怼——不仅对自己苛刻得近乎偏执,每天工作提前半小時到岗并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日志,每天下班前必须将办公座椅和资料柜整理得一丝不苟,每天必须做成点事或写出点字,否则必然惴惴不安——而且对她也苛刻得近乎蛮横,包括她拖的地哪怕有点微尘也会立马捡拾而让她难受,也包括她整理的物件哪怕有点无序也会反复唠叨而让她厌烦。而这导致最终的生活状态是,她带儿子仍滞留在婺源,只每个周末来饶旅居,而她每个周末保洁的居家也足能维持一周而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些年,我走过很多路,遇到很多人,也换过很多工作,待过很多地方。而今已然中年,余生也已然可数。如果人生的涓流寂寂向前,注定带走沿途经历的风景;如果记忆的章节删繁就简,注定留下人生旅途的骨质,而我,则感谢自己的偏执与强迫,让我流逝的青春岁月留下了可供回忆和祭奠的烙印——包括历经三次自考和四次公选的成长历程,也包括在教育、媒体、经济、乡镇、政研等岗位留下的几许建树。是以,当妻子小胡问我为何如此偏执、如此折腾,不厌其苦、不畏其累?我唯有回之“我本卑微,有若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亦步亦趋,跚踰而来”并以此自持。这样的攀援,注定了不敢懈怠与放纵。
  ——我不禁想起六年前,恩师井勇在铅山约见时任乡镇书记的我并听取我的工作汇报后的谆谆告诫:“要脚踏实地,踏实工作……”的确是这样,心态摆踏实了,工作自然就务实了,生活也自然就真实了——“踏实”应该是每个个体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骨质。再后来的工作历程中,恩师井勇对我等要求的从严从实,对我等教诲的从善从道,对我等照拂的从真从切,以及他的自持自修、亲身示范,“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让我至今虽有迷茫却不悲观,虽有失意却不放弃,虽有感慨却不愤世——由此可知,一块石头对足迹的改变、一颗星辰对思想的照耀、一簇篝火对灵魂的温暖,是多么的重要!
  一定是这样,在一个人的旅途中,甚或一生,他所处的地与位,他所遇的人和事,他所悟的道和理,一定是有苦有乐、有轻有重,一定是有真有妄,也一定是有的注定被岁月之风吹散,被时光之尘掩埋,而有的却倔强如骨质,坚硬如钢锥,让人不离不弃、不忘不却——譬如生命得遇的恩师井勇,譬如恩师所赠的“踏实”告诫,等等。这些,都让我在删繁就简的铭记中时时反省并修持,并让我对信仰更加信奉,对生命更加体恤,对生活更多静享,也对未来诸多期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或许应该呈现这样的姿态:先自己好好活着,健康活着,不让家人担心操心,并更多照拂家人,节假日尽量和家人在一起,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有理想并为之努力,但并不苛求,享受手头的工作,感恩现在的状态;可以有生活兴趣但必须养成好习惯,不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尽量不发脾气,不与人争执,把笑脸呈现给自己和他人;每餐吃光简单的食物,穿朴素贴身的棉质衣物,坚决不浪费;哪怕独处也不蓬头垢面、衣冠潦草,要把自己收拾得熨帖,也不孤独彷徨;挤出时间来锻炼和学习,并挤出余钱来做善事,也可以资助一两个贫困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不绝望,也不背离自己的初心,不动摇自己的信念;时刻准备着淡定地迎接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幸与不幸,并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我知道,要做到上述的确很难很难,但我决心努力、全力去做到!
  做个向阳而居的人,再做个怀揣阳光的人,更做个阳光能量的人——这或许,就是我余生的骨质生活状态!
其他文献
鹤舞白沙,我心飞翔。  五月的长沙,石榴花开,如火如荼,我有幸与军旅著名诗人、作家瞿琮先生不期而遇。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辽阔旷远的想象,优美舒畅的旋律,恢弘而壮丽。这就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歌名叫《我爱你,中国》,词的作者,瞿琮。  瞿琮先生,湖南长沙人,1944年生于四川广安,1962年入伍,先后担任广州战士歌舞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团长、解放军
期刊
远天上垂下一根弯弯曲曲的绳子,把我咣当咣当地提拉到云端。说话的当儿,分不清天之蓝与海之蓝,只知道蓝被烤得锃光瓦亮般的耀眼。人便如腾云驾雾般飘将起来,头重脚轻,蹒跚而行。晕,眩晕,如坐船般地晃摇,无休无止地摇曳,仿佛被悬在半空中转悠。快乐与痛苦是一对难解难分的冤家,本欲快乐,痛苦却捷足先登。  从海平面的烟台坐火车飞平原钻山洞呼啦呼啦2530公里到成都,再跨上大巴翻过4000多米的贡嘎山,一个劲地向
期刊
夏天到了,我就想起了儿时母亲那歌谣:“棕叶扇,扇儿光,扇儿扇风好凉爽。扇儿摇,蚊子跑,孩儿睡觉蚊不咬……”  孩童的夏天,就是棕叶扇的季节。记得父亲在课堂上讲,棕叶扇,是棕榈树(俗称棕树)上的棕叶制成的。棕树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是亚热带植物,分布生长在秦岭以南地区,不仅叶可制扇,根还可入药。还讲扇子最早称“翣”,在中国约有三千多年历史,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扇子起初不是用它取凉,而
期刊
我家住洞庭湖畔,是有名的产棉区,自然,就多弹花匠。  小时候,家乡来了弹花匠,妈妈请他们为我家弹新棉被。那是两个单瘦的年轻人,他们把洁白的新皮棉铺在宽宽的门板上,腰间系一个宽宽带子,一块厚厚的青竹片插在后腰上,在竹片的上端垂下皮绳,吊着一个大大的弓,那弓上紧紧地绷着弦,像二胡的弓。弹花匠手执一个大大的油光闪亮的木锤:马上那木锤敲打弓上的弦,将皮棉一片片地弹成蓬松蓬松的絮状物。“嗵嗵嗵,嗵嗵嗵”的弹
期刊
一弯新月挂在飞檐。我还未进入老街,已然微醉。黎滩河流淌着千年的陈酒,恣意灌溉着黎川大地,满城芬芳。  我或许是三国孙吴王朝的一个旅者,寻觅着小城曾经的足迹。我或许是明清时期的一位商人,看船只浮游过吊脚楼。我或许是五里长街的小摊主,披着晨曦吆喝水粉、豆腐、芋糍。凡是与黎川老街有关的,我一概不会拒绝。  灯火幽幽暗暗。月色朦朦胧胧。人影隐隐约约。走在青石上,步履坚实,我执拗地以为,自己正踩着老街的深厚
期刊
从花木场回来没几天,巴巴拉说:“我的含羞草死了,杜鹃好像也要死了,另外几盆我看也是不想活了,年前买的三角梅倒是一人高了,可怎么都不见开花。”  “那你是怎么打理的呢?说来听听。”  “也没怎么打理,反正冷水热水喝不完的咖啡什么的……”  “哦,我的神呐,有你这么养花的吗?”这么说她时,我心里也一虚。曾经的我,何尝不是没心没肺,爱的时候买买买栽栽栽,心里美够了也不屑一顾了,不是任其绝望而死,就是用自
期刊
花儿绽放,满山遍野。  天一亮,我就开始散步,那是有目的地去一个农户人家。这人家,是我先天天黑以前就想去的。我經过一座简易的小木桥,到了他家的门口。这屋子,是一幢木屋,但,很精致、漂亮。屋旁的绿色几乎把整幢房屋掩饰起来,其实,在大自然中,美是无法遮掩的,越是掩饰,越是神秘,越是寻找,越是美丽。这屋子的厨房门半开半掩,屋里的灯,亮着,但,不是太明,也不是太暗。走进这个家,一只狗向我冲来,叫着。这是一
期刊
2012年,我女儿高考失利,姐姐先于我知道女儿的高考分数后,辗转反侧了一夜。  那一夜,姐姐模拟了我的种种失望和悲伤,又先于我承受了这一切。我知道,姐姐是怎样苦痛着我的苦痛,又是怎样想尽办法分担着我的苦痛。当得知女儿决定复读时,姐姐从网上搜了许多篇关于复读的文章,打印出来后,送到我家。可是,姐姐终不放心,两天以后,又打电话说她要去异地开会,问我愿不愿和她一起出去散散心。姐姐的话,那么清淡,那么随意
期刊
母亲最喜欢的,是哪个孩子为全家争了气。  1977年恢复高考,她的大儿子是十里八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终于跳了“农门”,这不仅是全家天大的喜事,整个生产队也跟着一起热闹,天天像过年一样。  1983年中考,老三是潘口塘中学唯一考上竹山一中的,也是公社两所中学唯一上线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算“争气”了。为备齐学杂费21.5元和一个月生活费12元,东借西凑,去粮管所换粮票,转团组织关系,母亲里里外外忙了好几
期刊
惊蛰的前一天恰好是周末,天亮好大一会儿了,我还像一只虫子在暖被窝里蛰伏着。橐、橐、橐……门传来几声混浊的声音之后熄灭了,我从猫眼往外看时,一个极像我娘的老人怀里抱着一棵硕大的云南老苦菜站在门外,矮弱的身材让我只能看到她作为一个苗家女的标志:头上那盘高高的发髻。  这是我的母亲吗?母亲是在距县城60多公里的乡下老家,怎么可能这么早就来到城里吗?她分明比这还要高,头上盘结的发髻分明比这还要光滑和讲究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