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积极心理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fu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38个区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现状调查,在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设置情况、使用管理现状、功能定位及师资配备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功能和定位认识的偏差、区域和学校类型的差异、专业性和规范化的不足等问题,可以从加强认识、健全制度建设、明确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标准和考核体系、实行在职系统化培训督导、多样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实效。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0-0051-04
  【作者简介】1.谢玉兰,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400715)心理健康教研员,讲师;2.王纬虹,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15)副院长,正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自教育部200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心理辅导的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和孤立化倾向,以及无人做、不愿做、不真做等现象。[1]为了促进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领性、统领性和指导性的回应。为了解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实效,笔者对重庆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2118份,其中高完中178份,单设普高14份,初中444份,职业学校44份,小学1282份,九年一贯制学校156份。从学校区域来看,农村学校544份,城市学校601份,乡镇学校973份。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重庆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功能定位、基本设置、使用管理规范和问题与建议等方面。采用excel和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功能定位的认识
  《指南》将辅导室功能定位为四大方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监测心理健康状况和营造心理健康环境。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心理辅导室功能以个体心理辅导为主(80.1%),团体辅导活动次之(39.4%),第三是营造心理健康环境(33.8%),最后是监测心理健康状况(14.2%)。可见,中小学对心理辅导室还停留在问题导向阶段,在补救和干预上做了很多工作,对营造心理健康环境、监测心理健康状况等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性工作认识不足。
  (二)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设置
  1.学校心理辅导室已建数量。
  参与调研的78.3%学校都建有心理辅导室,其中,职业学校的辅导室建设率最高(97.7%),高完中次之(91.6%),小学最低(76.0%)。城区学校的辅导室建设率(87.7%)高于乡镇学校(76.1%)和农村学校(71.9%)。
  2.学校心理辅导室功能区域划分。
  《指南》中提出,学校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面积要求10~15平方米/每间)、团体活动室(面积要求20平方米以上/每间)和办公接待区(面积要求15平方米以上)等基本功能区域。调研学校中,普遍以拥有1间心理辅导室居多(拥有1间的占67.7%,拥有2间的占6.1%,拥有3间以上的占4.5%),且心理輔导室面积“15~40平方米”的占38.2%,“小于15平方米”的占33.1%,大于40平方米的占7.7%。可见,很多学校虽然设有心理辅导室,但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并未与在校学生人数相匹配,基本只设置办公接待区和个别辅导区,大多数未设置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测评区等。在调查中发现,80.0%的学校几乎不会定期投入专项经费。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使用管理现状
  1.心理辅导室开放情况。
  多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每周都会定期开放,但有26.0%的学校没有设定固定开放时间,开放时间小于5小时/周的最多(40.7%),开放时间为5~10小时/周的次之(20.8%),开放时间多于10小时/周的最少(13.0%)。其中,每周开放时间“多于10小时/周”主要集中在单设普高、职业学校、高完中、单设初中。关于心理辅导室的利用情况,每周接待学校个体咨询的人次小于5人的最多(52.6%),其次为5~10人次(18.6%)、10~15人次(3.9%),15人次以上的最少(2.6%)。
  总体上看,虽然大部分学校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但开放时间较短,每周接待学生的人次集中在小于5人次,心理辅导室利用率不高。在不同类型学校中,职业学校、高完中和单设普高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相对较长,接待人数多于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2.制度及档案建立情况。
  在学校建立的岗位性制度中,分别有心理辅导室使用与管理制度(61.4%)、心理辅导人员工作职责和值班制度(48.1%)、心理辅导和学生成长资料管理制度(34.2%)。而在心理辅导的行业制度建立上存在不足,只有27.7%的学校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22.5%的学校有心理障碍筛查与转介制度,22.5%的学校建立明确的心理辅导预约、辅导、反馈、追踪调查等辅导规程和辅导程序,仍有32.7%的学校未建立任何规章制度。
  学校心理辅导档案主要以辅导面谈记录为主(69.6%),其次是家长和教师沟通记录(41.6%)。团体辅导记录(25.35%)、危机干预记录(15.8%)、心理辅导热线记录(10.9%)和网络辅导记录(7.1%)相对较少,25.9%的学校不做任何记录。仅有9.3%的学校有专门的心理测评软件,心理测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未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不明确。   (四)心理辅导教师的配备情况
  1.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配置。
  调查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配置师生比是否符合1∶800,结果仅有12.5%的学校按照这个比例配置专职教师,78.1%的学校教师配置师生比低于1∶800。配置比例高于1∶800的学校主要集中在职业学校(50.0%)、高中(51.0%)。
  2.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任职资格。
  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至少要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调查显示,现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中仅有20.0%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中3.8%获得相关资格证书,17.3%的专职教师享受班主任待遇。显然,目前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缺乏,教师的教育背景、任职资历不足以胜任这一岗位,且职责不明。
  四、讨论
  (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功能和定位认识的偏差
  调研的学校大多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功能发挥集中在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上,而在团体辅导、心理状况监测及营造心理氛围环境上却作为较少,主要表现在功能室建设中团体辅导活动室欠缺、场地面积不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团体辅导活动少。这表明目前学校心理辅导的理念依然以问题矫治为取向,心理辅导室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以问题干预为导向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并没有具体落实和转化发展性、教育性的心理辅导意识,并没有将全体学生纳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这也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多采用一对一工作模式,固守心理辅导室,缺少与学校其他教师的交流和互助,游走在学校体系的边缘,看不到学生与周边生态系统的联系,造成很多问题治标不治本,削弱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任和重视。
  (二)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区域和学校类型的差异
  调研结果反映,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数量、资金投入、开放时间、接待人次、制度建设与管理、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普遍存在区域和学校类型的差异。其中,城区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建设现状普遍优于农村学校和乡镇学校;而在不同类型学校中,职业高中、单设高中、高完中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现状优于初中、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究其原因,由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类别的学校和区域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知度及资金投入不同。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专业性和规范化的不足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对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成长记录、辅导伦理和危机干预等方面作了总体要求。在调研中发现,学校在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岗位性制度具体操作中要求并不明晰,如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大部分学校只有心理咨询面谈记录,对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和教师沟通记录等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甚至有大部分学校不知道如何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
  师资配备未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1∶800,且仅有少部分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入职后的师资培训不足,岗位培训并未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中,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也未明确,造成专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
  五、学校积极心理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鉴于目前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辅导教师的待遇、职称评聘和培训督导等问题久未解决,同时,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没有适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检测的标准化测评工具,心理辅导室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存在区域、学校差异等问题,应该以现实存在问题为导向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确立“面向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服务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应从关注问题矫治转换到发展性辅导理念上,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要切实转化成教师的行动,需要心理辅导室拓展其服务职能,通过与学校管理、各学科教学及其他各类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全校各处、室、组以及全体教师的配合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价值,才能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咨询与顾问应成为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的核心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主要分为咨询与顾问、评估与测量、干预与矫正三项内容。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辅导理念引导下,教师往往关注专业技术层面的评估与测量,干预与矫正较多,对咨询与顾问却很少关注。咨询与顾问工作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为学生、家长和有需要的教师开展信息提供、发展指导、决策建议和问题协商等方面的服务。只有发展心理辅导教师咨询与顾问的工作理念和技能,才能更好落实“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進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辅导教师角色转变和专业影响力的发挥是服务体系运作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师在专业技术者的角色定位影响下,往往偏重心理学基本理论,较多采用一对一的工作模式,固守心理咨询室,缺少与学校其他教师的交流和互助,游走在学校体系的边缘,看不到学生与周边生态系统的联系,造成很多问题治标不治本,削弱了学校其他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信任。为更好地助推“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应倡导心理健康教师走出辅导室,走进其他教师的办公室,走进学生家庭,走进社区和社会相关部门,采用生态理念与团队工作方式,发挥专业的影响力,主动与其他教师和家长建立人际关系,设计纳入学校和家庭等更高层面的行动计划。
  (四)学校行政重视和支持,确保心理支持服务体系发挥最大实效性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需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教研部门制定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基本标准”,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标准”,对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设置比例、工作原则、职业资格标准、工作职责范围、道德准则、培训内容、工作规范和评价办法进行清晰界定,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在标准化的环境中相对清晰地完成心理服务工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做到价值中立、保密和有限责任,避免因责权混乱产生的边界不清。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配套的绩效与薪酬考核体系,针对当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多的现状,建立合理的工作量认定、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评定方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何妍,丁尧.心理辅导室:打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舰载机”——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起草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7):4-7.
  [2]俞国良.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制度 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4(11):12-14.
  [3]俞国良.心理辅导室:“深耕细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5(17):3-4.
  [4]尹晓军.试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资政职能[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62-65.
  [5]宋晓东,施永达.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6):59-61.
  [6]徐莉亚,赵晶.咨询与顾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工作[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7):31-32.
  [7]赵晶.走向领导者——心理教师角色的转变历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1):13-15.
其他文献
【摘要】驻马店地处黄淮平原的中部,自古为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这里属豫州。经测定“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从此,“天中”作为今驻马店的代称而名扬天下。  【关键词】豫州;天中;驻马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1.1 【文献标识码】A  驻马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8
【摘要】群众文化的进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也能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时俱进,文化创新是指导当下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群众文化是彰显文化新颖的载体,同时增强群众对自己生活家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达到惠及群众的目的,让群众在文化中受益,以青海省海东市的文化发展为个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群众文化;审美;社会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群众文化在自然、社
一、情绪低落的小姑娘  初冬的一个晚自习,我在心理辅导室值班,忽然隐约听到了几声敲门声。我说:“谁呀?请进!”等了一会儿并没有人进来。我走过去打开门,看见一个小女孩站在门口,穿着单薄的校服,低着头。我把她请进辅导室,请她坐在沙发上。经过交流,我对小女孩的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女孩叫小盼(化名),16周岁。父母在她刚出生的时候就离异了,小盼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在其5岁时再婚,继母开始
【摘要】古社会的儿童游戏研究,是史学研究和儿童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但“依然停留在草创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古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游戏骑竹马、斗百草、踢毽子等项目的探究,认为现行“素质教育”应该“以史为鉴”,还原儿童游戏天性,让儿童回归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关键词】中古社会;儿童游戏;天性  【中图分类号】G898.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中,看不到儿童游戏的身影,听不到儿童游戏的声
【摘 要】福流作业指学科作业能引导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兴趣,给学生一定探索和发挥的空间,推动学生投入作业中,体验到愉悦、忘我等情绪和高度的兴奋感、充实感。基于生源水平,基于高考目标,基于过程发展,有必要创设福流作业,可从精选内容、精算时间、精思要点、精设反馈、精准分层等方面入手创设福流作业。  【关键词】高中语文;福流作业;愉悦忘我;高效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特点和首要任务,本文以浙江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为例,試从商务葡萄牙语课程在应用型本科外语院校的定位、开设必要性、现状与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等方面,对商务葡萄牙语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以此优化商务葡萄牙语课程结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商务葡萄牙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电视作为传播媒介,日益成为百姓生活中的服务平台,利用媒体优势帮助百姓解决难题也成为电视媒体的责任。而“电视 相亲”这一媒体与生活的高度合作,使得其成为各大电视台的收视利器。在这类节目收视大潮中如何标新立异就变得格外关键,本文以苏州广电总台《幸福来敲门》为例,浅析相亲栏目制作中的收视热点。  【关键词】相亲栏目;苏州台;幸福来敲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相亲栏目概
【关键词】八年级;心理健康课;思维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0-0076-03  【作者简介】饶娟,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江苏丹阳,2123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思维是人类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中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基础。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不断提高的
【摘要】达西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的男主人公,他外表傲慢冷漠,但内心温柔,正直善良。对达西性格的剖析正是揭开作者婚姻观的过程。婚姻不应当只取决于社会地位和财产,而应当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爱慕的基础上,以爱情为先决条件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爱情和财富兼具的婚姻是美好的。  【关键词】达西;性格分析;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奥斯汀的著名代表作,《傲慢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事件中很有意义,然而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事件中,应该坚持些什么基本原则,正是本文的主题,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探讨了云南农业大学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内涵及其意义、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的发展,一些大学生的压力再增大,包括在生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