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在被动语境中将会被重新定义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例证分析的方法对全球当代环境中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由各种运营体系为主导,由设计师来实施,助长人类过度消费的设计引导理念不合时宜现象的阐述,并对商品设计中大量雷同和过量设计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大量浪费的现状进行反思。大胆的预言出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否有背于我们对社会、对地球和人类环境的责任感?呼吁在当下语境中重新思考设计的定位和含义,引导人类简洁、朴素、内敛、回归的消费观,使人类生活和环境走向更加健康、合理、科学的状态。
  【关键词】设计雷同;设计趋势;过度消费;设计语境;巨量化设计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走进任何一个大型超级市场,你就会感觉到一种烦躁、一种压力、一种恐惧,那么多雷同的商品铺天盖地地展现在你面前,简直变成了视觉垃圾充斥着你的感官,让你无所适从,犹如在听无休止的噪音,恨不得马上离开不想停留一刻。这种体验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过,这种烦躁让你失去仔细选择商品的耐心和购买商品的乐趣。
  商品的雷同反映出了设计的雷同状况,也反映在连带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上。雷同的设计、雷同的产品、雷同的经营让世界上大型超级市场几乎都变得一摸一样,任何一家大型超级市场里几乎都可以购买到同样的商品。而这些商品被巨量化设计也被巨量化生产、复制、模仿和流行。使得我们在拥有极大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被过量雷同商品淹没,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环境污染、消费心理压力。而对于这种雷同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文化的追求强化了过度的流行设计潮流和消费方式以及消费理念,培育和引导了人们的过度消费习惯。
  与此同时这种生产和商业模式以及过度的消费习惯,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家里到公司再到坐飞机旅行,我们身边哪一样东西没被设计过?商品的过量设计、生产和消费造成的白色垃圾、废旧包装、电子产品、废弃汽车、城市污水、废气等,都成了扛在每个城市肩膀上的沉重负担。 从北京到东京;从纽约到马德里,哪个城市不被过量的垃圾所困扰? 多少年来由自由经济政策、企业主和资本运营商结合起来由设计师来完成,并助长了产品的过度消费和产品寿命缩短。这又该做何种思考呢?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和我们国家部分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已经习惯了或正在争相习惯被商家设计引导的过度消费模式来炫耀自己的身份——许多人的衣服堆积如山,鞋子无处可放,有的衣服穿过几次甚至一次没穿就压箱底了。美国设计师马特.马图斯在他的Beyond Trend中说:“现在我们处在设计无处不在泛滥成灾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怎样的语境?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与人类生活成为既不可分离而又相互矛盾;既稀缺而又泛滥;既尴尬而又无奈的境地。
  全球化的过程,是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地域文化和个性文化丧失的过程。这种融合与丧失的变化推动者——就是以经济为主导的资本、营销模式、设计、技术、信息、贸易、市场、法律、价值观等。这里从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出发,推动了所有行业的标准化,也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行业竞争力。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技术也加速了这一强势文化的融合和地域弱势文化的丧失与衰落。贸易商以OEM方式优化了超级资本与产品经营者的强强结合,获取在全球不同领域的统治地位。控制和诱导全球消费者无节制的消费欲望。当乔布斯手拿一款ipad站在发布会上发布新产品上市的时刻,已被引导了的全世界apple发烧友已在不同国家排队等候,这种趋势已经不可挽回。人们疯狂地消费着同样的包;同样的衣服;同样的电子产品……。设计师在这种超级资本运营的体系中变的被动和无奈,思想与个性近乎完全丧失。
  回顾一下现代设计史,自从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比乌斯校长、密斯﹒凡德罗教授(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等一代设计大师,将现代设计思想带到美国,并为推动美国工业设计及建筑设计的迅猛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领导地位,也使其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设计观念随着经济的影响而扩散到全球。设计行业一直是美国经济中的这种实用主义和唯利思想的执行者和策划者。通过实践,美国的设计行业摸索出了一整套系统化的引导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策略。培养和创造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时至今日,这种策略在全世界的设计行业都学会并发扬光大了这种引导模式,而且到了疯狂的乱相状态。
  今天,全球的设计语境更加变得扑捉朔迷离。许多行业综合了国家资源、企业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等并与设计相结合使产品的潮流、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产品研发和更新换代更加迅猛,它们象无数把有力的手在推动着各行业产品与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各类产品的快速终结。当这一切变的美好和快速发展的同时,悲剧也开始滋生,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资源的浪费和无限制利用开发的矛盾变得日益加剧;污染和环境问题变得日益尖锐;全球气候变暖令人担忧;掠夺性开采使得各种自然资源愈加短缺、各类生物资源加速消亡。
  设计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被动或主动地参与了这一过程。一直以来,设计服从于经营者、商业和生产的要求使得设计处在被动的执行状态。设计师完全听命于工艺、技术、成本和经营者的要求,使得设计师不能兼顾对创造性、艺术性、文化性、社会性的思考,个性受到了极大约束。设计最终变成了简单庸俗的涂脂抹粉和装饰。
  作为经营计划的具体执行者,设计界有责任在这一方面重新思考和定位设计自身发展的方向。从环境、资源、安全、生活、个性、合理、科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角度重新研究和引导社会消费,使其走向肩负社会责任和健康的消费模式中来,创造出适应新形势下的设计理论、设计体系和思维方式。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曾经说,“设计所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它能够使人们在感情上对文化作出反映。因为创造者不仅仅是设计师,而更象是文化的缔造者”。所以设计师必须清楚自己正影响着人们如何对其作品做出反映。消费者由其设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当设计师扮演了这种双重角色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突破我们自身的价值和局限、发现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的马特﹒马图斯先生说,“设计也随着工业文明和技术、信息文明走向趋于一致的无个性化阶段;设计对于生活、生产、产业发展、消费行为消费市场、世界贸易、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设计已不是单纯和独立的艺术与造型行为”。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思考又一个新的问题,未来设计又该往哪里走呢?我们从哪里着手呢?也许原研哉先生的一句话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他说,我想在世界范围内对文化和经济文化作一番思考,希望能够从国际化的视点出发设计出让人更多的理解“这样就好”的商品。
  也许“这样就好”是未来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承载的是对人类行为的更多思考和积极的引导。也许引导人类简洁、朴素、内敛、回归的消费观为追求目标将是未来设计界和消费者共同面对和需要认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美]马特﹒马图斯(Matt Mattus).设计趋势之上[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3]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9年第一次印刷.
其他文献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下位概念,有其独特的人文文化内涵,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文化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目前确实太多,本文旨在分析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以及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与
关于所谓“问题生”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人们纷纷出谋划策,可是在现实中还是有那么多的事情发生,例如青少年的犯罪率持高不下。这仿佛构成了一个悖论。事情为什么还是再三发生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再加之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得学生更加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所以要廷已中小学中开始普及信息技术。而在普及信息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
最大的小学数学课堂就是现实生活,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就存在于生活中.教师要教育孩子们有意识的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试着去解答.在这些活动中使孩子们体会到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越发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说,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形成音乐思维的最好课堂.随着体验式教学法的应运而生,不断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深化数学教改的重要课题.我在数学教改中不断探索,尝试新做法,注意把掌握教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其中影响因素从内部和外部两部分来阐述,影响方式主要阐述了相关人为、有意的、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影响方式,最后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    1.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1.1会计信息质量概念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其包括会计信息本身
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相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言,数学学困生跟不上班集体学习的节拍,更是一种痛苦.为他们解除这种痛苦的途径之一,就是个别辅导.再则,个别辅导亦可视为因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推进,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获取.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课程的实施重点为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忽视了学生的音乐体验与感知的过程.体验式
Xia Mianzun has been engaged in educatio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has been adhering to the“love education” concept, as a teacher, always put students firs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