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开展德育教育是现代化低年级教学的主要趋势之一,利用小学多学科叠加交织的知识体系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作为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小学课程知识的活跃度,提升德育教育渗透的高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德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呈现新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层分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家长、邻居、亲戚等社会群体反映到学生身上,使学校德育工作对象的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所强调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重集体轻个人等价值观受到质疑,受到冲击。市场经济的确立,“地球村”的影响,当代人更重视个人利益,注重个性发展,讲求人际的平等公正互惠互利的价值取向。学校德育该如何应对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个新问题,德育工作者应如何联系社会生活现实,分析当前小学生的道德现状和道德环境,理想、信念被弱化,愛国主义教育被忽视,这对学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1.2 德育内容与形式与社会现实有距离缺乏时代性
“社会大学校,学校大社会”。社会上的许多现象都会在校园里投下相应的光影。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学校德育内容如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与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心里的疑惑得不到解答,德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德育面对当前社会各种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问题,因为难以解释便干脆回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缺乏认同感,当德育蜕变为说教,学生自难接受与自觉内化,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教育性、针对性与实用性,违背了德育工作的初衷,结果是南辕北辙。与之相应的还有德育手段与实际相脱离。德育形式现代化是德育工作现代化的前提。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日新月异。德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与时共进,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还可利用互联网新传媒的优势,积极扩大德育在校际、省际,甚至国际上的交流。
2 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2.1 选择巧妙的批评方式
学生很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可能会误以为学习,言论和行为。教师不能以惩罚为主要方式,尤其是体罚。尽管小学生缺乏认知能力,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丰富情感。每个老师的言语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学生心软而敏感,老师的态度和批评是不合适的。这可能会对学生造成长期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或错误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他们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而且也不应损害他们的自尊。
例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些受伤,这影响了课堂纪律。目前,教师不能在其他学生面前直接批评。小学生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老师在公开场合直接惩罚学生,将会使学生自卑。感觉。教师可以在课后个别纠正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让他们了解一些事实,同时保持自尊。
2.2 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德育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还应该包括自身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还需要带领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教师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并产生火花。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户外捡垃圾、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动,在完成这些活动之后,再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对活动情况进行探讨,说说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划分小组讨论,并将一天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3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这是德育的核心。教师应运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重老师,关注共同财产,勤奋和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和“小学守则”(即班级规则)制定一系列明确的课堂管理规定。课堂规则的制定应该是具体而全面的,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的外貌,课堂卫生管理,课堂纪律和文明的就餐系统,以便使学生的行为更加统一。每天,但应持续很长时间。制定课堂规则后,教师还应制定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通过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记录和日常行为评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发展。一旦制定了班级规则和评分系统,就必须执行它们。实现链接是主要链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将课堂规则的内容和评估方法告知学生。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课堂会议让学生学习课堂规则和评估方法。他们还可以以信件或学生演讲的形式发布课堂规则。将一些课堂规则制作成精美的图片并将其粘贴到教室中,以便每个学生都记住课堂规则。在吸收学生行为规范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严格的爱心,力量和柔韧性,并对一些尚未改变重复教学的学生保持耐心。他们必须是合理的,并且在心理上要接受咨询。
2.4 提高网络育人含量
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如同一柄双刃剑,在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网络.上常有些负面信息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辨识水平相对较低,自制力弱,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德育工作者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获取的方式与途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的新情况,超越常规的知识获得序列,掌握最新知识习得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德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掌握德育对象的真实思品动态。利用新媒体完善德育网络,提高网络育人的科技含量,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技术管理转化。
2.5 提高活动育人含量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学校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形式,是有效开展思品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德育实践自我修炼、自我完善,很好地砥砺意志,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华。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借此养成。
我们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欢迎课外德育活动,但不喜欢说教味浓,与学生实际脱节的活动。学校德育管理者当务之急就是要与时俱进,将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即德育生活化、社会化,在德育活动中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注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情感。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主题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德育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度渗透德育化教学,能够在完善学生多元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品德修养的全面性发展,从而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德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呈现新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层分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家长、邻居、亲戚等社会群体反映到学生身上,使学校德育工作对象的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所强调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重集体轻个人等价值观受到质疑,受到冲击。市场经济的确立,“地球村”的影响,当代人更重视个人利益,注重个性发展,讲求人际的平等公正互惠互利的价值取向。学校德育该如何应对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个新问题,德育工作者应如何联系社会生活现实,分析当前小学生的道德现状和道德环境,理想、信念被弱化,愛国主义教育被忽视,这对学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1.2 德育内容与形式与社会现实有距离缺乏时代性
“社会大学校,学校大社会”。社会上的许多现象都会在校园里投下相应的光影。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学校德育内容如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与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心里的疑惑得不到解答,德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德育面对当前社会各种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问题,因为难以解释便干脆回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缺乏认同感,当德育蜕变为说教,学生自难接受与自觉内化,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教育性、针对性与实用性,违背了德育工作的初衷,结果是南辕北辙。与之相应的还有德育手段与实际相脱离。德育形式现代化是德育工作现代化的前提。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日新月异。德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与时共进,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还可利用互联网新传媒的优势,积极扩大德育在校际、省际,甚至国际上的交流。
2 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2.1 选择巧妙的批评方式
学生很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可能会误以为学习,言论和行为。教师不能以惩罚为主要方式,尤其是体罚。尽管小学生缺乏认知能力,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丰富情感。每个老师的言语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学生心软而敏感,老师的态度和批评是不合适的。这可能会对学生造成长期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或错误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他们不仅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而且也不应损害他们的自尊。
例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有些受伤,这影响了课堂纪律。目前,教师不能在其他学生面前直接批评。小学生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老师在公开场合直接惩罚学生,将会使学生自卑。感觉。教师可以在课后个别纠正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让他们了解一些事实,同时保持自尊。
2.2 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德育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还应该包括自身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还需要带领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教师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并产生火花。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户外捡垃圾、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动,在完成这些活动之后,再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对活动情况进行探讨,说说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划分小组讨论,并将一天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3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这是德育的核心。教师应运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重老师,关注共同财产,勤奋和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和“小学守则”(即班级规则)制定一系列明确的课堂管理规定。课堂规则的制定应该是具体而全面的,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的外貌,课堂卫生管理,课堂纪律和文明的就餐系统,以便使学生的行为更加统一。每天,但应持续很长时间。制定课堂规则后,教师还应制定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通过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记录和日常行为评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发展。一旦制定了班级规则和评分系统,就必须执行它们。实现链接是主要链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将课堂规则的内容和评估方法告知学生。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课堂会议让学生学习课堂规则和评估方法。他们还可以以信件或学生演讲的形式发布课堂规则。将一些课堂规则制作成精美的图片并将其粘贴到教室中,以便每个学生都记住课堂规则。在吸收学生行为规范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严格的爱心,力量和柔韧性,并对一些尚未改变重复教学的学生保持耐心。他们必须是合理的,并且在心理上要接受咨询。
2.4 提高网络育人含量
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如同一柄双刃剑,在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网络.上常有些负面信息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辨识水平相对较低,自制力弱,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德育工作者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获取的方式与途径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的新情况,超越常规的知识获得序列,掌握最新知识习得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知识与技能,尽快适应德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掌握德育对象的真实思品动态。利用新媒体完善德育网络,提高网络育人的科技含量,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技术管理转化。
2.5 提高活动育人含量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学校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形式,是有效开展思品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德育实践自我修炼、自我完善,很好地砥砺意志,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华。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借此养成。
我们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欢迎课外德育活动,但不喜欢说教味浓,与学生实际脱节的活动。学校德育管理者当务之急就是要与时俱进,将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即德育生活化、社会化,在德育活动中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注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情感。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主题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德育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度渗透德育化教学,能够在完善学生多元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品德修养的全面性发展,从而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