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发扬壮大。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在介绍历史背景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文学和历史为一家,借助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那时的辛弃疾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的意见并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中国的诗词文化:“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2.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向更深处探究,挖掘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高中生的文化修养。比如,《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解读作品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的座次文化。古代宴会座次讲究尊卑、向位之礼,“向”指的是人和物之所向,即向東还是向西;“位”指的是人和物所在的位置。据《仪礼》记载,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座在西面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坐(座在北面而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坐(座在南而朝北);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座在东面而朝西)。项羽在鸿门宴中就是如此安排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3.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勇于创新,适时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名为“了解陶瓷文化”的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陶瓷文化。有的学生了解到:“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传统文化都隐藏在课文中,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比如《师说》展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良好传统,《陈情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忠孝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优良传统产生的原因,在课堂上积极交流,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切忌单纯讲授知识,而应综观全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通讲课文,不可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做好教学设计,不能只单纯地讲授相关的知识,而应综观全局,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教学期间,教师要灵活穿插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播放视频、音乐,还可以展示图片、文章,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灵活衔接各个教学环节,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在介绍历史背景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文学和历史为一家,借助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那时的辛弃疾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的意见并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中国的诗词文化:“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2.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向更深处探究,挖掘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高中生的文化修养。比如,《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解读作品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的座次文化。古代宴会座次讲究尊卑、向位之礼,“向”指的是人和物之所向,即向東还是向西;“位”指的是人和物所在的位置。据《仪礼》记载,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座在西面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坐(座在北面而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坐(座在南而朝北);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座在东面而朝西)。项羽在鸿门宴中就是如此安排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3.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勇于创新,适时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名为“了解陶瓷文化”的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陶瓷文化。有的学生了解到:“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传统文化都隐藏在课文中,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比如《师说》展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良好传统,《陈情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忠孝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优良传统产生的原因,在课堂上积极交流,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切忌单纯讲授知识,而应综观全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通讲课文,不可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做好教学设计,不能只单纯地讲授相关的知识,而应综观全局,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教学期间,教师要灵活穿插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播放视频、音乐,还可以展示图片、文章,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灵活衔接各个教学环节,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