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众多银行都看到了零售业务的好处,但进入之后,才发现信用卡的推进并不容易,而盈利更像一个悬在眼前的胡萝卜,可望而不可及。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银行对目标人群的定位出现了偏差,走错了方向。
一方面如火如荼,一方面步履维艰。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经过3年发展,似乎到了一个“向左走,向右走”的关口。
“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发展早期,据VISA统计,从收入、资历、经验、信用层面讲,可发卡人群在5000万~8000万,属于世界第一大市场。”我爱卡网站董事长涂志云说。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盈利的银行,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吕诗枫也认为,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还处于发卡阶段,“目前还有九家银行在申请信用卡业务,这说明信用卡仍然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产品。但每个银行都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追求规模、还在摸索等等,这是因为大家处在不同的阶段。在早期,广发银行也在追求规模”。
5000万中产阶级被忽略?
阶段性的发展成了每个运作信用卡业务的银行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涂志云认为,从2003年到2006年,国内总共发行了3000万张信用卡,2007年预计会发行3000万张信用卡,这是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银行追求发卡数量,而后将深入开展细化工作,比如注重客户服务、交易量等。“这个过程在国外也经历过,比如美国,走完这个过程经历了30年,竞争也是白热化。中国行业内的专家评价说,目前中国用了2~3年时间走完了国外5~8年所走过的路。”
可是,虽然众多银行都看到了零售业务的好处,但进入之后,才发现信用卡的推进并不容易,而盈利更像一个悬在眼前的胡萝卜,可望而不可及。
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林采宜博士认为,能够实现盈利的银行,一是因为它们起步很早,广发银行、招商银行都是国内起步比较早的银行,也就是说,前期的铺量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二是因为它们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包括风险控制的经验、管理的经验、营销的经验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业务。”
“我认为正常的话,信用卡发行3~5年,活跃卡,即发生交易的卡达到50万~100万张,那么就可以实现盈利。”涂志云认为,目前国内银行没有实现盈利,是因为方向走错了。
“银行对目标人群的定位是错误的。在整个消费人群中,各个银行追逐的都是信用好的、收入高的、处于塔尖的人群,可这些人基本上不能带来什么利润,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那个授信额,不会带来最有利润的循环复利。而多达5000万人的中产阶级,他们最有可能使用循环复利,反而不易拿到卡。虽然有很多街边的拦截服务,但最后要通过审核,而通过率是很低的。”涂志云表示,大部分银行追逐处在狭窄空间里的客户,是因为国内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不高,不敢往下延伸。“所以,国内银行宁愿不要利润,也不愿意承担多余的风险。”
3月29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法人银行营业执照,这标志着我国自《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首批改制的外资银行已经正式取得了中国企业法人地位,与中资银行有了相同的身份。
同台竞技,中资银行胜算几何?“外资银行进入,将寻求单独发卡,一切以利润为导向,外资银行更加会采用市场化的导向,降低成本,挖掘客户的潜质,将定位更准地杀向中端人群。”涂志云认为,“国内银行的优势在于有先发优势,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而国外银行可能比国内银行更有能力承担风险,抢夺优质客户,所以国外银行更容易实现盈利。”
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因为风险控制能力不强,国内银行在进行信用卡营销时显得不得章法,推广方法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只是学到了国外银行的一些皮毛。涂志云说,国内银行首先,也是最主要的,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标人群。金融企业和日化等企业一样,也需要主动出击,需要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说,做直复营销,做基于有效数据库的D M,进行电话营销,而中国却没有这方面较为强大的团队。国内银行采用的是人海战术,这必须要转变为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营销。”
作为一种尝试,广发银行在去年花旗银行入股后,在信用卡业务上有了不少新动作。广发银行执行董事林文和表示,为了能将花旗银行在国外的经验成功移植,他们安排信用卡中心高层参加花旗银行在新加坡召开的工作会议,分享在客户细分方面的经验。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吕诗枫说:“数据要变成信息才能产生实际的意义,广发银行本来就有许多客户、财务、市场、风险、行为方面的数据,可是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花旗银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很强,可以从中发现客户及客户的需要。”
林采宜说,信用卡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多大不同,核心服务内容都是一致的。“你不可能完全为了要去打高尔夫而办一张信用卡。”所以,推广手段存在一定的同质化无可厚非。
在服务层面,涂志云认为,目前国内信用卡的大问题是还款不容易,网点实在是太少了,而附加服务也不多。比如国内银行多采用积分换礼品的方式来促销,“但是实际上换不到什么,不像美国花旗银行,甚至有一个大册子来刊载礼品,种类很多”。
“国内市场很大,信用卡刚刚起步,竞争还没有达到美国那样的程度,美国有500家银行做信用卡业务,而国内目前只有15家左右。”涂志云说。
吕诗枫也认为,从整体上看,中国信用卡市场巨大,客户群巨大,每个银行都有发展的机会,但也存在挑战,存在风险,能否找对客户,这是一个问题。她说:“因为信用卡业务并不单单意味着好的财务回报,还有一个风险控制问题。”
可以说,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如火如荼,一方面步履维艰。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经过3年发展,似乎到了一个“向左走,向右走”的关口。
“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发展早期,据VISA统计,从收入、资历、经验、信用层面讲,可发卡人群在5000万~8000万,属于世界第一大市场。”我爱卡网站董事长涂志云说。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盈利的银行,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吕诗枫也认为,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还处于发卡阶段,“目前还有九家银行在申请信用卡业务,这说明信用卡仍然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产品。但每个银行都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追求规模、还在摸索等等,这是因为大家处在不同的阶段。在早期,广发银行也在追求规模”。
5000万中产阶级被忽略?
阶段性的发展成了每个运作信用卡业务的银行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涂志云认为,从2003年到2006年,国内总共发行了3000万张信用卡,2007年预计会发行3000万张信用卡,这是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银行追求发卡数量,而后将深入开展细化工作,比如注重客户服务、交易量等。“这个过程在国外也经历过,比如美国,走完这个过程经历了30年,竞争也是白热化。中国行业内的专家评价说,目前中国用了2~3年时间走完了国外5~8年所走过的路。”
可是,虽然众多银行都看到了零售业务的好处,但进入之后,才发现信用卡的推进并不容易,而盈利更像一个悬在眼前的胡萝卜,可望而不可及。
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林采宜博士认为,能够实现盈利的银行,一是因为它们起步很早,广发银行、招商银行都是国内起步比较早的银行,也就是说,前期的铺量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二是因为它们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包括风险控制的经验、管理的经验、营销的经验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业务。”
“我认为正常的话,信用卡发行3~5年,活跃卡,即发生交易的卡达到50万~100万张,那么就可以实现盈利。”涂志云认为,目前国内银行没有实现盈利,是因为方向走错了。
“银行对目标人群的定位是错误的。在整个消费人群中,各个银行追逐的都是信用好的、收入高的、处于塔尖的人群,可这些人基本上不能带来什么利润,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那个授信额,不会带来最有利润的循环复利。而多达5000万人的中产阶级,他们最有可能使用循环复利,反而不易拿到卡。虽然有很多街边的拦截服务,但最后要通过审核,而通过率是很低的。”涂志云表示,大部分银行追逐处在狭窄空间里的客户,是因为国内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不高,不敢往下延伸。“所以,国内银行宁愿不要利润,也不愿意承担多余的风险。”
3月29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法人银行营业执照,这标志着我国自《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首批改制的外资银行已经正式取得了中国企业法人地位,与中资银行有了相同的身份。
同台竞技,中资银行胜算几何?“外资银行进入,将寻求单独发卡,一切以利润为导向,外资银行更加会采用市场化的导向,降低成本,挖掘客户的潜质,将定位更准地杀向中端人群。”涂志云认为,“国内银行的优势在于有先发优势,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而国外银行可能比国内银行更有能力承担风险,抢夺优质客户,所以国外银行更容易实现盈利。”
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因为风险控制能力不强,国内银行在进行信用卡营销时显得不得章法,推广方法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只是学到了国外银行的一些皮毛。涂志云说,国内银行首先,也是最主要的,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标人群。金融企业和日化等企业一样,也需要主动出击,需要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说,做直复营销,做基于有效数据库的D M,进行电话营销,而中国却没有这方面较为强大的团队。国内银行采用的是人海战术,这必须要转变为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营销。”
作为一种尝试,广发银行在去年花旗银行入股后,在信用卡业务上有了不少新动作。广发银行执行董事林文和表示,为了能将花旗银行在国外的经验成功移植,他们安排信用卡中心高层参加花旗银行在新加坡召开的工作会议,分享在客户细分方面的经验。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吕诗枫说:“数据要变成信息才能产生实际的意义,广发银行本来就有许多客户、财务、市场、风险、行为方面的数据,可是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花旗银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很强,可以从中发现客户及客户的需要。”
林采宜说,信用卡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多大不同,核心服务内容都是一致的。“你不可能完全为了要去打高尔夫而办一张信用卡。”所以,推广手段存在一定的同质化无可厚非。
在服务层面,涂志云认为,目前国内信用卡的大问题是还款不容易,网点实在是太少了,而附加服务也不多。比如国内银行多采用积分换礼品的方式来促销,“但是实际上换不到什么,不像美国花旗银行,甚至有一个大册子来刊载礼品,种类很多”。
“国内市场很大,信用卡刚刚起步,竞争还没有达到美国那样的程度,美国有500家银行做信用卡业务,而国内目前只有15家左右。”涂志云说。
吕诗枫也认为,从整体上看,中国信用卡市场巨大,客户群巨大,每个银行都有发展的机会,但也存在挑战,存在风险,能否找对客户,这是一个问题。她说:“因为信用卡业务并不单单意味着好的财务回报,还有一个风险控制问题。”
可以说,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