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大城市的街头,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自动售货机。自动售货机在大城市里并不是新鲜事物,售货机通常两个一组,一个卖各种饮料,另一个卖零食小吃。
自动售货机一般设立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这本来是为了好做生意,但从我在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这些机器并不能正常地销售产品——由于监管维护困难,大部分机器都受到了人为损害;有些售货机只陈列饮料的外包装,甚至是已经过期的食品,因为少有人光顾,显得处境尴尬。
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无店铺销售业态,在欧美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美国《自动时代》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美国的自动售货机拥有量为550万台,平均每40人拥有一台;日本的拥有量为750万台,平均每23人拥有一台;欧洲平均每60人拥有一台。根据日本麒麟啤酒公司调查,一台自动售货机每年可出售上万罐清凉饮料,比一般不太繁忙的小商店的销量还要大;日本可口可乐公司拥有近100万台自动售货机,其销量占公司全部产量的70%;香烟也是自动售货机的适销产品,在日本,自动售烟机的销售额在销售总额所占的比例为40%;日本最大的卷烟生产商日本烟草公司拥有15万台香烟自动售货机。
从国外反观国内,自动售货机的发展在中国只能算是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营销思路单一,产业的上下游链条脱节,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待培养和引导。要解决这些问题,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在这里,我仅希望通过以下文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以为参考。
思路的开端
这个思路源自一次亲身经历。那天下班很晚,已经过了凌晨两点。我从报社出来后,口渴想买一瓶纯净水,可是街道一片安静,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由于没有合适的终端渠道,连买一瓶纯净水的简单消费需求都无法满足。此时此刻,消费的便利性成为一种令人奢望的东西。沿着街道往前走,只有一处地方灯火通明,那是一家普通的24小时自助银行,一个想法突然跳出来:这里能随时提取现金,为什么不能24小时销售商品?为什么不能增加一台自动售货机?
思路的展开
24小时自助银行是自动售货机产业开疆拓土的一种理想终端,两者可以互为推动,各取所需。
首先,安全性极高。
众所周知,自助银行都设有24小时录像监控系统。借助这一安全环境,自动售货机完全可以避免遭到人为破坏。
设立在武汉街头的很多自动售货机,玻璃橱窗遭到损坏,而破损的机器不但不能正常储存、展示商品,反而成为一处不协调的城市文明的败笔。根据我的观察,对于此类令人头痛的问题,目前自动售货机运营方采用了增加金属栅格网、陈列产品外包装(如饮料的空瓶子)等办法。这种无奈之举,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给消费者购物带来不愉悦的感觉,让消费者无法对产品本身的安全、卫生放心,继而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节骨眼上,贬低了自动售货机的产业形象,更无益于自动售货机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
如果把自动售货机设置在自助银行里,就可以避免闲杂人员对机器的损坏,大大降低机器的维护成本,而且自助银行在晚间采取的方式是“刷卡准入”,又从根本上为自动售货机的安全使用增加了一层保护。
其次,消费的舒适性得以大大提升。
如果24小时自助银行能成为一种新的销售终端,将给普通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便利消费。
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量为9.6亿张。随着银行继续扩展24小时自助银行网点,更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习惯并喜欢通过自助银行存款取款。在自助银行设立自动售货机后,自助银行服务与自助式消费可以很自然地结合到一起。自助银行环境优越,这里灯火通明、安静整洁、冬暖夏凉,能提升消费者购物时的环境舒适感,让其愉悦消费。这正是设立在露天场合的自动售货机所无法达到的。自动售货机的进入,也能给比较刻板的自助银行环境增加娱乐性和亲民性,给消费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再次,真正的24小时营业。
借助自助银行,自动售货机将真正实现24小时服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共交通如公交车站、地铁站、轻轨站都是自动售货机运营商的必争之地。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交通终端毕竟数量有限,竞争激烈。而且,公共交通的服务时间是有限制的,比如地铁到晚上10点左右就会关闭车站,暂停服务,这样晚上10点以后的自动售货机就不会有人光顾了。与自助银行联姻后,自动售货机可以实现24小时销售服务。将这个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银行终端将成为自助消费的最佳平台。
第四,终端网点由线及面。
我将自动售货机沿交通主干线、车站铺点的方式称作“线”的操作。这是常规的操作方法,这些地方虽然人口流动量大,但另一方面却是各种商铺林立,冷饮店、零食店比比皆是。自动售货机虽然在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面临着直接而巨大的竞争,在未能有效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情况下,自动售货机不具备优势。
但当我们打开思路,将自动售货机引入自助银行内,就为这个产业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自助银行不仅在市区的各条主次干道普遍设立,而且更是深入到居民社区、大型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消费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借助自助银行,自动售货机的铺点范围将由此走向“面”的操作。
这是一个迂回进攻策略。按照发达国家的惯例,自动售货机应该更多地走上街头,自立门户,但结合现阶段中国国情,自动售货机可以借力于自助银行,完成基本终端的原始扩张。
第五,深度开发银行卡消费市场。
目前的自动售货机绝大部分采用的是投币式消费。前一段时间媒体曾报道说,某城市居民用退币方法,以游戏币套取自动售货机里的人民币硬币,数额高达8000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市场文明刚刚起步的中国,投币式自动售货机还存在一些实际操作问题。另有报道称,一些自动售货机运营商正在着手开发用IC卡消费的自动售货机,这不禁让我联想到香港的八达通卡,这确实是一个可以大力拓展的方向。
我的建议是,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应该针对自助银行开发专门的自动售货机终端——刷卡消费的自动售货机。这一产品的研发,并不是简单的支付方式的转变,它是自动售货机与自助银行结合后的产物。
客户在自助银行的刷卡式自动售货机前,只需要插入银行卡,确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数量,输入密码,确认消费付款,就可以通过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支付,完成消费。目前,这种无币式交易已经在很多行业流行,比如用于网络支付的网银系统,比如通过手机支付信息费,等等。无币式交易一旦出现在自助银行内,就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种轻松的消费体验,有助于深度开发银行卡消费市场,以自愿、自助的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刷卡消费的便利,普及刷卡观念,培养新的消费习惯,而这一点恰恰也是银行比较看重的。但遗憾的是,这个市场目前尚无人涉足。
最后,借力自助银行,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可以升级产品结构。
自动售货机的货架不应该只有普通的饮料、零食,它应该更丰富,更富有个性,而只有个性化营销,才能创建品牌并对消费者形成长久的吸引力。
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在对银行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后,如人口素质、消费习惯、商业气氛等,可结合实际需要,配置不同的商品货架。如果自动售货机运营商有实力,比如天津戈德等,甚至应该自行研发产品,做相关性的多元化经营,进行自动售货机终端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附加价值的溢价空间。
如果说当前的银行提供的都是标准化服务,那无疑也是在批评银行的服务缺乏个性和差异化。因此,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可以根据银行的个性化需求,与银行达成共识,为不同的银行提供不同的货架商品搭配。例如,在进入中国的第一批外资银行的自助银行里,提供银行所属国家的特色小商品,像韩国的吊坠、日本的人偶,甚至是银行自行设计的小礼品,这也是银行从无品牌客户服务到有品牌客户服务的一种有益探索。这听上去不是很有趣吗?
曾经看到过一篇媒体报道,指责天津戈德通过自动售货机出售香烟,致使未成年人可以很轻易地购买到香烟。这里也给了我另一个启发,自助银行内的刷卡售货机会成为一个很不错的香烟终端。因为银行卡需要身份证才能申领,而拥有身份证的人都是年满18周岁的人。所以,只要是刷卡消费,就能判断香烟的销售行为合法。这样一来,深夜里烟瘾上来的人,会去银行实现自己的愿望,更会对银行心存感激。
思路的尽头
思路的尽头会是一段传奇的开始吗?
这样一个创意在我的脑海中翻腾了好几天,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路,但要把它变成一种现实的积极力量却需要整合太多的资源,比如,如何选取城市样本作为试点,考察其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从自动售货机产业链条的哪个环节来发力,是自动售货机生产企业、运营商,还是银行,拟或是银联?如何从无到有地树立自动售货机终端品牌?如何为银行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整合所需要的资源?这里有太多的难题,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勇气去开拓新的市场疆土。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自动售货机与自助银行的联姻,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