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中消毒供应模式”在我院的推广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ei413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水平的进步 ,人们对医疗器械灭菌程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二0一三年中旬,在市卫生局的强制性工作指令下,我院自行消毒灭菌的供应模式被打破,成为了市乡镇医院第一家实行消毒供应模式改制的试点单位。实行两年来,我愿以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大家分享。
  二0一三年中旬,我院接到市卫生局通知,将率先执行集中消毒供应。接到工作指令后,我听从科主任的工作安排,到市人民医院CDDS工作实践了三天,期间在CDDS护士长的带领下,简单浏览了CDDS的工作区域及工作流程,目睹了CDDS所配备的清洗机、消毒机等先进的工作设备。CDDS工作区域洁净,工作流程明确无逆流,完全符合CDDS质量验收标准。同时基本掌握了所送消物品应达到的质量要求,如送消毒的每把器械必须外观无血渍、水渍,轴节打开无锈迹。辅料包应摒弃原来松垮的绳带结扎方式,而应达到平实,紧致四方立体形,以符合预真空消毒的要求。回院后我以自己的学习心得向领导汇报,学习经验在科室推广。为此我院领导以长远的眼光考虑,不惜成本添置了一批新的医疗器材,以尽量符合CDDS标配包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期间为了向集中消毒供应的良好过渡,我科与CDDS护士长在工作要求上反复切磋,互相沟通协商,在较短的时间内率先执行了集中消毒供应。
  在二0一四年五月份,市卫生局明确规定一级乡镇医院统一集中消毒,同时要求每家医院成立有收发站,配置电脑,扫描枪以完成无菌物品使用的电脑追溯工作。同时配备了消毒物资运送车,有专车、专人、专箱运送。每天我科对临床科室回收的污染器械进行清点检查,核对无误后放入器械箱内用红色扎带密闭。特殊污染的器械根据相关要求经过预处理后放置在双层黄色医用污染袋内,袋外注明感染名称,单独放置于密闭箱,红色扎带密闭,箱外注明感染名称,避免运送途中感染扩散。同时注意器械不混放,乱放,禁止锐器及医疗垃圾随污染器械包带入CDDS,洗过的器械及用品用原布包裹放入整理箱。敷料箱根据每日所需数量装箱后用黄色扎带密闭,并及时做好每日送消物品数量的电脑预订输入工作,尽量做到送消物品种类与数量上的准确。与物送人员交接物品时,先认真核对箱号,箱数,并检查箱体的密闭性。先交接绿色扎带密闭的无菌物品,然后交接黄色扎带密闭的清洁物品,最后交接红色扎带密闭的污染物品。交接完毕后清洁双手,及时对无菌物品进行清点,扫描条形码,进行接收确认。同时确认无菌包的有效性,如有异常及时与CDDS联系,并在无菌包外注明原因退回CDDS。发放无菌物品时做到无菌物品不落地,短时间内发放至临床科室使用。集中消毒供应实行一年多来,我院与CDDS在工作上能做到良好的沟通,更大程度上保证了无菌包的灭菌质量和使用的满意度,同时医疗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与保养,延长了使用周期,弥补了自行消毒供应的不足。
  在医院中消毒供应中心对于一些经常进行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或者医疗用具以及物品需要进行集中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有效的规范消毒以及灭菌循环系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减少对人身体的伤害程度,这种集中化消毒的方式在操作流程上比较简单,并且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比较容易,能够最大化的降低医院可能发生的感染事件,以此还能不断的保障消毒灭菌物品在再次投入使用中的质量。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临床中世纪产生的困难进行了有效的解决,能够充分的发挥消毒中心的作用,满足当前护理的需要,并且还能让医学科研以及教学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让我院的无菌物品实现零缺陷管理,集中供应模式的使用和实施主要是医疗技术发展的成果。更是为了确保医疗安全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对现实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新标准进行落实,以此不断的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向着更加规范的大方向进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消毒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集中消毒供应模式的推广,是消毒供应规范化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着服务于患者,满意于患者的精神理念,它将逐步更新与完善,为医院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及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做好良好的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寻凌福,欧洁梅.区域性集中消毒供应模式的实施[J].现代医院,2013,13(12):89-91..
  [2]袁留霞.集中消毒供应的质量与成本探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27-128..
  [3]王庆妍,康虹,肖霖等.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32-435..
  [4]李泳.改进灭菌包装以适应集团化医院集中消毒供应模式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25(49):101-102..
  [5]魏革,窦建洪,卢昌懿等.手术室二级供应协作部的建立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5,12(9):792-794.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药液过滤器滤膜的过滤性能的探索,参考各种滤膜材料的研究结果分析药液过滤器采用不同孔径滤膜对过滤效率、流量的影响,丰富了关于提高产品质量的理论体系。  关键字:药液过滤器滤膜 过滤效率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exploration for disposable infusion liquid medicin
期刊
一 敏学仁术精 小领域施展大作为  “成功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在于锁定一个目标,然后持之以恒地走下去。”2012年4月26日,西乡县中医院脑(系)病科——一个充满新鲜活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成立了,于是,一群心中镌刻着一个大大的“医”字的年轻人,也开始了他们一生一世的对脑(系)病医学的追求。  脑病科主任江小明,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乡县中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来,他
期刊
摘要: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凸显匮乏的状况下,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发护理人力资源潜能,发挥护理人力资源作用,才能保证医院护理学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对策  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的服务群体,医生护士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人力资源成为医院竞争的重要方式。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创新成为目前医院的首要问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护理组织对护士有效管理和
期刊
【摘要】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人口总死亡的第一因素。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针对社区人群开展高血压的防治乃是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而确定科学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所以,在社区率先开展高血压病健康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对控制高血压病、预防并发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1]。  【关键词】高血压;控制;健康教育知识  1 临
期刊
最新研究显示,环境烟草烟雾(二手烟)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及数百种有毒物质[1-2]。鉴于环境烟草烟雾对人类健康的严峻威胁,许多国家地区相继出台场所禁烟令,以维护公众特别是不吸烟者的健康权。自2006年以来,中国全方位地展开了控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控烟法规,并且控烟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然而,控烟工作已连续开展了差不多十年,收效却不甚理想,控烟法规在实施过程
期刊
【摘要】医院是人们安全保障的重要场地,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国家全面实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地区,是国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表现之一。所以要想使得社会保障制度更好的实施,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医院就要得到更好的建设,得到会更完善的管理。但是目前来看,就医院的建筑工程来说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和隐患,这需要得到尽快的解决,才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关键词】医院;建筑;问题;措施
期刊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民众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以及中国卫生保健制度的逐渐完善,全社会对护理教育问题愈发重视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旨在对中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探讨,以为我国未来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国;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在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当今社会,护理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建立一个与当今社会接
期刊
摘要: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医疗患者,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尤其重要。本文将结合当下医院中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对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作出初步的探讨,以为一些医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根据2009年提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完善医疗体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的运转,医院应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医疗卫生
期刊
【摘要】内科护理引入风险管理,做好风险防控,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责,消除各种医疗纠纷,促进我国医院内科护理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科护理;风险管理;风向评估;措施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和医保工作不断推进,医院承担的医疗护理工作不断增多。内科成为提供医疗服务最多的科室之一,患者不断增多,服
期刊
深圳市位于中国南部海滨,气候宜人,宜居的环境同时也是微生物生活的天堂,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仍旧突出,且暴露出食品及监管行业的一些问题【1】,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工作作为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注。但是过于频繁的机构调整,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因此应对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经验和能力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深圳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