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切学科知识成为生命的营养,当德育的渗透进入了生命的深处,引领生命的成长时,必将推动课堂教学走向优质与高效。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滲透,应当从儿童成长最有用的地方做起。
笔者以儿童为主体,在儿童的自我(自我)、儿童与他人(他我)、儿童与知识(物我)之间寻找渗透点,由此提出了学科课堂德育渗透的三大内容: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求真意识。
规则意识:规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规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规则意识、公德意识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培养出的人才首先应该是一个讲规范的人,这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课堂就是个小社会,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确“我最基本要做到什么”,规范课堂的建立能使课堂活而不乱。同时,规范的课堂能为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搭梯。
合作意识:从课堂建设看,规范强调的是自我的建构、合作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强调团队意识的培养,它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倾向、改善同伴关系,体现民主合作精神,显现师生共同前行的理念。合作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它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紧密相连。
求真意识:从学科角度看,课堂必须体现学科的特性,展现知识传递、真理呈现的过程。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关注的不是活动(发言)的内容,而是体会学生活动(发言)的立场、背后的想法,引发共鸣,以此调动学生的真情。从育人角度看,我们要让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等意志品质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支撑。
一、“我能管好我自己”——规范是保障
规范的课堂是依靠他律、唤醒自律、培养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的课堂,它是课堂活力的保障。
比如,我校的候课制度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先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在正式上课的前一分钟先打预备铃,要求学生伏在课桌上,静心等待。此时,教师站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亲切地扫视学生,用目光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这项规范的建立有利于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的建立,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体现出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体现出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
再如,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在书写时必须规范书写的姿势。有了良好正确的书写姿势,才谈得上书写的速度、书写的风格等等。这也体现了规范和自由的关系,书写的自由是建立在规范姿势的基础上的。
这里的规则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规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爱,进而形成规范意识,从而主动执行规则,展现出规范课堂“润物细无声”的魅力。
二、“我们是同伴”——合作求双赢
文明课堂是彰显礼仪、交流平等、互动自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课堂,它是课堂活力的源泉。
课堂中,教师提出“会倾听、会欣赏、会表达、会互助”的“四会”合作要求。这样,学生之间不知不觉地多了一些尊重理解和信任、多了一些互相肯定和夸赞、多了一些交流、多了一些团结。
三、“我的课堂我做主”——求真谋创新
真实课堂就是源于生活、发掘知识内在魅力,呈现真理、焕发真情,培养学生求真意识的课堂,它是课堂活力的生命。
面对真实的课堂,学生的口号是:让我们一起相约“0.125的精彩”。所谓“0.125的精彩”就是改变作业形式,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采用撰写心灵小语、发表课堂感悟、进行当堂检测、填写学生评课量表、小组互相评价等方式进行当堂反馈。每一节课,让预约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在短短的五分钟里汇合。
另外真实的课堂还需要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源于生活、指导生活。
例如,数学课上,教师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在“认识时分”的教学中,为了渗透让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主人的意识,在导入时,教师就整合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把复习“整时”的旧知巧妙地贯穿在小丽一天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几时整小丽在干什么。课堂中,教师看似随意其实很有心地说:“嗯,小丽可真是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孩子。”在新课过程中,教师还安排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如一分钟内跳绳、一分钟内写字等,让学生感受到一分钟虽短,但也可以做一些事,要珍惜每一分钟。这样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
在学科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把握好四条渗透原则:第一,有意性原则。力求在理念和行为上,体现德育渗透的“力度”。第二,有序性原则。做到内容有选择、数量有控制、顺序成体系,体现德育渗透的“适度”。第三,有机性原则。在每节课,每个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体现德育渗透的“结合度”。第四,有效性原则。实现智育与德育水乳交融,体现德育渗透的“效度”。
(责编黄桂坚)
笔者以儿童为主体,在儿童的自我(自我)、儿童与他人(他我)、儿童与知识(物我)之间寻找渗透点,由此提出了学科课堂德育渗透的三大内容: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求真意识。
规则意识:规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规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规则意识、公德意识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培养出的人才首先应该是一个讲规范的人,这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课堂就是个小社会,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确“我最基本要做到什么”,规范课堂的建立能使课堂活而不乱。同时,规范的课堂能为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搭梯。
合作意识:从课堂建设看,规范强调的是自我的建构、合作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强调团队意识的培养,它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倾向、改善同伴关系,体现民主合作精神,显现师生共同前行的理念。合作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它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紧密相连。
求真意识:从学科角度看,课堂必须体现学科的特性,展现知识传递、真理呈现的过程。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关注的不是活动(发言)的内容,而是体会学生活动(发言)的立场、背后的想法,引发共鸣,以此调动学生的真情。从育人角度看,我们要让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等意志品质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支撑。
一、“我能管好我自己”——规范是保障
规范的课堂是依靠他律、唤醒自律、培养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的课堂,它是课堂活力的保障。
比如,我校的候课制度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先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在正式上课的前一分钟先打预备铃,要求学生伏在课桌上,静心等待。此时,教师站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亲切地扫视学生,用目光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这项规范的建立有利于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的建立,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体现出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体现出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
再如,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在书写时必须规范书写的姿势。有了良好正确的书写姿势,才谈得上书写的速度、书写的风格等等。这也体现了规范和自由的关系,书写的自由是建立在规范姿势的基础上的。
这里的规则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规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爱,进而形成规范意识,从而主动执行规则,展现出规范课堂“润物细无声”的魅力。
二、“我们是同伴”——合作求双赢
文明课堂是彰显礼仪、交流平等、互动自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课堂,它是课堂活力的源泉。
课堂中,教师提出“会倾听、会欣赏、会表达、会互助”的“四会”合作要求。这样,学生之间不知不觉地多了一些尊重理解和信任、多了一些互相肯定和夸赞、多了一些交流、多了一些团结。
三、“我的课堂我做主”——求真谋创新
真实课堂就是源于生活、发掘知识内在魅力,呈现真理、焕发真情,培养学生求真意识的课堂,它是课堂活力的生命。
面对真实的课堂,学生的口号是:让我们一起相约“0.125的精彩”。所谓“0.125的精彩”就是改变作业形式,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采用撰写心灵小语、发表课堂感悟、进行当堂检测、填写学生评课量表、小组互相评价等方式进行当堂反馈。每一节课,让预约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在短短的五分钟里汇合。
另外真实的课堂还需要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源于生活、指导生活。
例如,数学课上,教师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在“认识时分”的教学中,为了渗透让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主人的意识,在导入时,教师就整合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把复习“整时”的旧知巧妙地贯穿在小丽一天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几时整小丽在干什么。课堂中,教师看似随意其实很有心地说:“嗯,小丽可真是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孩子。”在新课过程中,教师还安排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如一分钟内跳绳、一分钟内写字等,让学生感受到一分钟虽短,但也可以做一些事,要珍惜每一分钟。这样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
在学科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把握好四条渗透原则:第一,有意性原则。力求在理念和行为上,体现德育渗透的“力度”。第二,有序性原则。做到内容有选择、数量有控制、顺序成体系,体现德育渗透的“适度”。第三,有机性原则。在每节课,每个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体现德育渗透的“结合度”。第四,有效性原则。实现智育与德育水乳交融,体现德育渗透的“效度”。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