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思想;教学体会
  初中数学使用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点,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探索研究,笔者发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一、渗透了数学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就能培养的,而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举学生身边的实例。例如:存钱的利息计算、土地的面积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等。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渗透数学思想。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近年来,由于数学考题中增加了对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初中数学符号是比较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达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即: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大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大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的解集都是小于,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较小的那一个;如果未知数大于小的数而小于大的数,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取中间的那一部份;如果未知数小于小的数而大于大的数,则不等式组没有解。)
  (3)渗透开放性的教学思想。一提起数学,许多学生就会想到“听课”、“做题”、“考试”等,把数学看作是单一的、被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渗透开放性的内容,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表现在学习的材料上不应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学生的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习材料。例如:学校要在教学楼前的一块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选用的图形可以是圆、矩形、菱形、三角形等),应如何设计?再如:如何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请设计测量方案。这些问题都有助于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渗透“化归类比”的思想。运用化归类比思想,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沉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灵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对旧知识的遗忘,使知识能顺利的迁移。
  二、数学生活化了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最大的感受是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其主要措施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如“有理数的加减”里用球赛中的输赢球的例子;“有效数字”的内容就用了猜一猜我国的人口有多少等例子,学生都感觉到学数学有用,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选取有真实背景的题材,鼓励学生做实验性数学作业。
  三、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四、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1.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一身。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较快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表述方式灵活多样,有文字、图形、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在“等式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天平动态平衡的情境,让学生观看试验过程,得出结论,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灵活自如。
  3.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视听信息,将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学习几何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形式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创设为一个积极的,能动的,丰富多彩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放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从而产生追求美的欲望。以下便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转变;感悟  通过“新课改”师资培训和“新课标”的学习,改革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各地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诸多
摘 要: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已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和记忆到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在考卷上呈现出高分数,而且在新课改的高考试题检测下靠单纯记忆知识也难以呈现出高分数,而是让学生了解高中政治的系统知识,然后提升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开设政治课程,针对的授课对象是高中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探究和实用能力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优
从张爱玲的《十八春》和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谈起,比较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女作家对女性人物命运的书写.作家叙述人物的人生中的“十八年”,不仅仅讲述曲折苍凉的人生故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改革的脚步正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具有其特殊性,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成长中非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民事诉讼抗辩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出现了大量的成果,纵观目前的研究来看,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实体法学角度,关于民事抗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教育中的核心科目之一,语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
Foreword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for short) is located in north-west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has been a multi-ethnic region of mu
期刊
摘 要:游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青少年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体育游戏是与体育课的特点相结合,在体育教师的合理安排下,所开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体育游戏的应用,可促进体育课教学的顺利开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句型教学是一种服务于语言交际的模式性结构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能力,而对句型的掌握程度是该能力形成的关键,为此,本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探讨英语句型教学的意义、遇到的障碍及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英语;句型教学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反映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戊戌变法前的一种居于主流的文化心态,即在中西文化交流问题上的矛盾:既不放弃中学,又不排斥西学,将西学作为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