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管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入驻E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145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F12 -4mm*600mm),对照组采用普通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术后病人的呼吸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或原有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呼吸机48小时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1】。VAP在危重患者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2】。目前VAP的发生率为10%~20%,发生VAP的患者死亡率将增加一倍,且需要花费更多的医疗资源进行救治【3】。因其诊断难、预防难,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极高,故如何防治VAP是当前ICU乃至整个医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2012年9月~2013年4月,我院EICU对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与常规开放式吸痰做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收住我院EICU,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145例,男性98例,女性47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64.528.3)岁。基础疾病:包括多发伤、药物中毒、呼吸衰竭、肺挫伤、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肺复苏后等。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71例与74例。这两组在其它方面的差异在本研究中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本处省略相关数据呈现。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7天更换一次,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吸痰。两组呼吸支持模式不限,调节潮气量(VT)及呼气末正压(PEEP),保证在吸入氧气浓度尽可能时,动脉血pH值在正常范围,动脉血样饱和度〉90%.观察组:使用南京逢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FY-CL-I(40mm*600mm)密闭式吸痰管,该吸痰管连接在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和呼吸机Y型管之间,吸痰管前端在靠近气管导管口处有单向活瓣,与呼吸机送气系统隔离,吸引管表面有刻度,外面有一层宽松、密闭无菌薄膜包裹,尾端吸引控制阀,与负压吸引相连,形成密闭系统。吸痰时无需脱开呼吸机停止机械通气,将吸痰管末端接吸引管,将吸痰管送入气道进行吸痰,开通负压开关,每次吸痰后通过吸痰管上的冲洗管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抽回吸痰管,分离吸引管,将保护帽套上吸痰管末端,防止污染。每24小时更换一套。对照组:对患者利用普通无菌一次性吸痰管。患者在吸痰时脱开呼吸机,根据常规的操作方式进行吸痰,吸痰毕,连接呼吸机,弃去一次性吸痰管。
1.2.2 评价指标 观察终点:患者死亡或者停止机械通气48小时后。比较两组VAP发生率。VAP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4】。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内发病,有创机械通气前后X线胸片比较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灶;2、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同时具备下列中的2项即可诊断:体温38.5℃或较基础体温高1℃以上;外周血WBC10×10~9/L;呼吸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或较前增加;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菌。
1.2.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软件处理,技术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分析及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利用密闭式吸痰管可以减少打开一次性吸痰管、断开与呼吸机的连接、重新连接呼吸机的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表1显示,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也少于对照组,提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能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此外,密闭式吸痰管对患者的气道有保护作用,Cobley等人的研究结论表明开放式吸痰导致的交叉感染是不可避免的,而密闭式吸痰可降低来自呼吸道的环境污染,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避免分泌物喷出造成对人、物、环境的污染,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参考文献:
【1】何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7):1400
【2】 Dodek P.Keenan S,Cook D,et al.Evdidence 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o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 as sociated pneumonia【J】,Ann Intern Med,2004,141(4):3052313
【3】Safdar N,Dezfulian C,Collard HR,et al.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Med,2005,33(10):2184-2193
【4】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2201.1
关键词: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术后病人的呼吸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或原有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呼吸机48小时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1】。VAP在危重患者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2】。目前VAP的发生率为10%~20%,发生VAP的患者死亡率将增加一倍,且需要花费更多的医疗资源进行救治【3】。因其诊断难、预防难,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极高,故如何防治VAP是当前ICU乃至整个医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2012年9月~2013年4月,我院EICU对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与常规开放式吸痰做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收住我院EICU,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145例,男性98例,女性47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64.528.3)岁。基础疾病:包括多发伤、药物中毒、呼吸衰竭、肺挫伤、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肺复苏后等。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71例与74例。这两组在其它方面的差异在本研究中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本处省略相关数据呈现。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7天更换一次,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吸痰。两组呼吸支持模式不限,调节潮气量(VT)及呼气末正压(PEEP),保证在吸入氧气浓度尽可能时,动脉血pH值在正常范围,动脉血样饱和度〉90%.观察组:使用南京逢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FY-CL-I(40mm*600mm)密闭式吸痰管,该吸痰管连接在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和呼吸机Y型管之间,吸痰管前端在靠近气管导管口处有单向活瓣,与呼吸机送气系统隔离,吸引管表面有刻度,外面有一层宽松、密闭无菌薄膜包裹,尾端吸引控制阀,与负压吸引相连,形成密闭系统。吸痰时无需脱开呼吸机停止机械通气,将吸痰管末端接吸引管,将吸痰管送入气道进行吸痰,开通负压开关,每次吸痰后通过吸痰管上的冲洗管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抽回吸痰管,分离吸引管,将保护帽套上吸痰管末端,防止污染。每24小时更换一套。对照组:对患者利用普通无菌一次性吸痰管。患者在吸痰时脱开呼吸机,根据常规的操作方式进行吸痰,吸痰毕,连接呼吸机,弃去一次性吸痰管。
1.2.2 评价指标 观察终点:患者死亡或者停止机械通气48小时后。比较两组VAP发生率。VAP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4】。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内发病,有创机械通气前后X线胸片比较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灶;2、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同时具备下列中的2项即可诊断:体温38.5℃或较基础体温高1℃以上;外周血WBC10×10~9/L;呼吸道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或较前增加;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菌。
1.2.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软件处理,技术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分析及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利用密闭式吸痰管可以减少打开一次性吸痰管、断开与呼吸机的连接、重新连接呼吸机的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表1显示,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也少于对照组,提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能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此外,密闭式吸痰管对患者的气道有保护作用,Cobley等人的研究结论表明开放式吸痰导致的交叉感染是不可避免的,而密闭式吸痰可降低来自呼吸道的环境污染,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避免分泌物喷出造成对人、物、环境的污染,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参考文献:
【1】何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7):1400
【2】 Dodek P.Keenan S,Cook D,et al.Evdidence 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o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 as sociated pneumonia【J】,Ann Intern Med,2004,141(4):3052313
【3】Safdar N,Dezfulian C,Collard HR,et al.Clin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Med,2005,33(10):2184-2193
【4】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