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三)沧桑的淡水小镇
日头将欲沉落西/水面染五彩/男女老幼在等待/渔船倒返来/桃色楼窗门半开/琴声诉悲哀/啊……幽怨的心情无人知
朦胧月色白光线/浮出纱帽山/河流水影色变幻/海风阵阵寒/一只小鸟找无伴/歇在船头岸/啊……美妙的啼叫动心肝
淡水黄昏带诗意/夜雾罩四边/教堂钟声心空虚/响对海面去/埔顶灯光真稀微/闪闪像天星/啊……难忘的情景引心悲
——《淡水暮色》
这是一首古老的闽南语歌谣,悠扬婉转地诉说着美丽动人的淡水风情。
位于台湾西北隅的淡水河口,是早期大陆移民进入台北盆地的登陆地点,又是贸易进出口的转运站。由于淡水地处要津,列强纷纷觊觎,1629年被西班牙人占领,1642年又落入葡萄牙人手中,1884年法国人攻打淡水但以失败告终。1895年后淡水又遭受日本侵略者50年的蹂躪。
数百年来,淡水接纳了一波波汹涌澎湃的历史风潮,演绎了一出出撼人心魄的历史事件。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弥足珍贵的痕迹。斑斑古迹,诉说着台湾的血泪史。
淡水最有名的西洋古迹要算“红毛城”了。其前身为圣多明哥城,1626年由西班牙人所建、后被荷兰人占据。当时台湾百姓称荷兰人为“红毛”,“红毛城”因而得名,经过改扩建后的红毛城是座方形城堡,兼具军事防御、行政办公之用。城堡自17世纪兴建以来,命运多舛,数次易手,直到1980年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台湾当局才收回管理,并逐步对外开放。
红毛城往西不远处,有一古炮台的遗址——沪尾炮台,为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所建。斑驳的墙垣,满布铁锈的栏杆,见证了台湾百年沧桑。1884年,中法战争沪尾一役,清军大胜。这对当时连遭挫败的清延实在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也是台湾历史中光荣的一页。战争中,淡水炮台均遭摧毁。战后,刘铭传整顿台湾海防,在基隆、淡水等地重新修筑新式炮台。如今只有淡水的炮台留存,炮台门额上刘铭传亲题“北门锁钥”四字,笔力遒劲,因人遐思。
如今的淡水海风习习,白浪滔滔,鸥鸟浅翔。这祥和美丽仍拂不去历史的沧桑与凝重。
(四)古朴的鹿港小镇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想当年我离家时她已十八/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再度我唱起这首歌/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哦——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啊,鹿港的小镇
——《鹿港小镇》
如果你喜欢罗大佑,对这首《鹿港小镇》一定不陌生,它是罗大佑早期很著名的一首歌曲。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腾飞,被人们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太平盛世里到处弥漫着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就在这个时候罗大佑横空出世,他穿着黑衣戴着墨镜唱出了《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失去他们拥有的”,表现了现代文明对台湾本地文化的冲击,成为太平盛世中的另类思考。
鹿港位于彰化县西北部,是台湾西岸的中点,由于在荷据时代这里是鹿皮的最大输出港,故称鹿港。鹿港在清朝统治年间由于地理位置距离大陆甚近,因此是当时相当繁华的商港城市。公元1784年设U开渡,开启了鹿港的黄金时期,鹿港成为当时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
可是,到了1845年,由于港口泥沙淤积严重,鹿港的水深不再适合海运业的需要,这里逐渐衰落。正是这种经济上的衰落,让鹿港小镇保留了其原始的风貌,也让我们可以在古朴的小巷、传统的老店和百年的寺庙里寻找那些古老的传说。
穿行于鹿港的大街小巷,颇具闽南特色的建筑透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在埔头街和瑶林老街回曲转折的红砖道两边,各式商铺林立,有米行、布店、工艺店,也有怀旧茶馆,形成特殊的“古市街景观”。
鹿港聚集着很多民间艺人,木雕家成群,还有灯笼彩绘、陶艺,以及制香、作狮头、捏面人和制扇等传统工艺,丰富多彩。同样多彩的还有鹿港的美食,蚵仔煎、牛舌饼、虾猴、肉粽、面线糊、肉圆等都是地道的闽南口味。玉珍楼的糕点还是传自泉州,而“阿振肉包”则已在日本开枝散叶。
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辜家老宅,如今已是“鹿港民俗文物馆”。这座仿巴洛克式样的建筑里,收集着大量的清末传统民俗文物、器具。而整个鹿港小镇也宛若一座“露天古迹博物馆”。
听着这些经典老歌,总是让人念念不忘那些美丽的地名,让人怀想生活在那方土地上的人们。也许生长于蓝天碧海之中的宝岛人更懂得自由的可贵、生命的精彩、历史的厚重。
(完)
(三)沧桑的淡水小镇
日头将欲沉落西/水面染五彩/男女老幼在等待/渔船倒返来/桃色楼窗门半开/琴声诉悲哀/啊……幽怨的心情无人知
朦胧月色白光线/浮出纱帽山/河流水影色变幻/海风阵阵寒/一只小鸟找无伴/歇在船头岸/啊……美妙的啼叫动心肝
淡水黄昏带诗意/夜雾罩四边/教堂钟声心空虚/响对海面去/埔顶灯光真稀微/闪闪像天星/啊……难忘的情景引心悲
——《淡水暮色》
这是一首古老的闽南语歌谣,悠扬婉转地诉说着美丽动人的淡水风情。
位于台湾西北隅的淡水河口,是早期大陆移民进入台北盆地的登陆地点,又是贸易进出口的转运站。由于淡水地处要津,列强纷纷觊觎,1629年被西班牙人占领,1642年又落入葡萄牙人手中,1884年法国人攻打淡水但以失败告终。1895年后淡水又遭受日本侵略者50年的蹂躪。
数百年来,淡水接纳了一波波汹涌澎湃的历史风潮,演绎了一出出撼人心魄的历史事件。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弥足珍贵的痕迹。斑斑古迹,诉说着台湾的血泪史。
淡水最有名的西洋古迹要算“红毛城”了。其前身为圣多明哥城,1626年由西班牙人所建、后被荷兰人占据。当时台湾百姓称荷兰人为“红毛”,“红毛城”因而得名,经过改扩建后的红毛城是座方形城堡,兼具军事防御、行政办公之用。城堡自17世纪兴建以来,命运多舛,数次易手,直到1980年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台湾当局才收回管理,并逐步对外开放。
红毛城往西不远处,有一古炮台的遗址——沪尾炮台,为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所建。斑驳的墙垣,满布铁锈的栏杆,见证了台湾百年沧桑。1884年,中法战争沪尾一役,清军大胜。这对当时连遭挫败的清延实在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也是台湾历史中光荣的一页。战争中,淡水炮台均遭摧毁。战后,刘铭传整顿台湾海防,在基隆、淡水等地重新修筑新式炮台。如今只有淡水的炮台留存,炮台门额上刘铭传亲题“北门锁钥”四字,笔力遒劲,因人遐思。
如今的淡水海风习习,白浪滔滔,鸥鸟浅翔。这祥和美丽仍拂不去历史的沧桑与凝重。
(四)古朴的鹿港小镇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想当年我离家时她已十八/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再度我唱起这首歌/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哦——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啊,鹿港的小镇
——《鹿港小镇》
如果你喜欢罗大佑,对这首《鹿港小镇》一定不陌生,它是罗大佑早期很著名的一首歌曲。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腾飞,被人们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太平盛世里到处弥漫着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就在这个时候罗大佑横空出世,他穿着黑衣戴着墨镜唱出了《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失去他们拥有的”,表现了现代文明对台湾本地文化的冲击,成为太平盛世中的另类思考。
鹿港位于彰化县西北部,是台湾西岸的中点,由于在荷据时代这里是鹿皮的最大输出港,故称鹿港。鹿港在清朝统治年间由于地理位置距离大陆甚近,因此是当时相当繁华的商港城市。公元1784年设U开渡,开启了鹿港的黄金时期,鹿港成为当时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
可是,到了1845年,由于港口泥沙淤积严重,鹿港的水深不再适合海运业的需要,这里逐渐衰落。正是这种经济上的衰落,让鹿港小镇保留了其原始的风貌,也让我们可以在古朴的小巷、传统的老店和百年的寺庙里寻找那些古老的传说。
穿行于鹿港的大街小巷,颇具闽南特色的建筑透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在埔头街和瑶林老街回曲转折的红砖道两边,各式商铺林立,有米行、布店、工艺店,也有怀旧茶馆,形成特殊的“古市街景观”。
鹿港聚集着很多民间艺人,木雕家成群,还有灯笼彩绘、陶艺,以及制香、作狮头、捏面人和制扇等传统工艺,丰富多彩。同样多彩的还有鹿港的美食,蚵仔煎、牛舌饼、虾猴、肉粽、面线糊、肉圆等都是地道的闽南口味。玉珍楼的糕点还是传自泉州,而“阿振肉包”则已在日本开枝散叶。
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辜家老宅,如今已是“鹿港民俗文物馆”。这座仿巴洛克式样的建筑里,收集着大量的清末传统民俗文物、器具。而整个鹿港小镇也宛若一座“露天古迹博物馆”。
听着这些经典老歌,总是让人念念不忘那些美丽的地名,让人怀想生活在那方土地上的人们。也许生长于蓝天碧海之中的宝岛人更懂得自由的可贵、生命的精彩、历史的厚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