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语文教学大纲》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内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发生重大变化。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看法,让学生追求个性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 写作;个性;情境
中图分类号 H19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4-0025-01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才能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写作也是如此,写作中只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作文的主人,才能写出有特色的亮点作文。
1 解放学生的思想,创设开放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能激发人主动探索。而处于少年期的学生是最富有好奇心的,因此,如何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如一堂口语交际作文课,上课铃响后,笔者没有先进教室,却巧妙设置:请其他教师进教室,告诉学生因为开会,笔者过会儿再来上课。这种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主动学习的过程。再如笔者在写建议书时,同样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访问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好的建议,把表达训练放到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表达。
2 开放自由写作,反对被迫写作
通常教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构思进行命题作文,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利于评讲,更能应付考试;但是这样做会大大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恰好在这方面没有积累,写作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害怕作文。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去的作文过多地强调中心、选材、结构、布局等,束缚太多,规矩太多,学生往往没有自由畅想的空间,缺乏倾吐真情的欲望,只好瞎编硬造,生搬硬套。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心灵变化,进而开放写法,让学生放胆写作,自由表达。这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关键。
3 走进大自然,注重课外写作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前往老年人福利院开展以“走进生活、磨练意志、培养爱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采访老人,体恤老人的冷暖,进行大扫除,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老人的冷暖、生活的艰辛、集体的温暖和劳动的乐趣。
为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美化校园、支持奥运”的意识,笔者带学生调查当地的水库,使他们意识到水的宝贵、树的珍贵、蓝天的美丽、小鸟的可爱……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亲手制作环保树牌40余枚。树牌正面是学生画的环保宣传画,背面写出名言警句,悬挂在校园内的树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的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环保的教育。
4 减少教师批改,鼓励学生修改
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都很有限。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批改好每一篇习作,实在不容易,而且收效甚微。教师应把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共性的问题、典型的问题由教师来做重点评讲和指导;字词句段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修改,改好了再相互批改,并说出批改缘由以及对方习作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教师在这方面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样一来,可以把教师单方面的精批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充分修改好后,教师再出一些典型的有弊病的词句或段落,如学生作文中写得不完整和不通顺的句子,引导大家讨论。从集体评改他人的作文逐步过渡到自己评改自己的作文,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产生感性的认识,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5 写放胆文,解放学生的心灵
作文是一项精神独创工程,需要心灵的极大自由和精神的极大解放。因此,教师要大胆地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使学生的习作能真正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童心童趣。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习作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引导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上,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选内容、自由定顺序、自由表达感情、自由使用喜欢的语言,他们才能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乐此不疲。
总之,在作文中,教师应尽力做学生的倡导者、鼓励者、指引者,从学生的作文中获得喜悦和欣慰。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写出富有特色的亮点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个性的活力。
关键词 写作;个性;情境
中图分类号 H19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4-0025-01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才能演绎出不同的人生。写作也是如此,写作中只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作文的主人,才能写出有特色的亮点作文。
1 解放学生的思想,创设开放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能激发人主动探索。而处于少年期的学生是最富有好奇心的,因此,如何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如一堂口语交际作文课,上课铃响后,笔者没有先进教室,却巧妙设置:请其他教师进教室,告诉学生因为开会,笔者过会儿再来上课。这种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主动学习的过程。再如笔者在写建议书时,同样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访问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好的建议,把表达训练放到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表达。
2 开放自由写作,反对被迫写作
通常教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构思进行命题作文,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利于评讲,更能应付考试;但是这样做会大大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恰好在这方面没有积累,写作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害怕作文。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去的作文过多地强调中心、选材、结构、布局等,束缚太多,规矩太多,学生往往没有自由畅想的空间,缺乏倾吐真情的欲望,只好瞎编硬造,生搬硬套。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心灵变化,进而开放写法,让学生放胆写作,自由表达。这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关键。
3 走进大自然,注重课外写作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前往老年人福利院开展以“走进生活、磨练意志、培养爱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采访老人,体恤老人的冷暖,进行大扫除,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老人的冷暖、生活的艰辛、集体的温暖和劳动的乐趣。
为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美化校园、支持奥运”的意识,笔者带学生调查当地的水库,使他们意识到水的宝贵、树的珍贵、蓝天的美丽、小鸟的可爱……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亲手制作环保树牌40余枚。树牌正面是学生画的环保宣传画,背面写出名言警句,悬挂在校园内的树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的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环保的教育。
4 减少教师批改,鼓励学生修改
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都很有限。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批改好每一篇习作,实在不容易,而且收效甚微。教师应把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共性的问题、典型的问题由教师来做重点评讲和指导;字词句段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修改,改好了再相互批改,并说出批改缘由以及对方习作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教师在这方面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样一来,可以把教师单方面的精批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充分修改好后,教师再出一些典型的有弊病的词句或段落,如学生作文中写得不完整和不通顺的句子,引导大家讨论。从集体评改他人的作文逐步过渡到自己评改自己的作文,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产生感性的认识,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5 写放胆文,解放学生的心灵
作文是一项精神独创工程,需要心灵的极大自由和精神的极大解放。因此,教师要大胆地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使学生的习作能真正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童心童趣。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习作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引导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上,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选内容、自由定顺序、自由表达感情、自由使用喜欢的语言,他们才能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乐此不疲。
总之,在作文中,教师应尽力做学生的倡导者、鼓励者、指引者,从学生的作文中获得喜悦和欣慰。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写出富有特色的亮点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个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