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聋校教育中一门重要课程,聋校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聋生的社会性发展和进阶学习过程中的准确与便利,手语有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严谨、合理的的应用手语,准确的表达数理关系,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出一些数学教学手语使用方面的方法,让数学教学更加的便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手语;聋校;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手语现状
手语是听力残疾人(以下简称聋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使用的视觉语言。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各地聋人在表示同一个概念或事物时既存在相同也存在不同的手语,这是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聋人交往范围扩大,需要获取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加,各地手语的差异性已不能完全满足聋人生活、学习的需要,亦不能快捷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在整理、研究各地手语的基础上,形成能在全国范围通行的通用手语,一直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组成部分[1]。手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各个地方的手语有着各式各样的差别,中国手语分南北两派。南方手语以上海为主,下分出香港手语。北方手语以北京为主,特点是有字形双关。中国手语与台湾手语不同,后者属于日本语系。当然中国手语在台湾的使用大约也占到一半。另外,学校教授的手语教材是《中国手语》。但是在聋人们的交流中,都会用他们的地方手语,这就好比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同一个词汇可能有好几种打法。手语中除提到的手部动作参与构词和意义,还有身体、口型甚至眨眼眼等面部表情的参与。表情(有时和身体配合)基本上用来作情感修饰,有一些是全球通用的。这些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数学教学中手语应用的难点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难点。
(一)词汇量不足
目前《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共有词目8214个,因为词汇的有限在实际表达过程中更多的是表达意思,对于部分需要特别精准传达的汉语文字无法做到一词一译,这样,就带来了很多的现实问题,给老师教学和聋人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授课内容的学术名词很多,在《国家通用手语词典》还没有,这样使教学效率受到限制,聋人学到的知识就难以完整。例子:如在一个学校里面有几位老师分别姓“张、周、朱”,用中国手语表达起来三者都没有区别,都是字母ZH老师,因为中国手语较多地使用拼音表达,而汉字的同音字很多,同声母的就更多了,其它一些如“伊朗”等词汇也不太好精确打出来[2]。在教学过程中教授“总量÷时间=效率”在这个关系时,当中“总量”和“效率”两个词汇在《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中就没有专门的手语,在教学过程中“总量”用“全部”的手语代替,“效率”用指语“X”“L”代替,这就意味在将来学生进行其他学校学习时无法理解其他教师关于“总量”和“效率”的手语,在学习的过程中联想到其他的词汇,造成误解。
(二)环境影响
在在本人进行教学过程就出现了一个情况,在教授“数量×单价=总价”这一关系时,“单价”一次学生手语打的是“sh”在经过询问后得知,同学校有一个老师姓“单”所以学生看到“单”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SH”的手指语。这充分的说明了学生的周围环境对教学过程中的手语表达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遇到汉字的第一时间会想到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手语,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影响,造成有时候词不达意的局面。
(三)自然手语
2019年《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出版,国家根据《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制动了推广方案。但是在之前很长时间里面全通推广的《中国手语》多是健听人中进行推广,听障人士对《中国手语》使用率不高,在学习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自然手语,还有部分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使用自然手语。《国家通用手语词典》通过对《中国手语》的继承和改良,把纳入了许多自然手语,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信号。
三、数学教学中手语应用的思考
对书中的需要用到的词汇进行整理,对《同价通用手语词典》中没有的词汇,然后为这些词汇建立特定手势,以补充教学过程中的缺口,建立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寻求其他地区的手语打法,通过收集归纳,选择其中应用广泛的手语作为教学使用,比如在分数教学过程中,分子、分母是没有专门的手语,但是在很大范围内约定俗成:左手食指横伸,右手在左手食指上的为分子,在左手食指下的为分母。其它的同理推之,而且这种方式兼顾了是手语本来简明形象便捷的特性,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手势就能完整准确表达。但是在创造过程中要注意到简洁明了,数学是一个逻辑很强的学科,如果手势繁琐容易在传达的过程中出现曲解,一方面是互译的完整性,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速度的要求,有利于保持交流速度与同步翻译等,本来手语中的书空技术理论上可以完整地接轨文字及表达,书空即在空中写字给对方看,在实际应用中笔画多点的字用书空速度会慢很多,快就容易让对方看不明白。
第二种灵活使用手指语,手指语在其他课堂上可能会有很多种意思,但是数学上表达严谨,形成特指的手语后学生也能够有效的分辨和掌握,比如在教授“效率”方面的数学问题时,可以使用“X”“L”,在习题中遇到“工作效率”问题,再对“效率”的手指语进行强化。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形成后遇到相同韵母的词汇时,要第一时间避让开以前的手语,以免造成混淆。
数学教学要加强多学科合作,教师加强对《國家通用手语词典》的学习,在学生入校最开始进行手语学习时就从通用手语开始,学校内各学科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标准手语,同时在课堂上约定的手语要同其他教师沟通,共同合作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传导,学生在课后交流过程中也会慢慢的使用通用手语,在逐步的推进中完成通用手语普及。
参考文献
[1]《国家通用手语词典》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编
[2]《中国手语的瓶颈及分析》 海之声合肥旗舰中心
关键词:手语;聋校;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手语现状
手语是听力残疾人(以下简称聋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使用的视觉语言。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各地聋人在表示同一个概念或事物时既存在相同也存在不同的手语,这是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聋人交往范围扩大,需要获取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加,各地手语的差异性已不能完全满足聋人生活、学习的需要,亦不能快捷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在整理、研究各地手语的基础上,形成能在全国范围通行的通用手语,一直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组成部分[1]。手语和其他语言一样,各个地方的手语有着各式各样的差别,中国手语分南北两派。南方手语以上海为主,下分出香港手语。北方手语以北京为主,特点是有字形双关。中国手语与台湾手语不同,后者属于日本语系。当然中国手语在台湾的使用大约也占到一半。另外,学校教授的手语教材是《中国手语》。但是在聋人们的交流中,都会用他们的地方手语,这就好比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同一个词汇可能有好几种打法。手语中除提到的手部动作参与构词和意义,还有身体、口型甚至眨眼眼等面部表情的参与。表情(有时和身体配合)基本上用来作情感修饰,有一些是全球通用的。这些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数学教学中手语应用的难点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难点。
(一)词汇量不足
目前《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共有词目8214个,因为词汇的有限在实际表达过程中更多的是表达意思,对于部分需要特别精准传达的汉语文字无法做到一词一译,这样,就带来了很多的现实问题,给老师教学和聋人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授课内容的学术名词很多,在《国家通用手语词典》还没有,这样使教学效率受到限制,聋人学到的知识就难以完整。例子:如在一个学校里面有几位老师分别姓“张、周、朱”,用中国手语表达起来三者都没有区别,都是字母ZH老师,因为中国手语较多地使用拼音表达,而汉字的同音字很多,同声母的就更多了,其它一些如“伊朗”等词汇也不太好精确打出来[2]。在教学过程中教授“总量÷时间=效率”在这个关系时,当中“总量”和“效率”两个词汇在《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中就没有专门的手语,在教学过程中“总量”用“全部”的手语代替,“效率”用指语“X”“L”代替,这就意味在将来学生进行其他学校学习时无法理解其他教师关于“总量”和“效率”的手语,在学习的过程中联想到其他的词汇,造成误解。
(二)环境影响
在在本人进行教学过程就出现了一个情况,在教授“数量×单价=总价”这一关系时,“单价”一次学生手语打的是“sh”在经过询问后得知,同学校有一个老师姓“单”所以学生看到“单”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SH”的手指语。这充分的说明了学生的周围环境对教学过程中的手语表达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遇到汉字的第一时间会想到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手语,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影响,造成有时候词不达意的局面。
(三)自然手语
2019年《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出版,国家根据《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制动了推广方案。但是在之前很长时间里面全通推广的《中国手语》多是健听人中进行推广,听障人士对《中国手语》使用率不高,在学习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自然手语,还有部分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使用自然手语。《国家通用手语词典》通过对《中国手语》的继承和改良,把纳入了许多自然手语,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信号。
三、数学教学中手语应用的思考
对书中的需要用到的词汇进行整理,对《同价通用手语词典》中没有的词汇,然后为这些词汇建立特定手势,以补充教学过程中的缺口,建立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寻求其他地区的手语打法,通过收集归纳,选择其中应用广泛的手语作为教学使用,比如在分数教学过程中,分子、分母是没有专门的手语,但是在很大范围内约定俗成:左手食指横伸,右手在左手食指上的为分子,在左手食指下的为分母。其它的同理推之,而且这种方式兼顾了是手语本来简明形象便捷的特性,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手势就能完整准确表达。但是在创造过程中要注意到简洁明了,数学是一个逻辑很强的学科,如果手势繁琐容易在传达的过程中出现曲解,一方面是互译的完整性,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速度的要求,有利于保持交流速度与同步翻译等,本来手语中的书空技术理论上可以完整地接轨文字及表达,书空即在空中写字给对方看,在实际应用中笔画多点的字用书空速度会慢很多,快就容易让对方看不明白。
第二种灵活使用手指语,手指语在其他课堂上可能会有很多种意思,但是数学上表达严谨,形成特指的手语后学生也能够有效的分辨和掌握,比如在教授“效率”方面的数学问题时,可以使用“X”“L”,在习题中遇到“工作效率”问题,再对“效率”的手指语进行强化。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形成后遇到相同韵母的词汇时,要第一时间避让开以前的手语,以免造成混淆。
数学教学要加强多学科合作,教师加强对《國家通用手语词典》的学习,在学生入校最开始进行手语学习时就从通用手语开始,学校内各学科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标准手语,同时在课堂上约定的手语要同其他教师沟通,共同合作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传导,学生在课后交流过程中也会慢慢的使用通用手语,在逐步的推进中完成通用手语普及。
参考文献
[1]《国家通用手语词典》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编
[2]《中国手语的瓶颈及分析》 海之声合肥旗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