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动力。新体育课程在教学时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标准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了课堂里紧张学习之后,好不容易等到一节体育课,来到操场上的目的是想舒松一下自己的筋骨,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绝不是来操场上接受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的(但必要的纪律性还是要的)。如果我们不理解学生的这种需求,学生几度失望之后,又怎会喜欢体育课呢。如我们上一节球类课(篮球、排球、足球),学生比较喜欢,但上课时队列练习,准备活动,详细讲解,反复的示范,就是迟迟不让学生摸一摸球,他们会很失望。因此我们教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利用这短暂的45分钟,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只有这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
其次是精心地选择学习内容。如果我们能做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来组织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学生的运动兴趣就会持久不衰。例如我教七年级跳高。因为第一课时练习跳高,学生很喜欢。但如果长时间用单一的练习形式,学生的兴趣很难保持。我就采用变换的练习形式。A 场地设计。把场地设计成“十”字形,分成四个场地,每一个场地都设置体操垫进行必要的保护,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练习是用皮筋代替横杆,有效地增加了练习时间,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设置不同的练习高度,鼓励学生向自己挑战,向新的高度挑战,让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失败的教训,增强练习的信心,培养练习的兴趣。B 练习形式。我首先采用让学生自由练习,可采用任何方式跳过橡皮筋。练习形式的转变与自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学生有单脚的、双脚的、跨过的等等,姿势千姿百态。练习场面非常热闹。在此基础上,我正确引导,如何向高度发展,跳高最终目的就是要跳得高,要想跳得高,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跳高姿势、方法。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自然取得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参与运动是产生运动兴趣的前提,任何人如果没有机会参与运动,就不可能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如器械运动,有的农村条件比较差,没有单、双杠器械,根本没有尝试练习的机会。学生如果一看这些器械心里就胆怯,不敢做。这样他怎么能喜欢这项运动呢?
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广泛地体验、尝试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种参与行为是多方面的。如体育课堂上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参与等。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创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选择。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观念。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做不到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实现目标的看法,体现了课堂民主意识的增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所表达的看法和观念不只是给予一般的肯定和支持,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
1 成功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当代中学生求知欲很强。在参与体育活动并取得进步时。他们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活动更加关心。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应将科学性、娱乐性、直观性、新颖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并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成功的练习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如我在上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要真正地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我就允许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练习步骤、手段和方法。如有的同学可以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有的同学可以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等等。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步骤和方法来达到目标。这样的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 使用谈话技巧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上课时发现学生不按教师要求活动时,我们教师不要直截了当的去制止。弄得不好造成师生对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用婉转的语言去提醒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良好的气氛总会使人精神振奋而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使人的精神处于低谷,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中指出学生的动作错误也应如此。如我上七年级山羊分腿腾越时,有的学生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我们如果说:“动作质量不高,腿明显弯曲,腾空动作不明显,没有达到及格标准。”或者“某某同学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优美了。”那种评价学生容易接受,答案应该是清楚的。
3 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愉快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愉快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能、有序的组织、欢快的游戏来触动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之情,发挥学生自主性。用“乐教”激发学生“乐学”。如教七年级的前滚翻。我先问:“谁会翻跟斗请举手。”这时很多学生举起了手。我就随意选了4名学生,让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垫子上自由翻滚。有的学生翻偏了,有的翻到垫子外,有的叠在一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针对学生中暴露的用力过当,团身较差,收腿不及时等问题。我启发学生:一个小皮球和一个小方块,哪个容易滚动?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团身。接着我又提出了团身后仍不能滚动怎么办,让学生再次理解蹬地与滚动的关系,掌握了整套动作的要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愉快的教学中教,学生边学边领会,学得轻松愉快,学习积极性很高
4 满足合理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是中学生的天性。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活动进行引导。中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明显,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学生希望体育课教学内容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有新内容。这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让学生选择其学习的内容,充分体现学生上体育课的主体性,就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强调并突出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但不能为兴趣而兴趣,课堂教学围绕兴趣转。我们必须明确兴趣是建立教学目标之上的,要让兴趣真正成为我们教学的催化剂,让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标准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了课堂里紧张学习之后,好不容易等到一节体育课,来到操场上的目的是想舒松一下自己的筋骨,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绝不是来操场上接受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的(但必要的纪律性还是要的)。如果我们不理解学生的这种需求,学生几度失望之后,又怎会喜欢体育课呢。如我们上一节球类课(篮球、排球、足球),学生比较喜欢,但上课时队列练习,准备活动,详细讲解,反复的示范,就是迟迟不让学生摸一摸球,他们会很失望。因此我们教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利用这短暂的45分钟,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只有这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
其次是精心地选择学习内容。如果我们能做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来组织学习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学生的运动兴趣就会持久不衰。例如我教七年级跳高。因为第一课时练习跳高,学生很喜欢。但如果长时间用单一的练习形式,学生的兴趣很难保持。我就采用变换的练习形式。A 场地设计。把场地设计成“十”字形,分成四个场地,每一个场地都设置体操垫进行必要的保护,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练习是用皮筋代替横杆,有效地增加了练习时间,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设置不同的练习高度,鼓励学生向自己挑战,向新的高度挑战,让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失败的教训,增强练习的信心,培养练习的兴趣。B 练习形式。我首先采用让学生自由练习,可采用任何方式跳过橡皮筋。练习形式的转变与自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学生有单脚的、双脚的、跨过的等等,姿势千姿百态。练习场面非常热闹。在此基础上,我正确引导,如何向高度发展,跳高最终目的就是要跳得高,要想跳得高,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跳高姿势、方法。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自然取得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参与运动是产生运动兴趣的前提,任何人如果没有机会参与运动,就不可能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如器械运动,有的农村条件比较差,没有单、双杠器械,根本没有尝试练习的机会。学生如果一看这些器械心里就胆怯,不敢做。这样他怎么能喜欢这项运动呢?
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广泛地体验、尝试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种参与行为是多方面的。如体育课堂上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参与等。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创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选择。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观念。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做不到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实现目标的看法,体现了课堂民主意识的增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所表达的看法和观念不只是给予一般的肯定和支持,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
1 成功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当代中学生求知欲很强。在参与体育活动并取得进步时。他们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活动更加关心。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应将科学性、娱乐性、直观性、新颖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并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成功的练习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如我在上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要真正地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我就允许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练习步骤、手段和方法。如有的同学可以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有的同学可以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等等。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步骤和方法来达到目标。这样的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 使用谈话技巧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上课时发现学生不按教师要求活动时,我们教师不要直截了当的去制止。弄得不好造成师生对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用婉转的语言去提醒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良好的气氛总会使人精神振奋而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使人的精神处于低谷,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中指出学生的动作错误也应如此。如我上七年级山羊分腿腾越时,有的学生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我们如果说:“动作质量不高,腿明显弯曲,腾空动作不明显,没有达到及格标准。”或者“某某同学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优美了。”那种评价学生容易接受,答案应该是清楚的。
3 愉快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愉快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愉快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能、有序的组织、欢快的游戏来触动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之情,发挥学生自主性。用“乐教”激发学生“乐学”。如教七年级的前滚翻。我先问:“谁会翻跟斗请举手。”这时很多学生举起了手。我就随意选了4名学生,让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垫子上自由翻滚。有的学生翻偏了,有的翻到垫子外,有的叠在一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针对学生中暴露的用力过当,团身较差,收腿不及时等问题。我启发学生:一个小皮球和一个小方块,哪个容易滚动?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团身。接着我又提出了团身后仍不能滚动怎么办,让学生再次理解蹬地与滚动的关系,掌握了整套动作的要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愉快的教学中教,学生边学边领会,学得轻松愉快,学习积极性很高
4 满足合理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是中学生的天性。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活动进行引导。中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明显,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学生希望体育课教学内容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有新内容。这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让学生选择其学习的内容,充分体现学生上体育课的主体性,就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强调并突出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但不能为兴趣而兴趣,课堂教学围绕兴趣转。我们必须明确兴趣是建立教学目标之上的,要让兴趣真正成为我们教学的催化剂,让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