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额信贷是指一定区域内,面向融资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形式。完善的小额信贷制度应该满足服务目标群体和保持商业可持续两个条件。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现代契约理论以及资金供求等方面分析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的效率,并针对我国目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困境,认为应该从明确定位目标群体、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标准、促进模式和组织创新等方面推进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发展,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小额信贷;商业化可持续;农村金融
  
  一、引言
  
  小额信贷系指在一定区域内,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小额贷款形式,其目标群体为无法在正规金融获取资金的弱势人群。完善的小额信贷制度应该是商业化可持续的,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小额信贷:一是能成功服务目标群体,二是能保持商业可持续。其中商业可持续包括组织上、操作上以及财务上的可持续。成功的小额信贷强调的是即使在项目开展后期没有捐赠和补贴的情况下,仍然能像开展初期一样持续地为目标群体提供贷款支持。
  我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手段。十多年来,我国小额信贷主要形式有非政府组织型小额信贷、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农信社小额信贷和民间自发型小额信贷,在资金来源方面,分别是国际捐助、政府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央行再贷款支持、民间资本。
  世界上7000多个由非政府组织经营的小额信贷项目中,只有不到1%是财务可持续的(Alexandra,2006)。商业可持续同样是我国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依赖国外捐助的小额信贷项目,往往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可持续性而受阻或终止。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又由于过分强调扶贫目标,没有针对目标群体的特殊性设计风险补偿机制,导致还款率低下,小额信贷项目无法持续。农信社小额信贷则被认为其低利率无法覆盖成本,实践中往往选择贷款规模大、风险小的中高收入农户,并不能成功服务低收入群体。而最近试点的日生隆、晋源泰等小额信贷公司也出现了后续资金不足的困境。服务目标群体与保持商业可持续两个条件只要有一项没能满足,现存的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前景就令人担忧。
  
  二、可持续小额信贷的效率分析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额信贷对农户脱贫致富具有扶持作用。发展商业化可持续的小额信贷,一方面拓宽了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县域弱势融资群体的融资渠道,促进农村资金回流;另一方面其多种组织模式可以与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形成有效竞争,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作为适应“三农”特点以及“可持续”的金融组织,应当予以放宽准入门槛,积极鼓励发展。
  商业化可持续的小额信贷可以独立、长期、持续地服务目标群体。小额信贷和纯粹的扶贫政策应该严格区分。小额信贷既有服务目标群体又有保持财务可持续的双重目标。这两个矛盾的目标如何统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细分目标群体并对其提供服务,以及多方面地提升自负盈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满足这两个目标的小额信贷是商业化可持续的小额信贷,对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建设新农村有着重大意义。
  (一)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传统意义上的正规金融机构要取得农户、中小企业者的财务状况信息,往往是不可得的或者是取得信息的成本非常高昂。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由于信贷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信状况比较差的企业更倾向于争取信贷并且取得贷款,这样信贷市场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同时,获得贷款后的企业往往放松对自身资信的管理,容易造成正规金融贷款呆滞的结果,这便是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信贷风险,正规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会使得中小企业以及农户等的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商业可持续小额信贷却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小额信贷业务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经营者往往利用资金供求双方紧密的人缘、地缘关系,使得贷款方对借款者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等信息更容易了解,这样就避免或者减少了“逆向选择”的产生。另一方面,同样由于小额信贷资金供求双方的关系紧密,贷款方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了解借款者归还贷款的可能性以及进展,并且可以随时采取相应措施,监督、督促贷款的足额、按时归还。这样,“道德风险”问题也有效的缓解了。总之,商业可持续小额信贷借贷双方可以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有效的克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得不良贷款率大大降低。
  (二)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有助于合约的有效执行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契约是不完全的,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使得要在签约时预期到契约期内所有发生的重要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够预测,要准确的描述各种可能状况也是很困难的;即使描述了,由于存在事后不对称现象,当实际状况出现后,各方会对实际状况到底怎么样而争论不止;即使信息对称,第三方(比如说法院)也很难证实;即使法院可以证实,执行成本也可能太高。
  融资契约的达成与实施都离不开借贷双方的信任,这种信任又可以分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不完全契约理论说明制度信任并不是完美的,融资双方也不一定都依赖制度信任。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贷款归还合同的执行更加依赖于人际信任。人们之间接触频繁,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感情联系,传统的道德束缚较强等现实决定小额信贷由于天然的贴近农户,贴近中小企业,而使得双方之间的契约充满了人格化的交易特征,充分利用声誉机制。小额信贷常常采取无担保无抵押的措施发放贷款,并且还款率非常高,其可行性是由民间信用、社会督促所决定的。
  (三)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是增加农村资金供给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政府强制性的制度供给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制度需求并没有形成均衡,主要表现为对农业金融支持的供给不足(邓晶等,2005)。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过低的利率使得资金需求超过了资金供给。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信贷配给,使资金以很低的利率被配给到政府希望优先发展的部门,使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农户等只能从非正规金融市场筹措资金。非正规金融渠道的高额贷款利率增加了农户生活压力。Tsai(2004)认为正规金融机构与补助性的小额信贷项目常常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官方信贷可能无法涉及目标人群,因为它们需要以某种形式予以分配。信贷官员与扶贫官员在下放贷款到农户的过程中常面临地方压力,并且具有将贷款分配偏离国家当局目标的动机。当涉及补助性金融项目时尤为如此,因为补助性小额贷款也被当作是政府权力。因此发展商业化可持续的小额信贷可以有效增加农村资金供给、服务目标客户。
  
  三、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困境
  
  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群体的定位不明确
  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不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从本质上来说小额信贷是一种小额贷款形式,既然是贷款,就要求有贷有还,这区别于社会救助性质的补贴式扶贫项目。目标群体定位的不明确还可能造成贫困和低收入人群认为小额信贷是国家的扶贫救济款,缺乏有贷有还的意识,直接影响了小额信贷的还款率。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弱势群体也具有很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的中低收入农户和中西部地区的中低收入农户肯定是有区别的。同样一个小额信贷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区域不同、目标群体的实际经济状况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模式。四川省稻城县、巴塘县小额信贷的不同结果是典型证明。稻城县小额信贷项目一直坚持以绝对贫困人口为发放对象,结果产生大量呆坏帐、影响项目正常运营;巴塘县小额信贷初期也是以绝对贫困人口为目标群体,但是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调整发放对象,将居住在经济环境较好的村庄中的中低收入人群和居住在县城的小商业主作为目标群体,结果保证了商业可持续。
  (二)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保证
  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单一,一些小额信贷项目的资金是国外机构捐助的,一旦项目到期、国外赞助资金不再,小额信贷项目往往无法持续。项目所服务的农户一方面担心无法持续地通过小额信贷筹集资金,从一开始就降低了农户参与小额借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旦农户认为项目无法持续,可能出现不归还贷款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小额信贷无法持续经营的困境。非政府组织运行的小额信贷机构也存在资金来源无法保证的困难,小额信贷初始运营资本规模一般不大,加上中国的政策规定小额信贷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机构无法通过吸收存款来提供贷款的所需资金。
  (三)利率上限的存在
  小额信贷利率上限的存在没有考虑小额信贷业务运行的特殊环境。小额信贷业务风险大、成本高,运行环境的特殊要求有比较高的利率做补偿。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小额信贷利率一般在年利率25%才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小、频率大,相比商业银行需要更多的管理成本,以保证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和独立性。小额信贷的客户通常是没有担保或者信用评级的,他们风险很高,因此需要更高的利率来弥补潜在的损失。国家对进行财政补贴的小额信贷通常控制其贷款利率,一旦这些项目或机构缺少国家财政资金补贴,商业可持续目标无法实现、自负盈亏难以保证、发展难以为继。最近几年的国际经验表明,大约4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利率上限,这限制了小额信贷市场化的利率,小额信贷不得不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拒绝高风险客户来保持低利率运行。结果是小额信贷原本计划的部分目标群体客户失去获得小额信贷的机会,无法服务目标群体的小额信贷同样是不成功的。
  (四)国家法律政策的障碍
  我国没有明确小额信贷机构的合法化地位,现有小额信贷机构的性质比较模糊。一些小额信贷机构具备了像正规金融机构运营的能力,但是现行的法律政策阻碍其转化成正规金融机构。主要问题在于小额信贷无法满足最低资本要求等法规限定,性质定位不明确让小额信贷无法多渠道地筹集资金。不能吸收公众存款,是造成其资金来源无法持续的关键原因。
  四、推进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定位目标群体
  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应该区别于纯粹的扶贫项目,因此其目标群体也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小额信贷的目标之一是服务贫困人口,对贫困人口进行一定的划分是很必要的,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能否实现小额信贷的第二个目标,即商业化可持续。对于绝对贫困的农村人口,以及可以预计难以归还贷款的扶贫对象,帮助其脱贫的更可行的办法是在初期向其提供补贴性质的资金,等到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具备一定还款付息能力的时候,再对他们开展小额信贷项目。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项目的目标群体不是绝对贫困的人口,而是相对还款能力较强的贫困农户和微小企业。因此小额信贷项目在开展前,必须甄别目标群体。
  (二)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小额信贷才能达到商业可持续。对于一直存在利率上限的中国,短时间内取消利率上限是困难的。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习惯了低利率信贷,对市场化利率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借款者往往借款额度小,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机构的目标群体并不如想象中区别分明,即使政府对小额信贷取消了利率限制,较低的资本要求和较高的利率可能会使小额信贷客户流失。因此逐渐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标准
  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12月发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新设诸如村镇银行等机构,明显放宽了县域范围内农村地区银行类机构行业准入标准。监管部门正努力把各类金融活动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现有小额信贷形式的合法地位模糊,而且资金来源单一。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后,原本服务农村地区成熟的小额信贷机构可以考虑向村镇银行等信贷机构转化。原有限制小额信贷只贷不存的局面就可以改变,通过村镇银行这种渠道,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可以更加丰富,有利于推动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发展。现在试点的商业化小额信贷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政府不允许其吸收公众存款,只能运用几个股东的自有资金和特定机构的批发性融资,现在已经出现后续资金缺乏的困境,解决以上问题还有赖于新政策的出台。
  (四)促进小额信贷组织创新
  中国农村地区区域差别大,小额信贷为了实现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目标需要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小额信贷试点为建立多种形式小额信贷组织提供实践经验。对于有典型代表的成功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应该结合各地实际,瞄准目标客户,更多地学习其组织建设等各项理念,而不是单纯模式的生搬硬套。譬如台州市商业银行和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国开行的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项目中,前者更为积极配合地学习国际项目咨询公司(IPC)的技术其组织建设理念,是其更为成功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邓晶,鲁靖.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农业金融支持的弱化[J].金融与经济,2005,(6).
  [2]胡金炎,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评述[J].金融研究,2004,(7).
  [3]李宪忠.小额信贷发展路径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9).
  [4]旷宗仁,鲁静芳,左停.创新与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J].农村金融研究,2006,(2). 
  [5]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课题组.一种模式两种结局——四川省稻城县、巴塘县UNDP小额信贷项目调查[J].中国金融,2006,(5).
  [6]Alexandra O’Rourk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Key to Sustainable Microfinancing, Law and Business Review of the Americans; Spring 2006.
  [7]]Albert Park: Microfin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orld Development, Vol.29, 2001
  (作者通讯地址: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浅析在网络时代下,新时期文献检索课的实训实践部分的改革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实践;实训;网络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的网络化及信息服务的自动化,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首选方式。这使得文献检索课的内容,课堂的组织方式,教学方式都面临的必要的变革。而实训实践部分改革,是一个突出的方面。    一、传统文检课与新时期的文检课的不同    1、
期刊
摘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大致经历了从允许、鼓励到合法地位正式确立再到政策逐步完善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历史背景及特点。本文以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为基础,来论证私营经济的成长最终促使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从而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关键词:私营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工劳动为基础的,并以盈利为目的和按资分配为主的一种
期刊
摘要:信息化不仅有利于积极推动企业战略的发展,同时能够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改善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正在探讨信息化的实施模式。本文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结合对我国40多家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影响因素的调查,利用统计学因子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研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因子;阻碍因子
期刊
摘要: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世界大国对中亚地区的能源争夺日趋激烈。为了缓解中国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进口渠道单一等问题,中国应该制定合理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同中亚地区的石油能源合作,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石油安全;战略    能源特别是石油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和战略物资,它不仅是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期刊
摘 要:  中国钢铁出口贸易面对内忧外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降低出口退税的政策。作者对政策内容、政策的出台的原因、政策的效果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对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实施的期望。  关键词:出口退税;高耗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    钢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极为引人关注。2006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钢铁出口第一大国,加之频繁的贸易摩擦,更是吸引眼球。政府出台的减免钢铁产业的出口退税政策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炼油企业为例,从薪酬分配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并运用其指导薪酬分配。  关键词:绩效考评;薪酬;分配形式    一、建立卓有成效的绩效考评体系    1、确定考评的方式   一般来说有上级考核员工、同事之间的相互考核、下级考核、自我评价、客户对员工进行考核、专家考评等几种方式。以上几种考核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员工进行评价,
期刊
摘要: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投资约束来研究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具体主要是从投资环境、投资结构、投资流向和投资执行力等角度来分析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与反作用。联系微观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模型,在等产业结构水平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别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最优投资量,使得投资量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
期刊
摘 要: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本文在已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方法的成果上,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创新经济理论,对我国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性地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新角度,运用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城市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创新    1.问题的提出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
期刊
摘 要:  开发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经济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天津市经济的龙头。本文综合分析了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特点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钱纳利时空    一、滨海新区发展的经济特色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带,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家经济走向世界的趋势,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新疆的地缘优势在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凸显出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确立外贸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使新疆真正成为国家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和欧亚大陆中部经济结集点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将主要讨论新疆企业在中亚具有的竞争优势以及进入路径的分析。  关键词:竞争优势;进入路径    一、新疆企业进入中亚市场贸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