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主体能力的提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材观,设计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设计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数学的现实性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比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一课,可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比如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同学介绍。因为学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东西,所以介绍起来兴趣盎然。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物体的特征。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
二、展现教学的趣味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虽然数学知识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充满趣味性的。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家庭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根据知识的特点去设计合适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设疑。例如,在《7的乘法口诀》中,教师甲运用了书上的情景主题图“一个星期有7天”,教师乙运用了《我爱快乐数字七》,教师丙运用了方格图,对教学内容而言,都非常有针对性,紧扣教学重点,并能通过情景图设疑难点。
四、注重知识的规律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要注意学生认知的趣味性,要符合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一节课中的情境设计可以是一个或是几个。引入时的情境,应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展开知识的情境教学,要着眼于知识的推理过程,充分利用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并将其掌握和运用,在理解、掌握、运用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有所发现;巩固知识的情境教学,应着眼于知识的层次性,在强化的基础上,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可以是开放的问题,也可以是开放的条件,更可以是综合性的开放。
五、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实践——《有理数的减法》
在学生学习了非负数的减法运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后,教学容易走入以下误区:重法则的灵活运用,轻法则的探索过程,只告诉学生有理数的加减法有联系,没有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加减法的真实联系,与实际生活脱离。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要突出实际生活中加减法的含义和联系,感受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激发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学习认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方法,获取成功和失败的心理经历和感受。
情境设想1:生活中的减法。探索法则的方法中,直接从算式之间找联系来进行探索,即发现6-(-2)=6+2,通过探索实现数学表达与文字表述间的互译。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求温差”设想。
假设“盘县的气温是6度,水城的气温是2度”,学生容易用减法算出温差是4度,即6-2=4。假设“盘县的气温是6度,水城的气温是零下2度”,由此,6-(-2)这样的式子出现了,学习减法运算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情境设想2:用多种方法得出6-(-2)的值,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通过在投影屏幕上有意设置一个温度计,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情境设想1中,盘县和水城两地区每个温度值数字设置得较简单,可以尝试“数刻度”法,得出温差是8℃,由此得出6-(-2)=8。
情境设想3:如何使“6-(-2)=8”与“6+2”巧妙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对6-(-2)=8这个式子进行联想,引导学生对“数刻度”进行分析,学生会很快联想起6+2=8,数刻度中的“数”实质就是累加的含义,很快得出6-(-2)=6+2。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突出数学的现实性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比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的图形”一课,可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比如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同学介绍。因为学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东西,所以介绍起来兴趣盎然。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物体的特征。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
二、展现教学的趣味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虽然数学知识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充满趣味性的。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家庭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根据知识的特点去设计合适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设疑。例如,在《7的乘法口诀》中,教师甲运用了书上的情景主题图“一个星期有7天”,教师乙运用了《我爱快乐数字七》,教师丙运用了方格图,对教学内容而言,都非常有针对性,紧扣教学重点,并能通过情景图设疑难点。
四、注重知识的规律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要注意学生认知的趣味性,要符合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一节课中的情境设计可以是一个或是几个。引入时的情境,应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展开知识的情境教学,要着眼于知识的推理过程,充分利用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并将其掌握和运用,在理解、掌握、运用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有所发现;巩固知识的情境教学,应着眼于知识的层次性,在强化的基础上,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可以是开放的问题,也可以是开放的条件,更可以是综合性的开放。
五、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实践——《有理数的减法》
在学生学习了非负数的减法运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后,教学容易走入以下误区:重法则的灵活运用,轻法则的探索过程,只告诉学生有理数的加减法有联系,没有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加减法的真实联系,与实际生活脱离。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要突出实际生活中加减法的含义和联系,感受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激发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学习认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方法,获取成功和失败的心理经历和感受。
情境设想1:生活中的减法。探索法则的方法中,直接从算式之间找联系来进行探索,即发现6-(-2)=6+2,通过探索实现数学表达与文字表述间的互译。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求温差”设想。
假设“盘县的气温是6度,水城的气温是2度”,学生容易用减法算出温差是4度,即6-2=4。假设“盘县的气温是6度,水城的气温是零下2度”,由此,6-(-2)这样的式子出现了,学习减法运算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情境设想2:用多种方法得出6-(-2)的值,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通过在投影屏幕上有意设置一个温度计,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情境设想1中,盘县和水城两地区每个温度值数字设置得较简单,可以尝试“数刻度”法,得出温差是8℃,由此得出6-(-2)=8。
情境设想3:如何使“6-(-2)=8”与“6+2”巧妙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对6-(-2)=8这个式子进行联想,引导学生对“数刻度”进行分析,学生会很快联想起6+2=8,数刻度中的“数”实质就是累加的含义,很快得出6-(-2)=6+2。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