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就是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以上方针政策和前人的一些正确的教育学专著研究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有460多名住宿学生,他们大多是来自本乡镇农村家庭,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普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卫生习惯差,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床底杂乱无章;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或让家人代洗;生活习惯不好,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习惯讲话不愿按时入睡;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挑食,随意倒掉饭菜;互相攀比,胡乱花钱;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乱画墙壁;集体观念淡薄,和舍友相处不好,不能容忍他人的小问题和干扰。学生这些表现令人担忧,急需想对策来为之矫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是我们农村初中学校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农村初中住宿学生的特点和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农村初中住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的课题,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瞻姆斯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这里隐藏着人类本能的秘诀,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所以说,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环境、活动与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他们生活在学校,学校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教师悉心说教是他们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同时,他们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不良行为的努力纠正可以很好的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文明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行为”是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外部表现。“习惯”是指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
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很有必要研究和强化住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 让每位学生成为具备良好习惯,拥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实践价值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培养住宿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1、培养自律的生活习惯
根据学校住宿生的管理规定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订了《住宿生管理规定》真正做到了让住宿生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班主任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言传身教,依法教人;循循善诱,全面引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自己懂得根据纪律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达到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对极个别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住宿生,屡次教育仍不悔改,上报学校劝其回家由父母监管教育不再住校。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力地规范了住宿生的行为,杜绝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使住宿生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
(1)以身作则,率先重范。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长,他们与生活教师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教师的生活习惯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建立制度,规范反复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并在日常生活教育中不断的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养成。例如: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等。
(3)以活动育人。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开展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活动,如“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②开展文明宿舍、星级文明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3、培养节约的生活习惯
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学校德育要主动承担起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的职责,教育孩子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帮助孩子树立珍惜资源和财富的现代意识,在对待财务的态度上,让孩子明白,节俭并不是吝啬,浪费也不能体现真正的慷慨;运用道德手段引导孩子选择合乎时代和国情要求的消费行为,培养孩子“合理消费,俭而有度”的消费心理,消除节约是“抠门儿、小气”的错误意识,坚决反对攀比、炫耀性消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就是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以上方针政策和前人的一些正确的教育学专著研究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有460多名住宿学生,他们大多是来自本乡镇农村家庭,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普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卫生习惯差,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床底杂乱无章;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或让家人代洗;生活习惯不好,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习惯讲话不愿按时入睡;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挑食,随意倒掉饭菜;互相攀比,胡乱花钱;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乱画墙壁;集体观念淡薄,和舍友相处不好,不能容忍他人的小问题和干扰。学生这些表现令人担忧,急需想对策来为之矫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是我们农村初中学校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农村初中住宿学生的特点和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农村初中住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的课题,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瞻姆斯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这里隐藏着人类本能的秘诀,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所以说,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环境、活动与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他们生活在学校,学校环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教师悉心说教是他们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同时,他们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不良行为的努力纠正可以很好的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文明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行为”是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外部表现。“习惯”是指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
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很有必要研究和强化住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 让每位学生成为具备良好习惯,拥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实践价值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培养住宿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1、培养自律的生活习惯
根据学校住宿生的管理规定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订了《住宿生管理规定》真正做到了让住宿生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班主任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言传身教,依法教人;循循善诱,全面引导;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自己懂得根据纪律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达到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对极个别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住宿生,屡次教育仍不悔改,上报学校劝其回家由父母监管教育不再住校。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力地规范了住宿生的行为,杜绝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使住宿生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
(1)以身作则,率先重范。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长,他们与生活教师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教师的生活习惯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建立制度,规范反复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并在日常生活教育中不断的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以养成。例如: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等。
(3)以活动育人。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开展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活动,如“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②开展文明宿舍、星级文明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3、培养节约的生活习惯
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学校德育要主动承担起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的职责,教育孩子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帮助孩子树立珍惜资源和财富的现代意识,在对待财务的态度上,让孩子明白,节俭并不是吝啬,浪费也不能体现真正的慷慨;运用道德手段引导孩子选择合乎时代和国情要求的消费行为,培养孩子“合理消费,俭而有度”的消费心理,消除节约是“抠门儿、小气”的错误意识,坚决反对攀比、炫耀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