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起始教学、培养、兴趣、引导、观察、积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感要搞好作文教学很不容易。不少农村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有的家长直接就直接代替孩子完成任务,有的则写作文时胡编乱造,有的直接照课外读物抄写。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我们忽视了作文的起步教学,没有打好基础。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始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农村小学作文起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自信心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如果在作文的起步教学阶段就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急于求成,做一些枯燥刻板的所谓“指导”与“训练”,那么只会适得其反,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刚起步就害怕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所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活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开发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做的。
1、注意作文题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作文命题要讲究艺术。要从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命、自作、自改、自评的能力。我布置日记时,每当自由命题,自选内容时,学生便喜形于色,跃跃欲试。当我来命题时,学生则唉声叹气,叫苦不迭。这足以看出作文教学要求改革,当然不是废除命题,而是要求我们老师命题要讲究艺术。目前教学序列缺少系统性,往往课题相同或相似,如写景物,三年级上学期写,下学期也写,学生一看题目就生厌。因此,在命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比如,在三年级下学期刚开学时。适逢元宵佳节,县上又举行了灯展和鼓舞大赛。借此机会我布置学生去参观灯展和鼓舞大赛,然后再写作文,由于小孩都喜欢看热闹,对此很感兴趣,有实景观察了,所以此次作文写得很成功。此后我又有意识的把作文与游戏、实验、参观游览等活动特意安排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2、少批评、少挑毛病,多鼓励。作为农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不能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稚嫩的习作,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该少批评、少挑毛病,多鼓励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批改,学生会喜欢,会觉得作文不难,每次看老师的评语就是在和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会喜欢上作文。反之,如果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稚嫩的习作,就会影响作文教学的发展。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作为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把表扬、鼓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更多的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时空。每次写完小练笔,我总要挤出时间让学生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就适时进行表扬、加以赞许,然后贴在展示角上进行展览。这样既表扬了个人又让大家得以交流,创设了氛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样,同学们大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作文、练好作文。
3、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三年级学生习作的性质是练笔,重在培养练笔的兴趣,目标要适中,以防挫伤热情。过去我们为了追求“近期效益”,不顾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随意拔高要求,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指导和审视学生的习作,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习作热情。现在,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激发了学生练笔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
过去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只是敷衍几句,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或波澜不惊,或鸡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典型性,看了半天,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在想应该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有兴趣可写,不受拘束,引导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写出自己的灵性。
1、引导学生多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读中学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读书使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的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作文也一样,没有读就没有写,尤其我们语文课中所编的一些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课堂也是学习作文的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当做范文渗透给孩子们,在读中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精彩语言的妙处,在读中要学会如何表达,经典的语言范例要记在脑子里成为自己的文学素养。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读要读出兴趣,要读出品位,要读出收获,要读出思考,这样的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一些小学生作文选、杂志、少儿读物等一些书刊上的优秀文章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引导学生多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说,从语到文,从说到写,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提高说的方式很多,在阅读课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在作文课上,主要口述作文,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启发他们观察、联想。学生日常接触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也可以作为口述作文的题材,每节语文课之前,组织学生轮流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事实证明,为孩子们创设口头表达的情境,加强了口语训练,学生的语言逐步的就成为自然、活泼、生动的语言。
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我还十分注重学生由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化,用口头语言带动书面语言的训练,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要尽快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明确从说到写,加强口语训练的重要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感要搞好作文教学很不容易。不少农村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有的家长直接就直接代替孩子完成任务,有的则写作文时胡编乱造,有的直接照课外读物抄写。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我们忽视了作文的起步教学,没有打好基础。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始教学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农村小学作文起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自信心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如果在作文的起步教学阶段就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急于求成,做一些枯燥刻板的所谓“指导”与“训练”,那么只会适得其反,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刚起步就害怕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所以,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活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开发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做的。
1、注意作文题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作文命题要讲究艺术。要从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命、自作、自改、自评的能力。我布置日记时,每当自由命题,自选内容时,学生便喜形于色,跃跃欲试。当我来命题时,学生则唉声叹气,叫苦不迭。这足以看出作文教学要求改革,当然不是废除命题,而是要求我们老师命题要讲究艺术。目前教学序列缺少系统性,往往课题相同或相似,如写景物,三年级上学期写,下学期也写,学生一看题目就生厌。因此,在命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比如,在三年级下学期刚开学时。适逢元宵佳节,县上又举行了灯展和鼓舞大赛。借此机会我布置学生去参观灯展和鼓舞大赛,然后再写作文,由于小孩都喜欢看热闹,对此很感兴趣,有实景观察了,所以此次作文写得很成功。此后我又有意识的把作文与游戏、实验、参观游览等活动特意安排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2、少批评、少挑毛病,多鼓励。作为农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不能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稚嫩的习作,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该少批评、少挑毛病,多鼓励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批改,学生会喜欢,会觉得作文不难,每次看老师的评语就是在和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会喜欢上作文。反之,如果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稚嫩的习作,就会影响作文教学的发展。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作为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把表扬、鼓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更多的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时空。每次写完小练笔,我总要挤出时间让学生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就适时进行表扬、加以赞许,然后贴在展示角上进行展览。这样既表扬了个人又让大家得以交流,创设了氛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样,同学们大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作文、练好作文。
3、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三年级学生习作的性质是练笔,重在培养练笔的兴趣,目标要适中,以防挫伤热情。过去我们为了追求“近期效益”,不顾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随意拔高要求,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指导和审视学生的习作,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习作热情。现在,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激发了学生练笔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
过去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只是敷衍几句,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或波澜不惊,或鸡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典型性,看了半天,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在想应该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有兴趣可写,不受拘束,引导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写出自己的灵性。
1、引导学生多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读中学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读书使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的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作文也一样,没有读就没有写,尤其我们语文课中所编的一些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课堂也是学习作文的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当做范文渗透给孩子们,在读中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精彩语言的妙处,在读中要学会如何表达,经典的语言范例要记在脑子里成为自己的文学素养。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读要读出兴趣,要读出品位,要读出收获,要读出思考,这样的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一些小学生作文选、杂志、少儿读物等一些书刊上的优秀文章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引导学生多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说,从语到文,从说到写,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提高说的方式很多,在阅读课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在作文课上,主要口述作文,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启发他们观察、联想。学生日常接触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也可以作为口述作文的题材,每节语文课之前,组织学生轮流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事实证明,为孩子们创设口头表达的情境,加强了口语训练,学生的语言逐步的就成为自然、活泼、生动的语言。
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我还十分注重学生由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化,用口头语言带动书面语言的训练,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要尽快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明确从说到写,加强口语训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