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人性的培育,对想像力的开启,对心灵成长和人性发展等,都有十分独特的作用,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课外书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7-9年级要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阅读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文、浅显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谈到:“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有70%得自课外。”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它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可见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依据近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课外阅读要选取好的书籍进行阅读
好的课外书籍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和生活的窗子,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一本好书会告诉我们许多人生哲理,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阅读改变人生》一书的编者巴丹曾感慨地说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例如:《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让大学生宋月丽明白用“勇气战胜困难,用志气驳倒困难”的可贵;盲人李爱君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激励下,重振生活信心,实现了人生的种种梦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被许多读者所喜爱,无疑是因其传达出的昂扬的奋斗精神对人们仍有强大的鼓舞作用。《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其中的经典对白在学生中广为传诵:“你认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一同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通过切实的阅读和体验学生对爱情的内涵、人格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要想成为一名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人,特别是想成为一名有学问、有学识和会做学问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而有所成。例如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等都是初中生必读的书籍。
二、选取恰当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指导提醒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看课外书,也不能在应该做作业和预习、温习功课的时间里看课外书。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哪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读书人。朱永新教授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硬性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比如很多学生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比如 《奥秘》、《小小说》、《科幻世界》、《舰载武器》等杂志,就以其内容的新奇、有趣吸引了很多的中学生。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巩固和拓展课内知识
因为课内时间有限,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需要巩固和补充,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延伸。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内知识充实了,课外阅读方法了解了,语文学习方式转换了,查找、处理信息能力提高了,语言积累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课外阅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当学生从课外书中获得了足够的乐趣后,学语文的主动意识才会长久保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阅读,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课外书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四、课外阅读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课外阅读从一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学生通过长期的课外阅读让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这种良好的习惯一辈子受用。另外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对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仅通过课文中这有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练习,但要想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形成能力,效率虽有但着实太低。特别是中外文学作品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极其广泛,而且汉语的词义多变,句型、句式的灵活多样,表达形式的变化多端,一定要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含义,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课外书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7-9年级要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阅读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文、浅显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谈到:“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有70%得自课外。”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它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可见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依据近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课外阅读要选取好的书籍进行阅读
好的课外书籍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和生活的窗子,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一本好书会告诉我们许多人生哲理,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阅读改变人生》一书的编者巴丹曾感慨地说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例如:《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让大学生宋月丽明白用“勇气战胜困难,用志气驳倒困难”的可贵;盲人李爱君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激励下,重振生活信心,实现了人生的种种梦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被许多读者所喜爱,无疑是因其传达出的昂扬的奋斗精神对人们仍有强大的鼓舞作用。《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其中的经典对白在学生中广为传诵:“你认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一同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通过切实的阅读和体验学生对爱情的内涵、人格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要想成为一名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的人,特别是想成为一名有学问、有学识和会做学问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而有所成。例如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等都是初中生必读的书籍。
二、选取恰当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指导提醒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看课外书,也不能在应该做作业和预习、温习功课的时间里看课外书。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哪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是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读书人。朱永新教授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硬性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比如很多学生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比如 《奥秘》、《小小说》、《科幻世界》、《舰载武器》等杂志,就以其内容的新奇、有趣吸引了很多的中学生。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巩固和拓展课内知识
因为课内时间有限,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需要巩固和补充,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延伸。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内知识充实了,课外阅读方法了解了,语文学习方式转换了,查找、处理信息能力提高了,语言积累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课外阅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当学生从课外书中获得了足够的乐趣后,学语文的主动意识才会长久保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阅读,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课外书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四、课外阅读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课外阅读从一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学生通过长期的课外阅读让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这种良好的习惯一辈子受用。另外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对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仅通过课文中这有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练习,但要想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形成能力,效率虽有但着实太低。特别是中外文学作品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极其广泛,而且汉语的词义多变,句型、句式的灵活多样,表达形式的变化多端,一定要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含义,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