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特点,品味语言魅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教六年级。学期初,接到教导处安排,要上一节教研活动课。我准备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原因有二:我没有听其他老师上过这篇课文,可能对此课还没有磨“透”,应该是一种挑战;潜意识里觉得,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心中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应该非常喜欢这一课,他们对鲁滨逊这个人物也不陌生。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人物对话,品味人物精神,习得表达方法,是我需要认真揣摩的问题。
  一、品悟一种精神:千磨万击仍坚劲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上遇到了可怕的灾难,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28年,他凭借聪明机智、勇敢坚毅,最终离开了荒岛。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作者希望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呢?这应是教材意图所在。
  1 欣赏名言,获得启示。有人说,语文教师要有用放大镜看文字的功底。的确如此。这篇课文有一句名言值得深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百倍。”教学时以此为切人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让学生读懂危险的内涵,读懂“害怕的心理”和“危险本身”谁更可怕,感悟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同时进行拓展训练,给这句名言换个词变成自己的座右铭,提示学生联系本单元学习过的人物如勃朗特三姐妹、霍金等,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舞台,更好地树立单元学习意识,更深层次地体会鲁滨逊的精神所在,为领悟“学会生存”这一课文中心奠定基础。事实上,已经有学生看过这本书,那么可以请学生补充交流书中哲理深刻的语句,比如:“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这样一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反复解读,咀嚼品味,大胆地结合生活经验,读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而学生也在实践中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故事的内容,还要学会用慧眼发现佳句,并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下来。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不能只满足于对故事的了解。
  2 喜欢人物,品味精神。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永不磨灭的光彩,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作者在推荐理由中就谈到了对人物的喜欢。鲁滨逊的坚强毅力和冒险精神深深吸引并鼓励着孩子们,他身上的每件东西都是为克服困难准备的。在欣赏人物形象时图文结合,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产生表达、交流的欲望;再结合课文对照想象,通过交流感悟,让人物形象在头脑中更加鲜活起来;最后指导朗读,读出对人物的敬佩。就是这样,“循序而渐进,豁然而开朗”,文本、人物、情感、精神,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由衷地敬佩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鲁滨逊。
  3 感受内涵,升华情感。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难体会到爷爷、爸爸的良苦用心了。爷爷和爸爸送“我”的仅仅是一本书吗?这一家三代之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是在传递一种希望,希望我们像鲁滨逊一样聪明,一样坚强,一样不怕困难,一样学会独立生活。此时组织学生探讨“这样的一本书值得珍藏,假如你是文中的吴缅,你要把这本书传给自己的儿子,你会在扉页上写什么呢”这个问题已是水到渠成。知其意,悟其神,他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寄语,精神上的、生活中的、面对逆境时的……
  二、习得一种方法: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贵在授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一般在教学此课时,可能会注重精彩片段的阅读,于不知不觉中变成“我阅读,我快乐”的阅读推荐课,或和其他类型的课文同一教法。而我在处理时,把着眼点放在了学会介绍书的内容的方法上。
  在解读文本时不难发现,《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篇文中文,是杨红樱作品《男生日记》中主人公吴缅的一则日记。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围绕什么中心选材,按什么顺序介绍,这三个问题就像一根线,串起了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哪些困难及克服困难的方法,我采用了“读读文字,想想画面,议议事情”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比如课文中有一段文字:“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这是鲁滨逊利用沉船上现成的生活必需品,有了在荒岛上生存的基本条件。课文接着还写了他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改善生活条件,战胜恐惧,排遣孤独,善于抓住机遇等事例。作者选取的材料真实恰当,很好地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我要求学生关注“后来”“若干年后”“又过了好几年”等词语,知道作者在介绍时按时间顺序,选择关键时段,介绍层次十分清楚。这样,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真切体会荒岛历险过程,同时教给学生方法:选材恰当、中心突出、顺序清楚。这看似简单的12个字让学生掌握如何把书读“薄”,如何概括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一种浓浓的课堂氛围中成长,收获,体验!
  三、激发一种兴趣:读书之乐何处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再是可无可有的“点缀”。现在的学生,身处多元社会,各种书刊充斥其间,读什么书,怎样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
  像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了《船长》,可推荐阅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学了《小草和大树》,可推荐阅读《简·爱》……而杨红樱创作本文,是借孩子的口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乐于接受。在学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推荐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要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欣赏了人物形象、品味了人物精神后,更要了解作者是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写的,从而使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一个黑人小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晚上,他都用抹布将~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摆放整齐。令他生气的是,风常常把摆放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
问题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有序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课堂不断推向深入。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普遍存在零碎化现象,导致问题效应的弱化,也使语文课堂成为问题的堆砌,缺乏系统性,主问题设计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路径,有效的主问题设计将起到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效果,本文拟以《江南的冬景》为例,浅要谈一谈主问题设计。  一、主问题内
期刊
案例一:  师:朱自清先生的《春》不仅意盛情浓、结构严谨,而且语言也生动形象、清新隽永。请同学们来看下面几个句子:  [投影]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师:哪个同学来说一说,第一句好在那里?  生1:这句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朗润”、“涨”、“红”三个词生动形象。  师
期刊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显著,色彩、照相、拉幕、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如善于利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就能在教学中有效扩大学生识字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就《鹬蚌相争》一文的教学实践,我想就几个环节的处理,探索电子白板技术手段在扩大学生课堂识字量中的运用。  一、化精于分析为精于“启发”  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亲自操作,随时在计
语文教学的定位,不仅关系到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而且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势和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如果不能准确对课文的教学进行定位,而仅仅从教参找定位,从经验找定位,从名人名家的教法中找定位,往往会忽视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水平与文本的特点这些重要因素。正因为这样,致使许多课文教学的定位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的。  下面,笔者就某市市级名师王老师和某重点中学教学骨干邓老师执教《雨霖铃·寒蝉凄切》两篇同题课例来谈谈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的想
巴西球星罗马里奥是世界上“退役”和“复出”次数最多的足球运动员。2004年,38岁的罗马里奥宣布退役。2005年4月,罗马里奥为巴西队踢了一场国家队告别赛,然后突然宣布复出,宣称
谈及修辞,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最艺术性的一种,绝不是修辞的全部。那么什么是修辞呢?中国古代有一首诗叫《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据说这是我国最古的诗,就内容而言,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削根竹子,做一把弯弓,捡起石子儿,去打奔跑的野兽。从这几句简单的诗句里,可以看出作者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但讲究用词的准确,而且在句子的结
品词析句作为阅读过程中钻研文本之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品词析句这一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  一、在文本形式优美处品析  编入语文教材的范文,都是经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名师反复琢磨反复比较而精心遴选出来的,它们是语言文字的精品,是言语“佳酿”。所以,品词析句自然应该将“语言美”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载体与灵魂,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好的主题,教学活动之间就会缺乏联系,就会失去方向。主题情境的设计,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内需”,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需要教师能巧妙地抓住这一内需,诱导引发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行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施主题情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一、依托教材,创设主题情境  在学习《春天来了》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