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有效性,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努力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有效提问,设计有效的课后作业,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导入 有效提问 有效课后作业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课堂改革,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堂课程既要师生互动,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语文课堂有效吗?学生在45分钟中,知识掌握了吗?能力提高了吗?
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的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有效教师
教师要经常反思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你吗?学生愿意听你讲课吗?你能让学生每天都有收获吗?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首要一点是做一个有效教师。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效教师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全面悦纳每位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学生,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孩子们交往,建立一一对应的个性化的师生关系,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和交往,及时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与顾虑。”因此,我常这么做:
1.消除敬畏感。初中刚入学的学生,大多年龄偏小,对老师常怀敬畏感,我平时上完课,不马上离开,常在教室多逗留一会儿,与学生说说话,或者放学后,邀请一些学生一起去跑步,久而久之,与学生消除隔阂,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有什么烦心事也愿意说给我听,我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鼓励每一位学生。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在某些方面较薄弱的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这样学生自然与你亲近得多。
(二)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
陶行知说:“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有广博的知识面,最好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甚至学生中最流行的是什么都能侃侃而谈,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与情感上对你折服。“亲其师,信其教”。学生才会喜欢听你的课,喜欢语文这一学科。
二、有效课堂
有效教师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障,如何在课堂45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呢?我认为做好以下环节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一)有效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对整节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新课时,非常注意导语的设置,提高“导入新课”的艺术性,力求做到方式丰富多样,形式课课翻新。如:(1)诗句导入。教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中国的诗歌长廊里,有许多描写春的诗句,有谁知道?看谁记得多?一时间,学生踊跃举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2)歌曲导入。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时我播放把这首词谱上曲的由王菲演唱的歌,令学生耳目一新,沉浸到这首词的氛围中。(3)故事导入。如教《美猴王》时,基于学生大多熟悉孙悟空的故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最喜欢孙悟空的哪个故事?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我来,我来”,就连平时上课爱走神的学生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加入讲故事的行列。
(二)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和学生交谈进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决定着整体教学效率和最终教学效果。但提出问题不是老师的专利,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1.让学生自然提出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静听速记”。新课程提倡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把问题权下放到学生中,鼓励学生质疑,及时肯定和保护,指点发问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时,我设计了时空连线,由学生扮作节目主持人和桃花源村民,进行现场采访,结果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你为什么喜欢住在桃花源?你能为观众朋友介绍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吗?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你愿意走出桃花源吗?……这样的提问吸引学生自主走进书本,投身其间,思维活跃,课堂上时有极富个性的火花出现。
2.教师艺术化提出问题
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問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我认为:⑴提问要集中,指向性明确。如教《永久的悔》一文时,抓住了“悔”,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悔”②“悔”的内容是什么?③为什么而“悔”?④你从“悔”中,体会到哪些情感?四个问题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问题链,学生解答了这四个问题,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
⑵问题的呈现方式要多样。问题不仅是按语言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用图片欣赏,活动观察等。如教《巴东三峡》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下载了一组三峡的图片,并展示了自己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在学生欣赏了这一组图片时,我趁机推出这三个问题:①这篇文章以什么为顺序?叙述了什么内容?②在众多景观中,你认为最美的是哪处?能说出理由吗?③读了该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由于欣赏图片在先,学生对三峡景观有直观的感受,兴趣被激发,对问题的作答自然就得心应手。
(三)有效的课后作业
有效的课后作业不是简单的文字抄写和解题训练,而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要求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下面是我对作业形式的总结。
1.收集
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带到课堂上交流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教《南京大屠杀》一文时,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资料或图片。通过交流,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激发了爱国情感。
2.表演
学习戏剧单元时,我让学生课后揣摩剧中人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试着融入这个角色。如《茶馆》一文,我让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等剧中人物,模仿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仿写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在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现代诗《乡愁》,以时间为序,截取人生的四个阶段组织材料,这样的结构很值得学习。教完本文,我就布置学生仿照这首诗的结构写了一篇作文。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改变了以往作文中常出现的层次混乱的毛病。
4.评说
不同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同,面对同样的人物或事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常要求学生针对文中的人或事发表看法。如教完《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细柳营》等描写人物的文章,我总是布置学生写一写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如此一来,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语文的有效教学不仅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焕发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导入 有效提问 有效课后作业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课堂改革,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堂课程既要师生互动,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语文课堂有效吗?学生在45分钟中,知识掌握了吗?能力提高了吗?
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的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有效教师
教师要经常反思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你吗?学生愿意听你讲课吗?你能让学生每天都有收获吗?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首要一点是做一个有效教师。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效教师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全面悦纳每位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学生,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孩子们交往,建立一一对应的个性化的师生关系,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和交往,及时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与顾虑。”因此,我常这么做:
1.消除敬畏感。初中刚入学的学生,大多年龄偏小,对老师常怀敬畏感,我平时上完课,不马上离开,常在教室多逗留一会儿,与学生说说话,或者放学后,邀请一些学生一起去跑步,久而久之,与学生消除隔阂,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有什么烦心事也愿意说给我听,我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鼓励每一位学生。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在某些方面较薄弱的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这样学生自然与你亲近得多。
(二)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
陶行知说:“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有广博的知识面,最好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甚至学生中最流行的是什么都能侃侃而谈,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与情感上对你折服。“亲其师,信其教”。学生才会喜欢听你的课,喜欢语文这一学科。
二、有效课堂
有效教师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保障,如何在课堂45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呢?我认为做好以下环节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一)有效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对整节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新课时,非常注意导语的设置,提高“导入新课”的艺术性,力求做到方式丰富多样,形式课课翻新。如:(1)诗句导入。教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中国的诗歌长廊里,有许多描写春的诗句,有谁知道?看谁记得多?一时间,学生踊跃举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2)歌曲导入。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课时我播放把这首词谱上曲的由王菲演唱的歌,令学生耳目一新,沉浸到这首词的氛围中。(3)故事导入。如教《美猴王》时,基于学生大多熟悉孙悟空的故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最喜欢孙悟空的哪个故事?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我来,我来”,就连平时上课爱走神的学生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加入讲故事的行列。
(二)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和学生交谈进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决定着整体教学效率和最终教学效果。但提出问题不是老师的专利,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1.让学生自然提出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静听速记”。新课程提倡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把问题权下放到学生中,鼓励学生质疑,及时肯定和保护,指点发问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时,我设计了时空连线,由学生扮作节目主持人和桃花源村民,进行现场采访,结果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你为什么喜欢住在桃花源?你能为观众朋友介绍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吗?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你愿意走出桃花源吗?……这样的提问吸引学生自主走进书本,投身其间,思维活跃,课堂上时有极富个性的火花出现。
2.教师艺术化提出问题
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問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我认为:⑴提问要集中,指向性明确。如教《永久的悔》一文时,抓住了“悔”,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悔”②“悔”的内容是什么?③为什么而“悔”?④你从“悔”中,体会到哪些情感?四个问题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问题链,学生解答了这四个问题,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
⑵问题的呈现方式要多样。问题不仅是按语言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用图片欣赏,活动观察等。如教《巴东三峡》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下载了一组三峡的图片,并展示了自己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在学生欣赏了这一组图片时,我趁机推出这三个问题:①这篇文章以什么为顺序?叙述了什么内容?②在众多景观中,你认为最美的是哪处?能说出理由吗?③读了该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由于欣赏图片在先,学生对三峡景观有直观的感受,兴趣被激发,对问题的作答自然就得心应手。
(三)有效的课后作业
有效的课后作业不是简单的文字抄写和解题训练,而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要求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下面是我对作业形式的总结。
1.收集
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带到课堂上交流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教《南京大屠杀》一文时,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资料或图片。通过交流,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激发了爱国情感。
2.表演
学习戏剧单元时,我让学生课后揣摩剧中人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试着融入这个角色。如《茶馆》一文,我让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等剧中人物,模仿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仿写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在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如现代诗《乡愁》,以时间为序,截取人生的四个阶段组织材料,这样的结构很值得学习。教完本文,我就布置学生仿照这首诗的结构写了一篇作文。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改变了以往作文中常出现的层次混乱的毛病。
4.评说
不同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同,面对同样的人物或事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常要求学生针对文中的人或事发表看法。如教完《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细柳营》等描写人物的文章,我总是布置学生写一写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如此一来,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语文的有效教学不仅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焕发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