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除氧器是热力发电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它保证锅炉给水的品质,特别是溶氧量满足设备运行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除氧器无法保证合格的除氧效果,致使系统腐蚀损害,严重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运行,改造这些除氧器是当务之急。文中提出的除氧器内部改造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给水溶氧超标问题并给电厂带来可喜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热力发电厂;除氧器;安全运行
国产100MW及以上机组绝大多数配置喷雾填料式除氧器。这些除氧器,特别是100MW、200MW机组的除氧器,相当一部分已运行多年,弹簧喷嘴老化失效,内部元件锈蚀损坏;加之70年代前后生产的除氧器填料多采用Ω型填料,其传热传质性能特别是气体扩散性能均不如目前的新型不锈钢丝网材料,所以不少除氧器的除氧效果明显下降,有的严重超标,特别是在当前电网负荷需求减少,多数机组频繁运行于部分负荷或低负荷工况时,溶氧超标尤为严重。
因此,针对这些电厂除氧器改造的迫切要求,推荐采用除氧器内部改造方案,即在除氧头壳体和水箱壳体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时,仅对除氧头内部關键部件进行优化改造。实施内部改造方案的投资仅为更新设备费用的10%~20%,除氧效果完全能够满足运行要求,而且由于进汽装置、填料等部件采用了优化措施,其除氧效果、负荷适应性、热经济性等指标更具有吸引力。韶关电厂200MW机组除氧器的改造成功地为同类设备改造提供了一条经济、简捷、有效的途径。
1设备概述
韶关发电厂9号机系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200MW机组,配用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GWC-670型高压喷雾填料式除氧器;设计出力670t/h,最大出力700t/h,额定运行压力/温度为0.49MPa/158℃。除氧器经多年运行后,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给水含氧量严重超标且不稳定,如1995年11月为1.8~128.6μg/L,1996年9月为0.2~15.3μg/L;(2)Ω型填料散失,运行中Ω型填料经常脱落到给水泵入口,影响安全运行;(3)雾化喷嘴弹簧失效且常脱落,失去调节功能。为此,韶关电厂决定对9号机组除氧器进行改造。热工研究院经过对众多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论证后提出除氧头局部改造方案。
1997年7月在该机组大修期间对9号机除氧器完成了改造。从1997年8月除氧器投运至今,设备运行状况良好。为了考核、评价改造后除氧器的热力性能,由韶关发电厂和热工研究院共同组织人员,于1998年3月进行了性能试验。证明该除氧器改造设计合理,性能优良,达到了设计要求,能满足电厂对给水品质的要求,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2除氧器内部改造设计
2.1除氧器结构设计
除氧器壳体和外部连接管保持不变,仅对除氧器内部进行局部改造。(1)对喷淋效果欠佳的老式弹簧喷嘴进行调整、修复或选用新型弹簧喷嘴将其更换;(2)在进汽装置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一次蒸汽进汽装置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佳蒸汽通流面积;(3)拆除原除氧器的淋水盘结构,改为五层水篦子,使珠状传热变为膜状传热,增强传热效果和不凝结气体的扩散能力;(4)拆除原除氧器Ω型填料的上压料架,保持填料下托架不变,用不锈钢丝网填料块代替Ω型散填料。
2.2修复、更换弹簧喷嘴
全面检查所有弹簧喷嘴,对严重损坏无法调整或修复的喷嘴进行更换;对没有更新的喷嘴要全部更换弹簧并调整使其与新喷嘴弹簧紧力相当,保证所有喷嘴雾化效果一致。
弹簧喷嘴及弹簧选用同型号的新一代弹簧喷嘴和与之相匹配的弹簧。这样,现场施工方便、工作量小;同时也能保证弹簧喷嘴的整体雾化效果。
2.3进汽装置优化设计
根据除氧器热平衡计算书可知,进入除氧器的4段抽汽量为29.89t/h,而门杆漏汽、连续排污扩容器来汽和轴封漏汽总量为7.78t/h,所以,这里仅对4段抽汽的进汽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现场工作量,在不改变进汽管位置和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最佳的进汽通流面积,即在原进汽孔数量不变时优化进汽孔直径。(1)原设计进汽装置上共钻598个?12孔,在设计的额定工况、最大工况及目前运行的额定工况下是合适的。(2)电厂实际运行参数偏离制造厂性能计算书中给出的参数,例如,第4段抽汽压力仅0.8MPa,而计算书中给出的除氧器进汽压力则为0.832MPa,实际运行的进汽压力为0.72MPa;所以设计参数与电厂实际运行工况之间存在较大误差。(3)9号机除氧器出水含氧量不稳定,这说明在额定工况附近除氧器工作基本正常,而偏离额定工况较大时,蒸汽加热不足,特别是在蒸汽参数偏低、高压加热器退出运行或凝结水温度低时较为明显。(4)考虑机组自然老化、高压加热器解列、凝结水温度偏低以及调峰运行等因素,进汽装置原598个?12孔宜改为598个?16孔。
2.4水篦子设计
水篦子设计为5层,采用10号槽钢100×48×5.3,其间隔为80mm,均匀分布;每层高138mm。
3除氧器改造前性能试验
在9号机组除氧器实施改造前,于1997年3月13日对该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进行了检查试验。
4.2排气门开度试验
低压给水在除氧器中加热、喷淋,其中的不凝结气体,特别是氧气即不断析出,聚集在除氧器内;必须通过排气装置将这些气体排出达到除氧的目的。但是,排气装置在排出不凝结气体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蒸汽,这必将增加机组的热损失。那么,确定合适的排汽门开度才能既充分排出不凝结气体又使排出蒸汽量最小,这是试验目的。试验排气门开主分别为2×1圈、2×1/2圈、2×1/4圈(GWC670型除氧器设计有对称布置的两个相同规格排气阀)。
5结论
改造后的9号机组除氧器启动投运以来,通过性能试验和长期的运行考验,证明该除氧器达到了改造设计要求,能够在满足不同工况给水品质的前提下安全稳定运行。
5.1改造后的除氧器除氧效果良好,在额定工况运行时除氧器出水含氧量可达到2~3μg/L。
5.2该除氧器负荷适应性能好,在60%~100%额定工况下运行时,除氧器出水含氧量均小于7μg/L。
5.3该除氧器改造设计采用了汽液网填料和水篦子相接合的深度除氧方式,其传热传质性能优良,尤其是不凝结气体的析出能力增强,所以除氧器改造后的排气门开度仅为改造前的1/2,排气损失明显减少,系统热经济性提高。
5.4采用新型填料装置,避免了原来因Ω填料失散影响锅炉给水泵运行,提高了电厂运行安全性。
【关键词】热力发电厂;除氧器;安全运行
国产100MW及以上机组绝大多数配置喷雾填料式除氧器。这些除氧器,特别是100MW、200MW机组的除氧器,相当一部分已运行多年,弹簧喷嘴老化失效,内部元件锈蚀损坏;加之70年代前后生产的除氧器填料多采用Ω型填料,其传热传质性能特别是气体扩散性能均不如目前的新型不锈钢丝网材料,所以不少除氧器的除氧效果明显下降,有的严重超标,特别是在当前电网负荷需求减少,多数机组频繁运行于部分负荷或低负荷工况时,溶氧超标尤为严重。
因此,针对这些电厂除氧器改造的迫切要求,推荐采用除氧器内部改造方案,即在除氧头壳体和水箱壳体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时,仅对除氧头内部關键部件进行优化改造。实施内部改造方案的投资仅为更新设备费用的10%~20%,除氧效果完全能够满足运行要求,而且由于进汽装置、填料等部件采用了优化措施,其除氧效果、负荷适应性、热经济性等指标更具有吸引力。韶关电厂200MW机组除氧器的改造成功地为同类设备改造提供了一条经济、简捷、有效的途径。
1设备概述
韶关发电厂9号机系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200MW机组,配用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GWC-670型高压喷雾填料式除氧器;设计出力670t/h,最大出力700t/h,额定运行压力/温度为0.49MPa/158℃。除氧器经多年运行后,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给水含氧量严重超标且不稳定,如1995年11月为1.8~128.6μg/L,1996年9月为0.2~15.3μg/L;(2)Ω型填料散失,运行中Ω型填料经常脱落到给水泵入口,影响安全运行;(3)雾化喷嘴弹簧失效且常脱落,失去调节功能。为此,韶关电厂决定对9号机组除氧器进行改造。热工研究院经过对众多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论证后提出除氧头局部改造方案。
1997年7月在该机组大修期间对9号机除氧器完成了改造。从1997年8月除氧器投运至今,设备运行状况良好。为了考核、评价改造后除氧器的热力性能,由韶关发电厂和热工研究院共同组织人员,于1998年3月进行了性能试验。证明该除氧器改造设计合理,性能优良,达到了设计要求,能满足电厂对给水品质的要求,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2除氧器内部改造设计
2.1除氧器结构设计
除氧器壳体和外部连接管保持不变,仅对除氧器内部进行局部改造。(1)对喷淋效果欠佳的老式弹簧喷嘴进行调整、修复或选用新型弹簧喷嘴将其更换;(2)在进汽装置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一次蒸汽进汽装置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佳蒸汽通流面积;(3)拆除原除氧器的淋水盘结构,改为五层水篦子,使珠状传热变为膜状传热,增强传热效果和不凝结气体的扩散能力;(4)拆除原除氧器Ω型填料的上压料架,保持填料下托架不变,用不锈钢丝网填料块代替Ω型散填料。
2.2修复、更换弹簧喷嘴
全面检查所有弹簧喷嘴,对严重损坏无法调整或修复的喷嘴进行更换;对没有更新的喷嘴要全部更换弹簧并调整使其与新喷嘴弹簧紧力相当,保证所有喷嘴雾化效果一致。
弹簧喷嘴及弹簧选用同型号的新一代弹簧喷嘴和与之相匹配的弹簧。这样,现场施工方便、工作量小;同时也能保证弹簧喷嘴的整体雾化效果。
2.3进汽装置优化设计
根据除氧器热平衡计算书可知,进入除氧器的4段抽汽量为29.89t/h,而门杆漏汽、连续排污扩容器来汽和轴封漏汽总量为7.78t/h,所以,这里仅对4段抽汽的进汽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现场工作量,在不改变进汽管位置和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最佳的进汽通流面积,即在原进汽孔数量不变时优化进汽孔直径。(1)原设计进汽装置上共钻598个?12孔,在设计的额定工况、最大工况及目前运行的额定工况下是合适的。(2)电厂实际运行参数偏离制造厂性能计算书中给出的参数,例如,第4段抽汽压力仅0.8MPa,而计算书中给出的除氧器进汽压力则为0.832MPa,实际运行的进汽压力为0.72MPa;所以设计参数与电厂实际运行工况之间存在较大误差。(3)9号机除氧器出水含氧量不稳定,这说明在额定工况附近除氧器工作基本正常,而偏离额定工况较大时,蒸汽加热不足,特别是在蒸汽参数偏低、高压加热器退出运行或凝结水温度低时较为明显。(4)考虑机组自然老化、高压加热器解列、凝结水温度偏低以及调峰运行等因素,进汽装置原598个?12孔宜改为598个?16孔。
2.4水篦子设计
水篦子设计为5层,采用10号槽钢100×48×5.3,其间隔为80mm,均匀分布;每层高138mm。
3除氧器改造前性能试验
在9号机组除氧器实施改造前,于1997年3月13日对该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进行了检查试验。
4.2排气门开度试验
低压给水在除氧器中加热、喷淋,其中的不凝结气体,特别是氧气即不断析出,聚集在除氧器内;必须通过排气装置将这些气体排出达到除氧的目的。但是,排气装置在排出不凝结气体的同时也会排出一部分蒸汽,这必将增加机组的热损失。那么,确定合适的排汽门开度才能既充分排出不凝结气体又使排出蒸汽量最小,这是试验目的。试验排气门开主分别为2×1圈、2×1/2圈、2×1/4圈(GWC670型除氧器设计有对称布置的两个相同规格排气阀)。
5结论
改造后的9号机组除氧器启动投运以来,通过性能试验和长期的运行考验,证明该除氧器达到了改造设计要求,能够在满足不同工况给水品质的前提下安全稳定运行。
5.1改造后的除氧器除氧效果良好,在额定工况运行时除氧器出水含氧量可达到2~3μg/L。
5.2该除氧器负荷适应性能好,在60%~100%额定工况下运行时,除氧器出水含氧量均小于7μg/L。
5.3该除氧器改造设计采用了汽液网填料和水篦子相接合的深度除氧方式,其传热传质性能优良,尤其是不凝结气体的析出能力增强,所以除氧器改造后的排气门开度仅为改造前的1/2,排气损失明显减少,系统热经济性提高。
5.4采用新型填料装置,避免了原来因Ω填料失散影响锅炉给水泵运行,提高了电厂运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