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来的玻璃杯

来源 :新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杯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容器了。据说最早制作玻璃器皿的是古埃及人,他们将制玻璃的材料加热后缠绕在耐火的泥模外,待冷却定型后将泥模移除,就做出了类似现在杯子的东西。直到两千年前,古罗马人发明了吹玻璃的方法,改变了玻璃器皿的制作流程。有趣的是,这种古老的吹玻璃法至今还在使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制作玻璃杯一般会用到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材料。石英砂是由含有石英石的沙子加工而成的,下面哪种加工方法是正确的呢?
  A.人们将含有石英石的沙子投入一种桶状、有许多小金属球的机器里研磨,沙子被磨得非常细小,再筛出最细的沙,用来制作玻璃。
  B.沙子被球磨机磨成泥糊状,这是制作玻璃杯最基础的原料。
  球磨机磨出的细沙里混有普通的沙土,需要用水清洗,只保留细细的石英砂,装进卡车送到玻璃工厂。工厂又怎样来利用这些石英砂呢?
  A.玻璃工厂准备了大量的黏合剂,用来黏住石英砂,以方便玻璃塑形。
  B.石英砂是制作玻璃最主要的原料,还要加入石灰、苏打灰(碱),旧的碎玻璃也可以加在里面。
  最后再经过清洗和挑选,淘汰有气泡和裂口的瑕疵品,把完好的杯子装进纸盒,送到订货商那里,我们就可以在商场选购这些杯子了。
  加入石灰等辅料以后,石英砂经由熔炉烧成液体状的玻璃膏,由玻璃工匠来“吹”成杯子。猜猜看他們怎样“吹”?
  A.工匠们取出一坨玻璃膏,将吹管的一头伸进去,像吹泡泡一样把玻璃膏吹成一个小泡。
  B.专业的玻璃工匠经过长期的训练,一口气就能吹出想要的形状,制作速度之快不亚于机械批量生产。
  要想小泡泡变成杯子,还需要木模来塑形。工匠将小玻璃泡放进模具吹,待玻璃在木模中定型,就可以直接得到一个玻璃杯了吗?
  A.是的,工匠能直接吹出可以使用的杯子。
  B.不,这时的“玻璃杯”尚有一部分玻璃泡连在吹管上,需要用刀裁切掉泡泡,分开玻璃杯的主体和吹管,才能得到一个杯子的形状。
  切割过的玻璃杯口边缘非常锐利,需要进一步用砂轮磨去尖锐的棱角。被打磨过的部位会失去光泽,摸上去也并不光滑,这时需要怎么办?
  A.涂抹特殊的材料,可以让玻璃杯口变光滑。
  B.用适当高温加热打磨过的杯口,边缘得以软化,切口就变得更光滑了。
  小链接:
  在古代中国,玻璃杯可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拥有的。它像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制作的酒杯一样,造价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用得起。而大多的用途也只是作为装饰品,摆在柜子上。
其他文献
一、入营  太阳升起老高了,妈妈喊:“快起床,别睡了,上学要迟到了!”  大嘴兔子揉揉眼睛,嘟嘟囔囔:“就让我多睡一会儿嘛。”  “看看人家胖胖熊已经晨跑回来了!”  “他多胖,我这么瘦……”大嘴兔子一边把被子往上拽,一边狡辩着。  妈妈揭开她的被子:“你这样懒,真应该被送到哪里感受一下军事化管理!”  “那暑假给我报个军事夏令营吧!”大嘴兔子眼前一亮,从床上一跃而起。  快放暑假时,大嘴兔子果然
期刊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每当想起去年暑假和爸爸妈妈一起爬长白山的事,我的心中便涌起一阵感动。  来到长白山脚下,说是爬山,但走的却是一级一级的台阶,我蹦蹦跳跳地走在爸爸妈妈前面。走得正高兴时,突然一阵哭声从身后传来。我先是一惊,停住脚步转身望去。啊!是一位叔叔带着一个小男孩儿和一个小女孩儿也在爬山。我仔细一看,小女孩儿不过五六岁,小男孩儿也就四五岁,那位叔叔应该是他们的爸爸。只見他们每人背
期刊
编剧:孙若斌  摄影:溪 沐  演员:我——田雨凌(饰)  老师——季相如(饰)  同学——周子煜 冯雨琦等(饰)  妈妈——李岩(饰)  拍摄地点:本溪市平山区振丰小学  1. 昨天熬到很晚,才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早晨,我顾不上吃早饭,把书塞进书包,飞一般跑到学校。   2. 我刚进教室,气还没喘匀,小组长就来收习作本了。我慌乱中拿出练习本,看也没看就交给了她。  3. 下课了,我在教室里
期刊
亲爱的多多熊:  我不开心,你能帮帮我吗?  baby fei  亲爱的朋友,能跟我说说你不开心的原因吗?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或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会有不开心的感觉呢?我需要你跟我说明具体情况,才能针对你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不然我就是想破脑袋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你了。@>—>>——  希望所有朋友都能开心快乐的多多熊  助人为乐的多多熊:  我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二姨和一个淘气的表妹,放寒
期刊
傳说罗马白勺凯撒大帝穿着丝绸袍子去戏院看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罗马的军事将领克拉苏率军去征服波斯,波斯军队在阵前挥舞丝绸军旗,把罗马军队晃花了眼……  故事白勺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几千年前传入欧洲的中国丝绸,不仅仅作为服饰和装饰品存在,更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丝绸上有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文化活动、科学技术的烙印,透过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藏珍品,我们来一起感受吧。
期刊
1994年,我离开了校园,那时我19岁。也是那一年,我又走进了校园。我离开的是自己成长的校园,走进的是培育下一代成长的校园。可我觉得自己仍是一个每天追风追到日偏西的孩子呀!当我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我还在问自己:“你真的长大了吗?你能面对今后的一切吗?”  可是,无论我是否已经长大,都要开始我从事教育事业的第一堂课了,我第一次面对众多孩子喊出了这句话:“同学们好!”  下面齐声应着:“老师好!”  从
期刊
盤锦市鹤乡小学开展了以“我为母亲做贺卡”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贺卡。有的队员提前带来和妈妈的合影,进行粘贴和装饰;有的队员把心中的好妈妈用画笔画出来;也有队员把平时不好意思表达的话语都化作文字写进了贺卡,并表示要在母亲节当天亲自交给妈妈,感谢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期刊
向艺术家致敬  保罗·高更(Paul Gaugul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凡·高、尚塞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更生于法国巴黎,他把绘画看作是记忆的一种创造,而不是通过反复写生来追求对物体的准确描绘。  一次旅行让他对热带岛屿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经周折后,他移居到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和岛上的原住民一起生活。在那里,他创作了
期刊
我上学去了,爺爷再见!
期刊
通过画笔,他绘就眼中的精彩。三年的绘画经历,为少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每到黄昏,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空旷而宁静的校园里总会看见一个长得白白净净的男孩儿,他会在操场边随处一坐,然后拿出画笔,记录眼前的美。这名小画家是谁?他就是鞍山市胜利小学五年四班的江闻放。  江闻放从小就喜欢画画儿,墙壁、门窗、衣柜等,只要够得到的地方都被他用彩色笔画过。当他在幼儿园第一次打开油画颜料盒时,被眼前的色彩惊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