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育中,思维定势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弊,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更加快捷地理解并解决问题,而缺陷在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现象严重,从而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文章详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定式;巧妙应用
一、突出优势,合理应用思维定势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这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的特征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方式与策略[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思维定势的特征不断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性,促使学生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网中获取相应的解题思路与策略,并借助这些策略合理解决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导入新知识中,从而实现对学习效果的优化、改善作用。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问题。在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借助割补的方式获得结果时,教师便可以给予其口头奖励,然后再提出关于用公式直接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借助这样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形成对新旧知识的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
2.结合生活学习经验
思维定势最为突出的应用价值便是可以在思考问题时及时联想类似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标,这对新问题的解决有着较为突出的推动性作用[2]。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抽象、理解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应当尽可能创设更多符合生活需求的案例,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在讲解内容方面更加容易,促使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联想,从而轻松传授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应的知识。
例如,在“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学生们从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此时会提出许多的案例,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这些物体为什么要制作成圆形,是否可以制作成其他的形状”。此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進行独立思考,然后借助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学习,了解圆形的基本性质,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知识的描述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相对而言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现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作用。
二、规避缺陷,提高思维定势应用价值
1.突出对比优化认知
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关键,同时也是规避思维定势所带有缺陷的有效途径。学习并不是简单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而是不断的积累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网络。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回顾、巩固旧知识,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完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思维定势普遍也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对比理解,在明确共同特性的同时也需要准确掌握其中的差异,从而预防思维定势所存在的负面影响。
2.准确辨别,规避定势
对比是规避思维定势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需要经常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差异,从而规避记忆混乱、乱用等现象。在尾数为0的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题目“23×205、23×250、18×801、18×810”。借助这些练习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题目相互之间的差异,这种简单的题目也是让学生规避思维定势,了解其中差异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思维定势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思维定势培养,借助基础教学、猜想思维培养以及思维定势培养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感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定势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习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 燕.情理交融智趣互补——高中物理思维方法培养的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0):39-41.
[2]沙林英.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2):141-142.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定式;巧妙应用
一、突出优势,合理应用思维定势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这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的特征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方式与策略[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思维定势的特征不断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性,促使学生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网中获取相应的解题思路与策略,并借助这些策略合理解决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导入新知识中,从而实现对学习效果的优化、改善作用。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问题。在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借助割补的方式获得结果时,教师便可以给予其口头奖励,然后再提出关于用公式直接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借助这样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形成对新旧知识的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
2.结合生活学习经验
思维定势最为突出的应用价值便是可以在思考问题时及时联想类似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标,这对新问题的解决有着较为突出的推动性作用[2]。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抽象、理解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应当尽可能创设更多符合生活需求的案例,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在讲解内容方面更加容易,促使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联想,从而轻松传授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应的知识。
例如,在“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学生们从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此时会提出许多的案例,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这些物体为什么要制作成圆形,是否可以制作成其他的形状”。此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進行独立思考,然后借助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学习,了解圆形的基本性质,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知识的描述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相对而言更加具有趣味性,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现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作用。
二、规避缺陷,提高思维定势应用价值
1.突出对比优化认知
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关键,同时也是规避思维定势所带有缺陷的有效途径。学习并不是简单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而是不断的积累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网络。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回顾、巩固旧知识,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完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思维定势普遍也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对比理解,在明确共同特性的同时也需要准确掌握其中的差异,从而预防思维定势所存在的负面影响。
2.准确辨别,规避定势
对比是规避思维定势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需要经常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差异,从而规避记忆混乱、乱用等现象。在尾数为0的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题目“23×205、23×250、18×801、18×810”。借助这些练习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题目相互之间的差异,这种简单的题目也是让学生规避思维定势,了解其中差异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思维定势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思维定势培养,借助基础教学、猜想思维培养以及思维定势培养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感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定势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习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 燕.情理交融智趣互补——高中物理思维方法培养的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0):39-41.
[2]沙林英.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