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新课改后越来越被教育部门重视。现代人道德观念低下、法治观念淡薄,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艰巨且十分必要,尤其是对处于心理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在立德树人观念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结合生活热点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参与,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道德观念、树立法治理念。
关键词:道德;法治;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373
立德树人是教育部门提出的教育目标,明确指出了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以人文本,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走向成熟、各种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给予正确引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在整个初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1.结合生活热点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而言,看似不重要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其实十分重要,并且与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道德与法治的主要内容皆来源于生活。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因此,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容、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搭配、结合。利用生活中具体的案例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佐证,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重要作用,也能让学生更信服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即便是引入生活实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会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在进行生活实例的使用时,教师可结合当下的生活热点进行举例,寻找并利用大家都比较关心、有兴趣了解的生活事件,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积极性。比如网络上经常登上热搜的一些道德故事、法律事件等,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初中生对此类事件会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可引入此类生活热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思想心理引导,树立正确观念
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顺利开展,培养有优秀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人才,加強思想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当下人们身处一个重物质利益的社会,人们的道德精神滑坡严重。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与心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及心理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道德先行、法治至上的观念,成为一个有德行、懂法治的人。
唯有如此,立德树人的策略才能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体现出积极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身边生活实例的分析,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不扶”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进行影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得出在留下证据的同时施以援手的结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实际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践。单纯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背诵与口头上的说说而已,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显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在进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只有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实际的道德与法治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自身安全、发展的联系,与社会进步的联系,才能让学生更有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动力。
例如,教师课堂上进行了“尊老爱幼”这一道德观念的讲解后,即可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拜访老人,与他们一起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去孤儿院,陪他们一起玩游戏,送给他们一些小玩具,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送去温暖。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活动,学生们对什么是道德与法治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践活动中践行道德与法治,道德法制观念更能深入学生内心。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集体乃至整个民族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法治观念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摒弃教学模式滞后、忽视实践活动开展、远离实际生活等弊端,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增强学生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蔡艳芳.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07):147.
[2]陈小军.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4.
关键词:道德;法治;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373
立德树人是教育部门提出的教育目标,明确指出了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以人文本,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走向成熟、各种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给予正确引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在整个初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1.结合生活热点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而言,看似不重要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其实十分重要,并且与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道德与法治的主要内容皆来源于生活。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因此,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容、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搭配、结合。利用生活中具体的案例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佐证,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重要作用,也能让学生更信服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即便是引入生活实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会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在进行生活实例的使用时,教师可结合当下的生活热点进行举例,寻找并利用大家都比较关心、有兴趣了解的生活事件,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积极性。比如网络上经常登上热搜的一些道德故事、法律事件等,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初中生对此类事件会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可引入此类生活热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思想心理引导,树立正确观念
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顺利开展,培养有优秀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人才,加強思想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
当下人们身处一个重物质利益的社会,人们的道德精神滑坡严重。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与心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及心理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道德先行、法治至上的观念,成为一个有德行、懂法治的人。
唯有如此,立德树人的策略才能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体现出积极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身边生活实例的分析,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不扶”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进行影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得出在留下证据的同时施以援手的结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实际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践。单纯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背诵与口头上的说说而已,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显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在进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只有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实际的道德与法治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自身安全、发展的联系,与社会进步的联系,才能让学生更有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动力。
例如,教师课堂上进行了“尊老爱幼”这一道德观念的讲解后,即可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拜访老人,与他们一起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去孤儿院,陪他们一起玩游戏,送给他们一些小玩具,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送去温暖。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活动,学生们对什么是道德与法治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践活动中践行道德与法治,道德法制观念更能深入学生内心。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集体乃至整个民族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法治观念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摒弃教学模式滞后、忽视实践活动开展、远离实际生活等弊端,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增强学生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蔡艳芳.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07):147.
[2]陈小军.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