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特色课程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如何开展和完善“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特色活动的过程为例,解析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发展进程和研究路径,以及特色课程在实践中是如何逐渐走向完善的。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特色活动 区域活动 “快乐星期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A-0127-02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所面对的是3—6岁儿童,基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具有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直接经验性等特点。如何利用幼儿园课程丰富和发展儿童认知水平,尊重儿童的需求,成为我园课程走向实践的理论基点和研究方向。
  民间艺术是我园的特色教学内容,如何将其与“以幼儿为本,以课程为研究”的指导思想进行融合一直是我园课程改革的探索方向。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尝试,我园利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小组活动等课程形式,将五大领域基础课程和“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活动、“艺术走班”、“户外综合”特色课程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模式。其中,基础课程以“主题活动+园本教材+区域游戏”为主,特色课程则由“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活动、“艺术走班”、“户外综合”三大特色活动构成。
  一、特色课程的由来
  过去,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小组活动是我园的主要教学形式,它们能基本满足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的需求,但部分领域在三大教学形式中效果不明显,例如:在社会领域中,幼儿的体验不够生动、运用性不强;在健康领域中,幼儿得到系统、综合锻炼的机会不够;在艺术领域中,我园以民间艺术教育作为特色教学内容,初步建立了“民族快乐园”的特色园本课程,但缺少一个平台让幼儿大胆运用、创作和自由发挥。于是我们思考:能否根据本园长期以来传承的文化、特色加以发展和创新,以满足这些领域的一些缺失,让幼儿更健康地发展?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多方研讨,试图将过去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整合、创造和发展,从原有的文化特色活动着手,经过“挖掘问题—研讨探究—实践检验—形成风格”四个环节,综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和“课程的发展”两大要素,大胆地尝试、实践,经过多次探索和总结经验后,逐渐形成了“传承—研究—发展”的课程开发模式。
  二、“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特色活动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学者王蒙曾说:“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我园在十多年的教学摸索和实践中,围绕幼儿园的特色、亮点和幼儿发展的需求,不断挖掘,而不是变换花样或者跟着流行风来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传承幼儿园教育指导方针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将课程与现代精神文明相接轨,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思考”“教研”“实践”是我园永恒不变的主题,园内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经验和情感体验,思考如何让幼儿将亲身体验和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真实现象内化到大脑中,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知识建构成自己的学习体系,这就是教师不断研究的过程。随后,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行动,从而推动课程发展,在一次次“实践—反思—研讨”过程中,不断调整、创新,形成新的特色课程。如在“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特色活动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传承了幼儿园多年的区角活动形式,在研究过程中增设了多个角色游戏区角,最终扩大区角内容、场地,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最后形成了全园性的“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特色活动。
  (一)传承——班级区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说明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区角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环境创设以及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给予幼儿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和场合。我园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班级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观察实践中我们了解到,通过区角游戏能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对幼儿自主学习、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基于区域游戏活动的基本模式,我们不断思考和改进,将原有的区角、活动空間扩大,不断丰富区域游戏的形式,增强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
  (二)研究——角色游戏区角
  3—6岁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角色游戏能够为幼儿游戏社会化提供真实的社会情境,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利用已有经验进行“社交”活动并不断形成新的游戏经验,通过亲身体会,增强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社会性情感。因此,如何利用角色游戏区角提高幼儿的能力成为我园研究的方向。过去在班级角色游戏中,由于活动空间的局限,往往只能创设1个角色游戏内容,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增设了2—3个角色游戏区域,但教师经常为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投放过程中复杂、繁琐、易损坏等问题而烦恼,角色游戏形式也常以教师指导为主,幼儿在游戏中缺少自主选择、自主设置和自主游戏的机会。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怎样丰富角色游戏的品种,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让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在幼儿游戏中发挥最大价值?怎样让幼儿更真切地体会生活?怎样运用游戏培养幼儿形成初步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我园在探索改革中不断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活动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初步创立了“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游戏,它是基于幼儿园区域游戏,把班级中原有的角色区域扩大化,丰富区域内容,优化区域资源,还幼儿一个真实的角色游戏情景,为幼儿建立一个“小社会”而开展的。经多次研讨,我园将每个班级设置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区域,整个幼儿园有“两院三馆四屋”,即民族小医院、花花育婴院、魅力工艺馆、味美面食馆、缤纷果蔬馆、爱尚美容屋、爱心邮政屋、创意摄影屋、甜甜点心屋。每个主题区域都增设民间工艺工厂、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区以及“快乐星期八”消费游乐区,在有限的空间里让幼儿合作布置与准备游戏环节中需要的环境材料。如游戏开始后,给幼儿分配好不同角色,幼儿就会把活动室布置成两个区域,一边是顾客“上班”的工厂,一边是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现场;消费环节幼儿又把“培训场”变成主题消费区,有五星级面食馆、规范化的民族小医院、服务一流的美容院等,充分挖掘有限空间的最大价值,满足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意愿,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活动令人激动又興奋,每当星期五欢快的乐曲响起,全园幼儿都会兴高采烈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游戏音乐响起,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后,扮演工作人员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如何做一名服务员、美容师、邮递员,通过考核后穿戴工作服正式上岗为顾客服务,游戏结束还可以参选“服务之星”,享受为他人服务带来的快乐;扮演演职人员的幼儿积极排演相应的童话剧《白雪公主》,根据节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服装道具装扮自己,然后登上舞台,获得成就感;扮演顾客的幼儿自选到九大民间工艺工厂之一的扎染坊“工作”,和同伴一起通过扎染布料、制作蝴蝶结,完成1个蝴蝶结可获取1元游戏币,在“工作”时间结束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量领取相应的“工资”存放于自己的民族小包包里,然后就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消费区去消费游玩,体验社会生活的乐趣。游戏还为幼儿设置了“申请再次工作”的场所,幼儿没有消费币了可以到魅力工艺馆再次申请“工作”,制作剪纸作品获取新的“工资”继续消费或存用于下次游戏。丰富的活动内容培养了幼儿节约消费、理性消费的正确理财观。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小社会”中,在“社会分工”中发展同伴交往,提高学习协商、合作等社会化能力;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游戏情景,幼儿不仅感受了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体验了不同职业的特点,了解到生活中的礼仪,在“消费”“服务”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习如何待人接物,体验到民间美术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并懂得劳有所获,体悟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三、课程反思
  在开展“快乐星期八”角色跨班特色活动之后,我园幼儿活动的区域扩大了,游戏种类增加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增加了;幼儿在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过程中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游戏形成系统化后,师幼之间的互动更为平等、融洽;真实的社会体验,以大带小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提高;在“劳动挣钱”“消费”的过程中,幼儿初步树立了价值观、理财观……
  十几年来,我园本着“从研究到实践”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特色课程,形成“传承—研究—发展”的课程开发模式,搭建起民间艺术快乐园。在这个过程中,从环境创设到课程形成,教师以灵活的思维创造了灵动优雅的环境,在匠心独造中磨炼自己、研究课程,逐渐形成了灵活多变、适宜幼儿、具有解西特色的课程。幼儿在自主、灵动的课程中“游”始“游”终、探究发现、从做中学玩中乐,渐渐成为充满灵气、活泼开朗的儿童,这就是解西幼儿园搭建以幼儿为本课程的初衷。
  (责编 周翠如)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桂林市36所初中学校为样本,分析桂林市体育中考的现状,寻找桂林市在体育中考中存在的备考问题,并针对症结提出提升体育中考成绩的备考策略,以期为未来体育中考的备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体育中考 备课策略 桂林市 平均分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149-04  教育部于2016年9月18日印发《进一步推
期刊
【摘要】本文详细记录“Do you like pears?”一课的教学过程,授课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前问卷调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创设饱含童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在情境中有效整合新旧知识,通过有梯度的操练强化学生听、说、认、读能力,结合课文创编新情境实现情感升华,分层拓展练习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Do you like pears? 课前调查 情境创设  梯度操练 情感升
期刊
【摘要】本文是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校本教材《小学生壮药植物启蒙》第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师先出示艾草实物,让学生观察艾草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向学生介绍艾草的形态和功效,科学系统地进行科普教育;最后将艾草与生动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草药的兴趣。  【关键词】艾草 中草药 科普 教学设计 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全国各地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缓解“入园难”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几年努力,我们虽然基本上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人数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广西幼儿
期刊
【摘要】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部分的教学片段为例,论述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凸显“语用”。教师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引出“如何突出重点”“应从何处落笔”以及“怎样写得生动”三个问题;课中,引导学生分别探究上述问题;课堂最后设置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品味重点段落并仿写,学以致用,凸显语文教学“语用”的特质。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片段教学 语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乘法分配律》三个片段的分析,提出教师应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学”为主体结构的教学流程,重视学习的策略性和承载性,通过营造氛围、明晰目标、指导学法、兑现行为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 教学案例 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7)12A-0089-02  课堂是学与教的和谐体。教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三个具体的教学片段论述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动漫元素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用大量的动漫资源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通过与动漫相关的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通过“采访动漫展”的活动刺激学生输出,培养学生的高贵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 动漫元素 运用策略 案例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俞正强老师在执教《平均数》一课时尊重学生、立足于学情,直接淡化平均數求法的教学,直击平均数意义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与“虚拟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较好地诠释了“会的不教,教了就会的要教”的理念。  【关键词】《平均数》 立足学情 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A-0074-02  “下课!”“下课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课例《不要被情绪控制》阐述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整体性、情感性、过程性、感悟性四个特征在教学中的体现,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社会情感学习的“四性”特征,切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推进社会情感学习项目。  【关键词】SEL课程教学 “四性” 《不要被情绪控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A-0022-02  2013年8月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为例,从直观出发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在思辨中发现一般规律,在应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直观操作  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A-0082-01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教师可以从直观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