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观念深入人心。素质观念要求教师应当以人为本,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因材施教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基础。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分为不同的教育类别,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本文阐述了因材施教中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用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这句话正好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特点。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会造成性格、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的千差万别。教师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能力高的学生突破自我,更不利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一、依据学生发展阶段性差异分层的作用
低年级儿童刚进入有组织的学习阶段,他们性格活泼、生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方式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前期学习的积累,中年级儿童学习的注意力和自制力已经有所提高。在这一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在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综合影响下,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出现了过渡性的转变。首先,学生的记忆方法由原本的死记硬背,即机械性记忆向意义性记忆转变;其次,学生的思维由原来的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高年级的兒童,其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已具有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联系的初步感知。同时,通过学习和练习,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将学生按照发展的阶段性差异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例如针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讲解整数的加减法时,可以选用火柴棍进行教学,通过数火柴棍的根数,观察火柴棍的增减来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要考虑其思维的过渡性。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时,不能再运用数火柴的方式授课,但是只用教材讲解,学生又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将小数加减法运用到生活当中。可以举买东西的例子,因为商品的价格以小数为主,这样的讲解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讨论加提问的方式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让学生自由发言。例如,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圆面积公式的由来,并且将结果向其他小组分享。
二、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分层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认真、思想活跃;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数学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成绩不稳定,学习方法欠佳;第三个阶段的学生欠缺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基础薄弱。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后,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数学知识也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其发散思维,在准备必备知识的同时,拓展一些较有难度的知识,并且可以针对同一问题提供多种解题思路;针对于第二层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巩固知识,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针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主动学习。
分层授课后也应当注意提问分层和作业分层。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提问创新型问题,加大提问的难度,引导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作业布置也可在基础知识稳定后适当拓展到课外;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在提问时要考虑对其解题思路的引导,使其在解题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作业布置要以质为准,练习其独立能力,切不可过量;在提问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兴趣入手,问一些基础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作业布置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例如计算和记忆公式。分层教学、分层提问和作业分层、可以照顾到班级的全体学生,锻炼每个层次的学生,不仅可以促进成绩好的学生突破自我,也可以提高差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整体数学成绩以达到标准。
三、结束语
阶段性差异是小学生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差异,也是小学生的主要差异;能力差异是学生的暂时性差异,通过教师引导可以得到改善。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并且将学生合理地进行分层,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进而区别对待,而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分层教学正是注意到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也在努力提升每一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莉.因材施教——试论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旬,2017,(3):10.
[2]杨翊.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4):294-294.
[3]邹雅红.小学数学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2):124.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用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这句话正好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特点。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会造成性格、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的千差万别。教师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能力高的学生突破自我,更不利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一、依据学生发展阶段性差异分层的作用
低年级儿童刚进入有组织的学习阶段,他们性格活泼、生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方式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前期学习的积累,中年级儿童学习的注意力和自制力已经有所提高。在这一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在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综合影响下,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出现了过渡性的转变。首先,学生的记忆方法由原本的死记硬背,即机械性记忆向意义性记忆转变;其次,学生的思维由原来的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高年级的兒童,其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已具有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联系的初步感知。同时,通过学习和练习,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将学生按照发展的阶段性差异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例如针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讲解整数的加减法时,可以选用火柴棍进行教学,通过数火柴棍的根数,观察火柴棍的增减来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要考虑其思维的过渡性。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时,不能再运用数火柴的方式授课,但是只用教材讲解,学生又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将小数加减法运用到生活当中。可以举买东西的例子,因为商品的价格以小数为主,这样的讲解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讨论加提问的方式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让学生自由发言。例如,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圆面积公式的由来,并且将结果向其他小组分享。
二、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分层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认真、思想活跃;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数学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成绩不稳定,学习方法欠佳;第三个阶段的学生欠缺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基础薄弱。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后,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数学知识也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其发散思维,在准备必备知识的同时,拓展一些较有难度的知识,并且可以针对同一问题提供多种解题思路;针对于第二层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巩固知识,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针对于第三层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主动学习。
分层授课后也应当注意提问分层和作业分层。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提问创新型问题,加大提问的难度,引导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作业布置也可在基础知识稳定后适当拓展到课外;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在提问时要考虑对其解题思路的引导,使其在解题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作业布置要以质为准,练习其独立能力,切不可过量;在提问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兴趣入手,问一些基础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作业布置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例如计算和记忆公式。分层教学、分层提问和作业分层、可以照顾到班级的全体学生,锻炼每个层次的学生,不仅可以促进成绩好的学生突破自我,也可以提高差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整体数学成绩以达到标准。
三、结束语
阶段性差异是小学生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差异,也是小学生的主要差异;能力差异是学生的暂时性差异,通过教师引导可以得到改善。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并且将学生合理地进行分层,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分层教育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进而区别对待,而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分层教学正是注意到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也在努力提升每一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莉.因材施教——试论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旬,2017,(3):10.
[2]杨翊.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4):294-294.
[3]邹雅红.小学数学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