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低年级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地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还要养成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应用探究教学方式和师生合作教学方式,用“质疑”诱发出学生“创造的火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实现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方面,对于传统语文教学进行了升华和改进,主张教师不但要教会小学生们理论性语文知识,还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新时期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合作、自主、探究形式的学习方式,从而建设出开放化,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深化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中,教师们正在努力地探索师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意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
一、创设悬念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低段小学生的明显特点就是有着丰富的现象力,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通常遇到一个问题,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利用这样的特点,因势利导,开始新课程时,可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悬念。透过这些问题,引发小学生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能让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得到调动,唤醒小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进而能够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学中,教学情境以问题情境为主,在此环境下,领着小学生做探索类活动,从而强化同小朋友们的交流。具体问题设置可以从“为什么叫做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开始,对课题产生质疑,从而深入分析文章,并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包括汉字和词语等。学生会提出这样的质疑:题目中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现实中房子会倒下吗?老屋倒下又指的是什么?那最终老屋到底倒没倒下呢?教师先将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领着学生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而后解答这些质疑。整个教学中,教师能更较好地与学生合作,借助“质疑”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索,促使小朋友形成探索的习惯,构建和谐课堂,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积极。
二、借助标点质疑,深化学生质疑能力
标点符号在小学阶段,非常值得教师讲解。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了解到简单的标点符号,但是这些标点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以及语气,小学生们则不是非常清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更丰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渗透标点符号知识,从而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也提升小学生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文中第三段,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夹了?”结尾运用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进行质疑,为什么要对大象耳朵产生疑问,使用了问号,这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含义吗?大象耳朵大家在电视里都看到过,有些小朋友也去过动物园中看到大象耳朵?为什么在文章中要反复用问号,在强调什么呢?还有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秋天的雨》,其中有一句是“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使用了感叹号,教师在此处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学生这表现了什么感情?又有什么作用?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即使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充满情趣,并且意味深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产生质疑,能够让小学生更多留意标点符号,让其思想停留在标点符号上,引发思考,以鲜活标点符号吸引学生,课文变得更加生动,人物也更加鲜活,语文课堂变得更具滋味,从而提升教学效用。
三、依托有效问题,强化学生合作能力
课堂上,教师提问是常见教学活动,提问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亲切、更精彩。教师也能在提问过程中与学生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渗透探究合作教学时,可从提问下手,以提问作为“质疑”的切入点,促使小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提升探究、创造的能力。老师同小学生进行互动,有助于小学生构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正确价值观,有能从他人哪里获取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学生与学生互动中,小学生能够实践观察、思辨、试验、练习等活动,从而掌握沟通和理解的技巧,同时学会合作和分享。
例如,在日常讲课中,教师给小学生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小学生给出的答案也不是相同的,以此为契机,教师可引导小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各样的答案,从而形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这就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探究、质疑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方面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在借助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活动中,促使小学低段学生整体感知,获得深层次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舒婷.让“质疑”诱发“创造火花”——谈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6(2).
[2]谢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1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方面,对于传统语文教学进行了升华和改进,主张教师不但要教会小学生们理论性语文知识,还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新时期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合作、自主、探究形式的学习方式,从而建设出开放化,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深化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中,教师们正在努力地探索师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意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
一、创设悬念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低段小学生的明显特点就是有着丰富的现象力,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通常遇到一个问题,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利用这样的特点,因势利导,开始新课程时,可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悬念。透过这些问题,引发小学生们探索问题的好奇心,能让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得到调动,唤醒小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进而能够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学中,教学情境以问题情境为主,在此环境下,领着小学生做探索类活动,从而强化同小朋友们的交流。具体问题设置可以从“为什么叫做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开始,对课题产生质疑,从而深入分析文章,并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包括汉字和词语等。学生会提出这样的质疑:题目中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现实中房子会倒下吗?老屋倒下又指的是什么?那最终老屋到底倒没倒下呢?教师先将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领着学生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而后解答这些质疑。整个教学中,教师能更较好地与学生合作,借助“质疑”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索,促使小朋友形成探索的习惯,构建和谐课堂,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积极。
二、借助标点质疑,深化学生质疑能力
标点符号在小学阶段,非常值得教师讲解。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了解到简单的标点符号,但是这些标点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以及语气,小学生们则不是非常清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更丰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渗透标点符号知识,从而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也提升小学生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文中第三段,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夹了?”结尾运用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进行质疑,为什么要对大象耳朵产生疑问,使用了问号,这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含义吗?大象耳朵大家在电视里都看到过,有些小朋友也去过动物园中看到大象耳朵?为什么在文章中要反复用问号,在强调什么呢?还有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秋天的雨》,其中有一句是“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使用了感叹号,教师在此处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学生这表现了什么感情?又有什么作用?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即使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充满情趣,并且意味深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产生质疑,能够让小学生更多留意标点符号,让其思想停留在标点符号上,引发思考,以鲜活标点符号吸引学生,课文变得更加生动,人物也更加鲜活,语文课堂变得更具滋味,从而提升教学效用。
三、依托有效问题,强化学生合作能力
课堂上,教师提问是常见教学活动,提问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亲切、更精彩。教师也能在提问过程中与学生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渗透探究合作教学时,可从提问下手,以提问作为“质疑”的切入点,促使小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提升探究、创造的能力。老师同小学生进行互动,有助于小学生构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正确价值观,有能从他人哪里获取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学生与学生互动中,小学生能够实践观察、思辨、试验、练习等活动,从而掌握沟通和理解的技巧,同时学会合作和分享。
例如,在日常讲课中,教师给小学生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小学生给出的答案也不是相同的,以此为契机,教师可引导小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各样的答案,从而形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这就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探究、质疑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方面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在借助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活动中,促使小学低段学生整体感知,获得深层次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舒婷.让“质疑”诱发“创造火花”——谈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6(2).
[2]谢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