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

来源 :青年时代·中学生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端起酒杯遙问苍天:何时才能有这样明亮的月光?转眼一想,不知道仙境中的此时,是否也是中秋节。我想要乘着清风而去,又担心天上的宫殿会太过清冷,让人不胜其寒。对着月光舞动衣袖,我形单影只,还是在人间更美好。
  转过朱红的楼阁,月光低洒在窗前,照着床上惆怅无眠的人儿。明月不应该也有怨恨吧,但为什么总在我与亲人分别的时候才圆呢?人间有悲伤、欢喜、离别、相聚,月亮也有阴暗、明亮、圆满、残缺的时候,这是自古以来就无法十全十美的。只愿离别的人能平安康健,纵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明媚皎然的月色。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虽然他因为家人的悲欢离合而伤心,也对人世的变幻无常感到无奈,但在心底最深处,他没有任何私心,只希望远在他乡的弟弟能够平平安安,共享中秋的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话是所有离别的亲人、朋友共同的心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秋的满月让作者想到人生,同样是无法完美的事情,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比较中清楚明白地展现出来。这句话高度凝练,也具有高度的美感。
  很多人只知道苏东坡作为文坛巨匠的一面,而不知道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作为兄长,苏东坡非常关心弟弟子由,但从物质上,他反过来常常受到子由的照顾。他们的很多优秀诗文,都是一唱一和中产生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们分别六年后苏东坡所写的。相比于文学上的荣誉,苏东坡更享受寻常的亲情,只是两兄弟因为在朝为官,身不由己。我们身边也有亲人朋友,你是否珍惜了他们呢?(根据网络资料编辑)
其他文献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纲要(2014—2018年)〉的通知》(黔黨办发〔2014〕1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要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范开展各级各类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
期刊
据了解,大部分高中学校军训的主要内容仍以站军姿、齐步走和队列为主,这些多年不改的项目被社会上戏称为军训“老三样”。  近日,《新京报》推出“中小学生有无必要军训”的网络调查。网友建议,学生军训也应与时俱进,增加一些诸如匍匐前进、打靶、实弹射击等军事技能的训练。而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近几年高中军训内容增加一些新的项目,但出于安全考虑,打靶等一些军事技能训练还不在军训的考虑范围内。  传统军训“老三样”
期刊
6月5日,安顺市平坝县妇联、齐伯镇齐伯中心小学联合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宣讲活动。讲堂上,宣讲老师王应能用朴实的语言,讲身边人身边事及很多道德模范事迹感染每一位同学。还引用了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中国和中华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通过此次宣讲,让
期刊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亦字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劬堂。江苏省镇江丹徒人。学者,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  简历  柳诒徵(1879年-1956年)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17岁考中秀才,后曾就读于三江师范学堂。卒业后曾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宁属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并一度主持镇江
期刊
厦门各中小学校开学的时间又到了。最近,不少学生趁着返校日,领到了新课本和练习书,我市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沉寂了两个多月后,终于又开始搞起了“新创收”——定制各种带姓名科目的书皮、姓名印章、姓名贴纸……生意相当火爆。  甚至,连平时不少摆摊做“手机贴膜”的摊主,也摆出了“包书皮”的服务。  不少80后家长不懂自制书皮  以往,家长和孩子亲自动手,用日历纸或牛皮纸自己动手包书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记者
期刊
网上代写作业盛行,令不少家长担忧;专家表示,代写作业是教会孩子不诚信的行为  暑假就要接近尾声了,欠下一大堆作业的学生也许正在焦头烂额,抓紧这最后的时光匆忙赶作业。如果这时,有人帮你代写,而且“每页2元,整本作业50元封顶,一篇作文10元,手抄画报一份30元,科目不限……”你会不会动心?读本记者调查,网上有不少枪手选择在这个时候为学生“排忧解难”,只需付一点钱,他们就能帮学生完成暑期作业。  代写
期刊
筑牢“中国梦”我们在行动,7月16日,在普定县宣传文化中心,县教育和科技局、县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2014年中小学“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普定县委副书记金晓明在竞赛活动致辞中指出了广大中小学生“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对提升个人素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性。他鼓舞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心校、中学,县直属学校的26支代表队师生,要以积极参加竞赛的自觉行为去凝聚道德的力量;要以文明礼仪去
期刊
西秀区乡村学校少年宫,邀请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秦朗,走进道德讲堂,为师生们作了一堂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从“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讲诚信、怎么讲诚信”三个方面,强调了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诚信是老师最基本的素养,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诚信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基础,是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也是一個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师生们要传承中华美德,养成诚
期刊
镇上住着一位罗老太太,她因为被先生遗弃,导致精神有些异常,幸好罗老太太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忠信,在照顾她的起居生活,让她的晚年生活有了依靠。  忠信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封信,信封里没有书写任何文字,但是却装著数百元钞票和一些零钱,忠信感到很奇怪,心想: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人居住,家境也算小康,他们都不晓得为什么会有人寄钱给他们,忠信心想:大概是有人寄错了吧!可是每到月底,忠信就会在家门口的信箱内发现一封没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对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进行调查分析,以30多年工作经验提出解决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值得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其特征为:工作热情衰退, 对他人逐渐冷漠;工作能力下降,自我成就感低下等。据有关文献报道: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主要是教师,尤其在农村,有接近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