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的角度分析社会道德的建设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以群体为单位,成员不约而同地出现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就社会上出现的这一问题,以博弈的角度分析社会道德的缺失现象。文章以见义勇为为例,在经济—道德人框架分析下,以混合博弈分析见义勇为行为,对提高公民道德现状提出了四条解决办法。
  关键词 经济道德人 囚徒困境 见义勇为 混合博弈 制度建设
  
  一、分析框架及其对囚徒困境模型的分析
  (一)分析框架。道德来源于社会博弈,道德实际上是一种博弈均衡规则。在人们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效用,就产生了均衡的状态,维持均衡的是道德准则。但如果道德仅源于利益的话,道德就是多余的了(Galltilier,D,oxford: OxfoulUniversity,1986)。由于现实生活世界的人既是科斯世界中的纯粹理性经济人,也是康德世界中的实践理性道德人,而人本身存在中的这种经济人和道德人双重人格也必定会在社会各个环节的表象中体现出来(韦森,《经济学与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既然人类本性中既包含着“经济人”人格,也包含着“道德人”人格,而这种双重人格又必然会在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所以在本文中分析见义勇为的问题,假定博弈中的各参与人既有经济人的特点,又有道德人的品质。经济人,是指人做事是出于纯粹利己;而道德人,是指人做事是纯粹出于利他。
  (二)以经济人、道德人和经济—道德人框架分析囚徒困境问题。囚徒困境的例子是说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抓住,被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审讯。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不承认,每人都以轻微的犯罪判刑l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抵赖,则坦白者放出去,抵赖者判刑10年。
  在这个例子中,每个嫌疑犯的可能收益都有四种,即最优选择释放,次优选择被判1年,次劣选择被判8年,最劣选择被判10年。对于由两个嫌疑犯组成的集体来说,集体最优选择无疑是都选择抵赖而只被判1年。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每人都期望能够实现最优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另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另一个人的占优选择就是坦白。这样,最终的选择结果必然是(坦白,坦白),二人分别被判8年。
  二、见义勇为的博弈角度分析
  以当今现状来做博弈模型,分析见义勇为缺失现象。
  假设:马路旁有一女孩被一个强盗抢,旁边正好有两位碰巧路过的男青年。这两位男青年互不相识。他们都是经济—道德人,即都既有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害怕制止强盗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财物甚至人身的伤害。假设两个人一起制服强盗的可能行为100%,由于社会责任感的存在,给(见义勇为,见义勇为)的支付为(2,2)。只有一个人去制服强盗,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并且可能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而另一个人也会备受道德感的谴责,所以给(见义勇为,视若不见)的支付为(-10,-2)。如果两个人同时选择了(视若不见,视若不见),那么支付为(-2,-2)。由于都既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所以两人的见义勇为行为的发生存在一个概率问题。抽象化认为两个男青年见义勇为的概率都为p,视若不见的概率为1-p。从以上混合支付矩阵中,求解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那么A青年和B青年的期望效用为:U(A)=p*(2p+(-10)*(1-p))+(1-p)*((-2)*p+(-2)*(1-p))。对U(A)求p的导数,使一阶导数为零,计算得出p=0.4。在男青年B以40%的概率见义勇为时,男青年A见义勇为和视若不见的效用都一样。也就是说,当男青年A可以确定男青年B出手相救的可能性为p〉0.4时,男青年A会毫不犹豫的也出手相救;当男青年A确定男青年B出手相救的可能性为p〈0.4时,男青年A会放弃见义勇为。
  由此可见,是否会见义勇为取决于对方出手相救的概率。对方救人的概率越大,自己救人的概率也越大。个体都是独立的,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如何可以判断对方采取见义勇为行动的概率呢?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们平时的经验,遇到这种事时,是否见义勇为是一个多大程度的现象;二是人们见义勇为和视而不见后获得的收益。
  三、对公民道德现状成因的分析和解决办法
  (一)公民道德现状成因的分析。现在多数人道德水平偏低的原因,因为外部制度不合理,置人的“见义勇为”于劣势的一面,在需要做出“见义勇为”行为时,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和选择,即人们集体选择“视而不见”。
  (二)解决办法。第一,要明确,解决现在人们道德缺失部不仅仅是奖励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的问题。整个社会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
  第二,要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具体的不道德行为要付出代价,不能使违反道德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更不能使遵从和弘扬道德的人总是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
  第三,市场竞争制度的建立健全。唯有自由竞争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故能赢得最多数人对这种制度规则的认同并激励人们去遵循和维护这种规则。
  第四,合理利益补偿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在解决效率与公平方面具有天然的缺陷,必须依靠政府采用一定的利益补偿制度,才能实现符合现代文明和道德标准的公平分配。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57-66
  [2]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72-76
  [3] 陆劲松.道德起源及功能的经济博弈维度探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8-32
  [4] 陈伟.道德构建制度先行——论制度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探索,2004,06:105-108
  [5] 王桂强,魏晓平.基于N人博弈网的公民社会责任分析:群体败德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25-131
其他文献
摘 要 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据社科院调查,40%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还有40%在生死边缘挣扎。如何度过这个金融危机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向德国的中小企业学习,成为隐形冠军。西蒙指出,隐形冠军有三个含义:1. 某一个细分市场的绝对领先者,以市场占有率衡量,它们占据世界市场的前三位,或者至少是本土市场的老大; 2. 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40亿美元;3. 公众知名度低。
期刊
从2008年调入职业中学那天起到现在,短短的三年过去了,从高一到高三,和学生三年的相处,所作的事情历历在目。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似的,三年中我扮演着父母,兄妹,乃至朋友的角色,监管他们生活,授予他们知识,解除他们的纷争,分享着他们的喜悦,也分担着他们的忧愁。我和他们相处非常融洽,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刚刚接这一个班级的时候,我发现班上的学生有许多怪现象。由于这些学生都是没能考取高中的落榜生
期刊
摘 要 由于当代大学生受到当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拜金主义狂潮的侵袭,他们在思想上、认识上以及行动上被社会所质疑,很多人开始怀疑大学生“到底有没有素质”,可见大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就大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点相关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教学 德育 渗透教学    网络上每每出现的对大学生的调侃,以及大学生求包养抑或是其他种种不利事件的发生,都向我们阐明了一个问题,大
期刊
摘 要 有效提问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有效 提问    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
期刊
摘 要 作业和练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增强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我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原则。同时,为了提高作业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
期刊
摘 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体系下对学校在课程实践中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校本课程作为新型课程还不完善、不成熟,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当务之急。“物理专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依托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在物理学科下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本课题采取的课程开发途径是: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开展物理专题研究;用物理
期刊
如今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课堂中,“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活动”等做法使数学课堂异常“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背后,是否生机与活力,思维与创造就真正来临呢?“热闹”之下是“浮躁”还是“深刻”,是“追风”还是“思辨”?作为数学课堂中“脊梁”的思维,又该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唱好主角呢?本文以数学课堂的若干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孕育思维的发动机  曾经相对于毫无生气的数学课
期刊
如今一部分中学生写作水平不高,作文中语言存在干枯,构思简单,内容生拼硬凑的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缺乏和情感感知的单一。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文学资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细腻隽永的情愫。还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写真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第一,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说些“时髦话”。  语文的课堂语言应该“时髦”一些。
期刊
“独立董事”,也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是英美法系的产物。它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职务以外的其他任何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一切关系的特定董事” 。  与英美法系不同,大陆法系的公司法沿袭了成文法的传统,在借鉴政治上三权分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权力机关、管理机关和监督机关的权力制衡体系。  一、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冲突  我国是典型
期刊
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四星级重点高中的物理教师,发现在高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群同学—进校时由于各种原因,各科的基础比较薄弱,然后等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之后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逐渐失去了信心,等到高二或者高三上学期时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彻底沦为一个学困生。对于这些同学往往是学校容易忽视的群体,该如何管理和教育他们往往是我们老师的一个难点。但是有人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