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社会正在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但是我国很多地区,农村发展迟缓,村里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为了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他们选择进城务工,而家里就只剩下老人与孩子。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需要时常奔走,工作环境艰苦,生活质量并不好,所以他们并没有精力去将孩子照顾好,就只能留在农村的家中,这也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国家的发展在向前,但这样的孩子数量也在与日俱增,这表现出的是一个严重的教育缺失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都会在方方面面存在一点问题,自卑是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心理,这篇文章在这一角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
(一)学习中的表现
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卑情绪,对于其学习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自卑的情绪让他们不敢接触新鲜事物,也就不敢在学习的过程中制定过于长远的目标,对自己十分缺乏信心;另一方面这种情绪在长时间酝酿后,可能会恶化成一种厌学心理,使其对于学习越发排斥。此外,在上课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并不专注于课堂内容,有些情况下,可能学生本身对于问题有一个合理的答案,但是如果被老师点名,需要在班级同学面前回答,就极容易引起其恐慌的情绪,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将问题答错。另外他们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去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在课下几乎不进行额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通常使其学习效果较差,但是他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是会认为自己真的与其他学生有一定差距,从考试成绩来看也确实如此,这进一步加剧了其自卑心理。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封闭的情绪让他们只会自我消化,不愿意与其他人沟通。
(二)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留守儿童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表现出明显的怯懦性,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和人主动进行沟通,如果有人想要与他们进行对话,他们会极力避开。生活中也坚持特立独行,只是自己一个人走。他们与其他人之间有一层无形的隔阂,而且自我防范意识极强,就好像自己筑了一堵高墙,将自己封在里边,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久而久之会受到同学们的冷落,集体活动中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这使得他们的性格越发孤僻。
(三)习惯中的表现
由于心理与性格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这让他们的行为看起来更加古怪。比如在学校时,他们会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破坏学校既有的规章制度,对于老师的话,不放在心上,不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中,由于老人对其缺乏一定的教育,他们在长幼尊卑方面的观念较差,而且内心的空虚使他们很容易坠入虚拟世界,但网络中不良信息数不胜数,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被引入歧途的几率大大增加。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多组织
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障碍是一个需要教师引导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这样的孩子多多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次数,让这样的孩子融入集体,与更多的人交往,看到更多的世界。出去,同时除了需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的注意,还应该注意其周围的环境建设,其他孩子的一言一行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注意控制其他同学的表现。孩子的内心不会十分险恶,但他们有些行为可能会受到顽皮以及无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规避,帮助其他同学对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让同学们知道,人人生而平等,留守儿童与他们并无异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比赛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免不了需要进行合理的沟通,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增强其与其他人的协作能力。孩子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的,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二)家庭多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回到家之后,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不可取代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讲,他们对于父母的依赖情感是较为明显的,在他們目前的世界中,家长就是最可靠的人,所以在他们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如果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他们最想询问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当受到了委屈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最希望得到自己父母的安慰。所以想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努力,需要老师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庭进行积极的配合。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出门在外,可能无法对于老师的思想进行配合,所以教师要转换角度,利用留守儿童现有家庭中存在的资源,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鼓励家庭成员与孩子多交流。另外家长需要解开的一个误区是,很多孩子不能只依靠成绩来进行评定,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情感价值的培养,成才成德都很重要,不能仅仅依靠成绩一方面来给孩子下定论。目前的通讯设备已经足够完善,各大交流软件也已经步入寻常家庭,即便是出门在外的父母,也可以通过诸多电子设备与孩子进行沟通,其实对于孩子的陪伴,未必需要寸步不离的跟在身边,也许只是家长工作之余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一句随口的问候,就足够给孩子以家庭的温暖。
(三)政府多关注
成长的孩子都是祖国下一代花朵,对这代人的培养,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和政府可以给予贫困农村地区以资金资助,完善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发展,让当地的经济水平有所好转,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家乡的建设,这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儿童,的问题。另外政府可以进行适当的疏导工作,制定出合适的方针策略,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让孩子们感受到除家庭以外的,来自社会方面的诸多关爱。
三、结束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一批孩子的成长问题十分堪忧。面对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坐视不管,若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发一份光,就将这份力量团结起来,送给山区中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可以感受到这一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并不孤单。
参考文献
[1]李晓惠.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及教育措施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11.
[2]周晓婧. 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谢富祥.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8(08):3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
(一)学习中的表现
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卑情绪,对于其学习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自卑的情绪让他们不敢接触新鲜事物,也就不敢在学习的过程中制定过于长远的目标,对自己十分缺乏信心;另一方面这种情绪在长时间酝酿后,可能会恶化成一种厌学心理,使其对于学习越发排斥。此外,在上课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并不专注于课堂内容,有些情况下,可能学生本身对于问题有一个合理的答案,但是如果被老师点名,需要在班级同学面前回答,就极容易引起其恐慌的情绪,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将问题答错。另外他们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去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在课下几乎不进行额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通常使其学习效果较差,但是他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是会认为自己真的与其他学生有一定差距,从考试成绩来看也确实如此,这进一步加剧了其自卑心理。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封闭的情绪让他们只会自我消化,不愿意与其他人沟通。
(二)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留守儿童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表现出明显的怯懦性,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和人主动进行沟通,如果有人想要与他们进行对话,他们会极力避开。生活中也坚持特立独行,只是自己一个人走。他们与其他人之间有一层无形的隔阂,而且自我防范意识极强,就好像自己筑了一堵高墙,将自己封在里边,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久而久之会受到同学们的冷落,集体活动中见不到他们的身影,这使得他们的性格越发孤僻。
(三)习惯中的表现
由于心理与性格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留守儿童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这让他们的行为看起来更加古怪。比如在学校时,他们会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破坏学校既有的规章制度,对于老师的话,不放在心上,不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中,由于老人对其缺乏一定的教育,他们在长幼尊卑方面的观念较差,而且内心的空虚使他们很容易坠入虚拟世界,但网络中不良信息数不胜数,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被引入歧途的几率大大增加。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多组织
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障碍是一个需要教师引导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这样的孩子多多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次数,让这样的孩子融入集体,与更多的人交往,看到更多的世界。出去,同时除了需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的注意,还应该注意其周围的环境建设,其他孩子的一言一行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注意控制其他同学的表现。孩子的内心不会十分险恶,但他们有些行为可能会受到顽皮以及无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规避,帮助其他同学对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让同学们知道,人人生而平等,留守儿童与他们并无异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比赛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免不了需要进行合理的沟通,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增强其与其他人的协作能力。孩子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的,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二)家庭多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回到家之后,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不可取代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讲,他们对于父母的依赖情感是较为明显的,在他們目前的世界中,家长就是最可靠的人,所以在他们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如果遇到不能解答的问题,他们最想询问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当受到了委屈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最希望得到自己父母的安慰。所以想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努力,需要老师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庭进行积极的配合。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出门在外,可能无法对于老师的思想进行配合,所以教师要转换角度,利用留守儿童现有家庭中存在的资源,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鼓励家庭成员与孩子多交流。另外家长需要解开的一个误区是,很多孩子不能只依靠成绩来进行评定,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情感价值的培养,成才成德都很重要,不能仅仅依靠成绩一方面来给孩子下定论。目前的通讯设备已经足够完善,各大交流软件也已经步入寻常家庭,即便是出门在外的父母,也可以通过诸多电子设备与孩子进行沟通,其实对于孩子的陪伴,未必需要寸步不离的跟在身边,也许只是家长工作之余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一句随口的问候,就足够给孩子以家庭的温暖。
(三)政府多关注
成长的孩子都是祖国下一代花朵,对这代人的培养,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和政府可以给予贫困农村地区以资金资助,完善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发展,让当地的经济水平有所好转,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家乡的建设,这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儿童,的问题。另外政府可以进行适当的疏导工作,制定出合适的方针策略,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让孩子们感受到除家庭以外的,来自社会方面的诸多关爱。
三、结束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一批孩子的成长问题十分堪忧。面对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坐视不管,若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发一份光,就将这份力量团结起来,送给山区中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可以感受到这一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并不孤单。
参考文献
[1]李晓惠.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及教育措施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11.
[2]周晓婧. 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谢富祥.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8(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