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促教”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教学改革的成败在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文章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视角出发,构建“学促教”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与中心地位,探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及效果评价。该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学生的意愿设计教学方法、全过程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综合全面评定学习成绩。通过四年的改革与调查分析表明,该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U5;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10805土木工程项目一般投资比较大,涉及范围和部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这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1]。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与公共课及专业课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教师进行了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如案例教学法[3]、CDIO工程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4-5]、项目化教学法[6]、交互式教学法[7]等,这些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这些教学探索均是基于教师角度,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未从学生视角剖析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传递者、学生的指引者,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文章从学生视角出发,探讨“学促教”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随时代特点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的系统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方法的制定与实施,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一、“学促教”教学模式
  笔者根据近十年教学实践,设计了“学促教”教学模式(图1)。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改进,学生与教师定期进行沟通。由于学生人数多,定期沟通需采取有效措施,分期时间和沟通方式决定沟通的效果。目前笔者采取三期(前期、中期、后期)沟通,即将课时分为四段,如:56学时课程分别在14学时、28学时、42学时进行一次师生沟通,沟通方式采用课堂问卷调查,把要了解的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成为简单易选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问题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方案调整。
  图1“学促教”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二、课程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部分验证性试验,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能和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8]。课程内容中材料种类繁多,不同材料的成分、性质差异大,概念多,相对独立,联系较少,综合性强,系统性差,跳跃性大,学生易感学习枯燥,导致教学难度加大[9]。
  三、“学促教”教学模式实施
  聂忆华,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促教”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
  笔者近十年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实践,坚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自2011年起开始研究“学促教”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且促进了教师授课方法的变革。
  表1为2011—2014年“学促教”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情况汇总,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越来越直接地多方位接触知识。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代接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研究发现这4年学生均反映作业时间、学习精力投入不足。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表12012—2014年“学促教”教学模式情况汇总学期人数学生的教学建议制定的教学方案学生学习问题反馈前期有益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2011年
  (一)课程重要性及难易程度
  为了解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学习难易程度,笔者对2011—2014年学习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图2、图3。认为该门课程重要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0%,认为该门课程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平均达到了85%,只有约5%认为困难。由于该门课程并没有深奥的理论公式、力学推导等问题,只是多种材料组成、性能、应用等方面内容的学习,而且是各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基础物质,在学生心目中该课程学习难度不大。
  (二)学生学习时间及成绩期望
  为了解该门课程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与成绩期望,笔者对2011—2014年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图4、图5。4年中平均50%以上的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一般,只有约20%的学生投入学习时间较多,这与表1中学生反馈学习投入不足的情况一致。但近80%的学生期望成绩优秀,这与图3中认为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一致,可见当认为学习难度不大时对成绩的期望会更高。其中2011年约38%的学生投入学习时间较多,明显高于2012—2014年,但约75%期望成绩优秀,约20%期望成绩良好,明显低于2013—2014年,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生期望用更少的学习时间换取更好的学习成绩。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合理分配和管理时间和如何高效率利用时间也是重要的能力[10]。因此,后续应将训练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列入大学教育内容之一。
  (三)教师授课效果评价
  为了解该门课程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笔者对2011—2014年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图6和图7。4年中,理论授课教师100%为优良,其中优秀教师约占90%以上;试验授课教师(专业检测工程师,试验经验丰富)95%以上为优良,其中优秀教师约占70%。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非常满意。其中2014年是满意度最好的一年,表明教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调整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五、教学效果分析
  (一)成绩评价方法
  为合理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对课程综合成绩进行细分,见表2。综合成绩分为理论考试、平时测试、试验、作业、课堂参与等五个部分,而且严格执行。将课程成绩分解后,工作量增大,因此,笔者尝试让研究生作为教学助手参与课程授课。结果表明,此种尝试对课程教学改革非常有帮助。一是研究生可以记录和整理各种成绩,二是研究生可以有效组织研讨课并积极参与,三是本科生与研究生可相互学习进步。
  表2综合成绩分配项目成绩比例理论考试40%平时测试20%试验20%作业10%课堂参与10%(二)综合成绩与平均成绩
  笔者分析2011—2014年授课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平均成绩(图8、9),试卷成绩平均期望为70分,可以看出综合成绩呈正太分布,符合正常规律,且正态分布峰值随着年份增加而减少,不及格率逐年减少,平均分逐年增加。数据表明,学生成绩越来越均衡,不及格率在降低,平均分在升高。结合图4、5分析可知,优秀成绩期望与最终平均成绩规律一致。其中,2012年学生投入时间最少,期望成绩最低,最终平均分也最低,前后保持一致。
  六、“学促教”教学模式特点
  从上述探索可知,“学促教”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第一,“学促教”是一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改革模式。原有教学改革模式均为教师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学生配合实施,教师引领学生或主导学生进步,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促教”模式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意愿,在学生全过程参与情况下设计或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改革效果,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学促教”是一种可持续的教学改革模式。定期进行学生与教师沟通,根据教学实施效果定期改进,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届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传承到下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学促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模式。随着时代变迁,学生特性在变化,课程内容在更新,该模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意愿和特性,及时更新课程知识点和授课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也不断与时俱进,不会固步自封。
  第四,“学促教”是一种多样化、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在该模式中,涉及问题式教学法、归整作业法、拓展作业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单一教学方法并不能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只有根据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学生特点,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效果。
  七、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学方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多因素来设计,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专业基础课“学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体意识、综合能力、平均成绩等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学生对教师授课认可度高。教师通过该模式不仅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可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笔者近二年已将该模式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11.
  [2] 李庚英,赵晓华,熊光晶.“土木工程材料”CDIO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工程教育,2009(5):41-43,51.
  [3] 柯昌君,刘秀伟.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5-48.
  [4] 张长清,魏小胜,李国卫. 探究式学习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102-105.
  [5] 郭咏梅.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2):69-71.
  [6] 何文敏,王 闯. “土木工程材料”“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7(4):198-200.
  [7] 杨医博,刘庆志,施贤真,等.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交互式学习课件的研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7(3):127-130.
  [8]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周梅,杨晓明,崔正龙.建设精品课程,培养创新人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249-252.
  [10] ARTHUR W. CHICHERING & ZELDA F GAMSONE.Applying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1991.
  “Learning promoting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model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NIE Yihua, CAO Guoe, WANG Gongxun, MA Binhu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depend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oth. Taking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course as an example, we studied the “learning promoting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model based on the view of students’ study, which can promote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develop their subjectivity and show students’ central posi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This curriculum reform model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studying and its effect eval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were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was based on the point of student, students’ study information can be got and considered during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dure, and synthesis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evaluate students’ achievements. The fouryear reform practice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reform model can strengthen students’ subjectivity, develop their subject capacity, cultivate their subject personality, and stimulate their study enthusiasm.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teaching reform; effect evalu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湖北工业大学于2005年在国内首创土木工程(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防水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防水专业的建设经验,可为同类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防水材料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交叉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1004
期刊
摘要:从后期质量跟踪的角度,对自主招生学生进校后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合大量的客观数据统计,从能力素质方面及学习成绩、奖学金获得、参加科研情况等多角度分析、比较自主招生和普通高考两类学生入校后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结论背后的原因,以此检验CQ大学自主招生效果,回答社会对自主招生的质疑,丰富相关研究领域成果。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学生能力素质均分及各项能力素质均显著高于普通高考学生;
期刊
摘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的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了活动目标的确认体系、活动的开展体系、活动的保障体系以及活动成效的呈现体系等要素。据此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互为补充的系统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结果清晰、全面系统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难以量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测评者的主观性,从而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效果的评价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
期刊
摘要: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多年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面向基层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思路,并通过构建“核心素质+模块嵌入” 的教学实践体系,提出了与之配套的 “展、融、导、新”教学实践培养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城乡规划;教学实践;核心素质;模块嵌入  中图分类号:C961;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190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
期刊
摘要:针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教育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探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通过对原版培养方案的解析,对比介绍了新版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等概况,重点阐述了新版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
期刊
摘要:根据传热学课程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课程内容重要而又难学的特点,文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传热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即在主要采用注意策略和记忆策略的基础上,辅以问题讨论法、类比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常用教学方法,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热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1;TK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9304为
期刊
摘要: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重庆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首次申请并通过了英国特许水务与环境学会(CIWEM)的专业评估。文章从行业学会的选择、评估过程、评估材料的构成和评估的关注点等四个方面对此次国际评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国内专业评估进行了综合比较和探讨。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际评估;行业学会;专业评估  中图分
期刊
摘要:良好绪论部分的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整合绪论部分的内容,如桥梁的定义与功能、桥梁分类、桥梁跨径发展、桥梁美学与造型、技术创新、灾害与应对措施以及全球交通网络等知识点,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
期刊
摘要:针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特点及现状,将计算机技术与测试技术紧密融合,自主设计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教学演示系统。以实验教学演示为目的,设计数据处理与界面显示程序,实现实验类别选择、参数设置、图形实时显示、数据存储再现等功能。实践表明,该演示系统为开展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提供了友好而开放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虚拟仪器;演示系统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文章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学耦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探索,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即“五阶段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施工员—技术员—建造师的职业岗位能力的阶梯式提升,形成工学耦合互动的“三轴贯通、五双
期刊